回覆列表
  • 1 # 金戈鐵馬

    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軸心國的僕從國。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入侵泰國之前,泰國一直處於中立。太平洋戰爭伊始,日本帝國就施壓泰國,要求給予他們軍事通行權以借道入侵英屬印度和馬來聯邦。多數泰國民眾不接受這一要求,但是首相鑾披汶·頌堪(แปลก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所領導的泰政府認為:和日本保持友好關係要優於被征服,因此,泰國同意了日本的要求。不久,泰國便對盟軍宣戰。

    相比於另外一個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來說,泰政府仍然有管理內政和軍隊的自由。日本同泰國的關係類似於德意志第三帝國同芬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關係。最終,泰國的主權被保留,日本將泰國視作盟友,而非傀儡政權(在戰爭後期這一原則已經改變)。

    在泰國國內,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者非正常統治的人非常多。其中,自由泰人運動組織便擁有九萬名反抗者,這個組織受到許多前政府官員支援,如比裡·帕儂榮(ปรีดี พนมยงค์)。在日本戰敗後,泰國僅僅支付了小額的戰爭處罰。

    泰國雖然在二戰中加入了軸心國,但是泰國是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的發起國之一,在戰爭中又沒有入侵過別的國家,所以在二戰結束後沒有象軸心國幾個核心國家一樣被嚴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時,泰國處於軍政府統治時期,其首相鑾披汶·頌堪是一名受到法西斯主義影響、經常傳播法西斯主義的軍官。因此,披汶利用宣傳手段營造個人崇拜,並範圍性傳播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披汶政權同時主張收復失地,在國內煽動反法情緒,並支援寮國和高棉的獨立運動。披汶希望聯合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發動戰爭,於是便開始培養更密切的泰日關係。

    1940年,法國淪陷,法屬印度支那陷入混亂。披汶抓住了這個機會,出兵越過東部邊境,第二次泰法戰爭爆發。駐印度支那的法國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是法國海軍在大象島海戰中勝利,促使日本出面調停戰爭。日本向維希法國政府施壓,維希法國被迫向泰國讓步。此次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增加了披汶在國內的聲譽。但是日本也不願過度影響和維希政權間的關係,法屬印度支那僅割讓了部分爭議領土,這次戰爭得到的少量領土使得披汶減少了和日本合作的信心。他開始增兵以防範日本入侵,並計劃向英美尋求合作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日軍為取道入侵馬來亞而入侵泰國。在進行了幾個小時的戰鬥後,泰國不得不同意日本的要求,給予其軍事通行權,任其入侵緬甸或馬來亞。披汶的妥協使泰國沒有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其代價是讓日本軍隊駐紮泰國,這說明泰國依然失去了部分主權。

    駐紮與結盟

    1941年12月21日,泰日兩國簽署了攻守同盟條約。此條約在9天后進行了修訂,條約要求泰國給予日本其國內所有鐵路、公路、機場、船塢、倉庫、通訊系統和軍營的通行權及利用權。

    在日本的壓力下,1942年1月25日,泰國向英國和美國宣戰。1942年2月15日,泰國和日本、滿洲國及汪精衛政權加入了三國同盟條約,但此三者通常被認為是“非官方簽署者”。

    披汶政府曾為收復失地與日本合作,但是隻獲得了部分領土。1943年8月20日,根據《泰日關於土地讓與條約》,更多泰國宣稱的領土都作為獎賞被割給泰國。馬來亞的吉蘭丹、丁加奴、玻璃市、吉打四邦和緬甸的撣邦被劃歸泰國。與此同時,日本派遣15萬名士兵前往駐紮泰國,並使用戰俘和亞洲勞工來修築臭名昭著的“死亡鐵路”——泰緬鐵路。儘管1942年初,大多數泰華人“沉浸”於日本的輝煌戰果,但是到1942年年底,由於日本人的傲慢行為以及戰爭對國家經濟的不良影響,使得泰華人以普遍有反日情緒。

    戰爭給泰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問題。國內衝突不斷,且企業之間經常出現惡性競爭現象。納粹德國曾頻繁地採購泰中國產品,但是一度由於海運問題難以解決而停止採購,泰國的經濟只能依靠日本。但是泰國所需要的歐美商品,日本同樣需要,而且日本所能提供的資源由於戰爭的原因變得越來越少。泰國國內商品開始出現短缺現象,物價也飛漲。更糟的是,日本出臺進口商品免稅政策,進一步減少了泰政府的收入。

    泰國國內衝突變得越來越極端。1942年12月,泰國民眾與警察發生對峙,後來雙方爆發槍戰,此事件被和平解決,但是這意味著泰國的事態已非常嚴重。此事件也導致駐泰日軍的指揮官被更換為中村曉人

    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逐漸失去了主動權,泰政府的立場也開始動搖。披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開始疏遠日本。1943年1月,他派遣了兩名軍官秘密前往重慶進行送還戰俘的友好談判。

    但是,披汶的聲譽在國內的下降速度完全超乎了他本人的想象。隨著盟軍逐漸加大轟炸曼谷的力度,泰國民眾對披汶政府的信心在不斷減少,有人開始懷疑他的外交政策。披汶離開曼谷,軍隊士氣一落千丈。政府宣佈,將曼谷民眾遷移到北方瘧疾橫行的碧差汶,這個做法更導致了民眾的困惑與不解。不滿的不僅是民眾。許多泰國王室成員和政府成員也越來越厭倦披汶的統治,更多的人開始支援反對派,如比裡·帕儂榮。

    就在披汶準備前往碧差汶時,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權垮臺,此事驚動了整個泰政府。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軸心國在歐洲不堪的戰局。和義大利相比,同樣的事情很有可能發生在泰國。“另找一名‘佩特羅·巴多格里奧(Pietro Badoglio)’”在泰國成為一句政治口號,驚動了納粹德國。赫爾曼·戈林通知日本駐德大使密切關注泰國:不要讓泰國變成東方的義大利。

    終結:在泰國,自由泰人運動等抵抗組織的成員越來越多。泰國國內的不滿以及反日情緒的空前高漲,都預示著一件事情:披汶親日政府倒臺已成定數。1944年,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納粹德國在東線也節節敗退。美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日本在太平洋已無反擊餘地。同年8月,披汶政府倒臺。1945年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罷工,各地接連爆發起義。日軍不斷地在泰國增兵,進攻緬甸的日軍也遭受失敗,迫使他們只能退到泰國去。日軍在泰國修建大量的防禦工事,並且釋出多次徵收令,企圖在戰爭的天平完全倒向盟軍時,做最後的掙扎。

    當時泰國的政府首腦是保守主義者寬·阿派旺(ควง อภัยวงศ์)。但是,此時在泰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是反日的比裡·帕儂榮。1945年,盟軍的情報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曼谷,不受任何約束。但寬·阿派旺無法團結國內的民眾,很快下臺。泰國政府陷入權力鬥爭之中。戰爭結束時,泰國立即宣佈,其在戰時簽署的任何條約與對盟國的宣戰均為無效。

    在戰後的和平談判中,各國對泰國的態度不一。英國要求其在支付戰爭賠款的同時,以賠償的方式歸還之前日本割讓給泰國的領土;法國政府稱,除非泰國將之前從法屬印度支那掠得的領土歸還,否則法國將不會允許泰國加入新成立的聯合國;美國因為和泰國沒有利益衝突,所以美國的態度和前二者相比緩和了些,美國政府認為應該在和平談判時不應將泰國視作敵國(其真正目的或許是為了在日後一同對抗共產主義的北越);蘇聯則堅持要求泰國廢除其制定的反共立法。

  • 2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泰王國的統治層身段非常柔軟,他們見風使舵的本領極高,與日本人合作,但是對日本在國內嚴格限制,各種防範,跟你配合但是我有限度,而且還讓你使不出勁,你很難抓住把柄,你不好跟我翻臉,但是我又做的不過分,跟日本人和美華人都好交代,而且很快就跟美國搭上關係,甚至在戰後還能從日本那得到賠償,你說高不高?

    但這裡有個前提,日本在那時奉行大亞洲主義,它的宣傳和實際的操作中,很多人都信奉這個:日本是亞洲的解放者,它是黃種人的代表,要把歐洲人從亞洲趕走,讓亞洲的兄弟們獨立,然後在它這個大哥的帶領下自強,跟歐洲人分庭抗禮,我們亞洲人溫良恭儉讓,是文明人,跟歐洲那些只談利益不講文明的人不同!

    日本人奉行這個,對泰國的一些小動作也就不好追究了,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現在在東南亞的人緣好,很多東南亞人是信日本人的那套說辭的!

  • 3 # 春華745944080186

    泰國雖然是軸心國,但是泰華人聰明,他們的國王充分考慮到,跟誰、幫誰都不是一個小國家所承受了的,保持《中立》是最聰明的選擇,直到日本侵略泰國他們還在保持《中立》。曰本在泰國也沒掀起大浪來,由於日本的主力在中國,攆制著日本向外擴張的野心,日本的私慾澎漲在亞洲各個國家都有侵略軍隊,泰國的地理位置很好,相隔二戰軸心國都很遠,友好行,打仗愛打不打。雖然和中國相臨,日本是以中國的東三省為主要目標,強佔東三省、臺灣、澎湖列島為主,所以泰國沒有參與二戰軸心國的戰爭,教科書上不能強加進去。謝謝提問!

  • 4 # 憤怒野虎

    這其實是泰國當局精明算計站隊的結果。1.二戰中前期及之前,泰國為了抵禦法國和英國的壓力,加入軸心國日本範圍。當時,越南、寮國、高棉為法國殖民地,而緬甸、馬來西亞等卻為英國殖民地。泰國曾經被這兩國(英法)侵略擠壓,只是泰國巧妙政策得以獨立。二戰時,泰國就“加入”(政府沒有公開)日本陣形,對周邊緬甸、高棉等“侵略”。2.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泰國先保持中立,後又加入盟國,參加對日軍作戰。日本戰敗後,泰國也參與了對日本索賠,並獲得了豐厚的賠償款。

  • 5 # 良人執戟2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都被日本控制,其首相鑾披汶.波(以下簡稱披汶)是一個具有較嚴重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想的人,在対日本侵略者的態度上,形象點說是一個"屙尿醒鼻涕,兩頭都揑到"的自以為聰明的首相,日本兵臨邊界他首先打白旗迎接,希望和日本協商而兵不血刃,日本當然順勢而為,但提出要自由通行泰國,可以!披汶用半生不熟的日語回答,日本剛轉身,披汶說:不慌,法國那東西佔了我點地頭,我要收回!日本鬼子說可以,我看法國也不順氣。1940年法國本土拿給希特勒打得丟盔棄甲,幾十萬軍隊在海邊等到到英國避難,成立流亡政府,披汶也學習中國典故"痛打落水狗"一時小小泰國竟把法國駐印度支那軍隊打得丟盔棄甲,但在大象島海戰中失敗,這時老奸巨滑的日本出面喝茶評理,等泰法雙方吵夠了,日本方才慢吞吞說,法方退回去,泰方逼得緊,但也不能要求過高,償還點領土、有點意思就行了,披汶要求未完全達到,心中不爽,披汶遂生二意,開始向英美暗飛媚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要泰國讓路攻打法屬馬來亞,泰國不幹,日本軍打了泰國幾炮,泰國方說透過不行,可以駐紮,泰國喪失部分主權。1942年泰國和日本,偽満州國,汪偽政權成立三國同盟,但國際上認為不值一提而不承認。後來隨著戰爭持續,物質問題困擾彈丸之國小日本,泰國以為日本大哥會支援二個,但日本都呻喚連天,泰國生活艱難,民眾怨聲載道,新的反對派反日情緒日漲,隨著美國在太平洋攻城掠地,泰國雖然換了首相,但在野力量傾美,日軍日漸勢微,盟軍在泰國可以來去自由,新首相宣佈下臺,新政府立馬用高音喇叭到處宣傳以前政府簽署所有協議無效。戰爭結束後,在討論對泰國問題上,美國大哥力排眾議,終於使泰國免於罰款,而在對美國態度上又傍大款了。

  • 6 # 縹緲孤鴻影45

    泰國在二戰中曾經是日本的盟友,也算是軸心國成員,德國有個義大利,日本有個泰國,不是這兩個拖後腿,恐怕軸心國說不定能獲勝,泰國師從印度,是不喜歡打仗的,所以當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時,泰國先是宣佈中立,但日本不許中立,泰國只好投降,並加入了軸心國,同時還向日本提了一個要求,即支援泰國打法國,收復被法國割去的土地,當時日本人打的旗號就是驅歐逐美,解放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所以表示願意,鑑於當時法國被德國所滅,泰國趁機出兵,想趁火打劫,開始還行,後來法國在大象島一個反擊,泰國就不行了,趕緊讓日本調解,日本一出面,法國就讓步,割給了泰國四邦之地,這是一九四O年的事,因為這,泰國的首相頌堪受到了泰華人的猛吹,他也覺得自己了不起,不戰而得人之地,跟日本混沒有虧吃,

    但接下來,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英等國宣戰,隨後橫掃東南亞,日本要打擊緬甸和印度,必須經過泰國,泰國還是狡猾的,發現日本把事情弄大了,中,蘇,英,美搞到一起去了,覺得不妙,就不想跟日本混了,日本人大怒,出兵十幾萬一嚇唬,於是泰國決定借道,日本人也不好糊弄,用"假途滅虢"之計把泰國佔了,常駐部隊紮在曼谷,頌堪老實了,

    泰華人不幹了,這不是把中國給滅了嗎?從此以後,泰華人又把頌諶首相摔到了地下,你算什麼首相,一槍沒放就讓人家給滅了,於是反對派開始抬頭,一個叫"自由泰華人運動"的組織開始形成反對派,一九四二年,該組織在曼谷帶領支持者與警察產生衝突,但得到了大批泰國政府人士的支援,預示泰國政府準備轉向,

    中途島失敗以後,泰國的頌堪知道不妙,開始與日本敵對,而結好於中國國民政府,但是,泰華人只敢反對頌堪政府,而不敢反對日本人,在日本的保護下,頌堪繼續執政,隨著戰況惡化,泰國經濟陷入困境,頌堪擔心自己隨時可能被推翻,他想了遷都於碧差汶的計劃,計劃尚未實施,政府內部就把他拉下臺,建立了一個過渡政府,隨著一九四五年的到來,過渡政府被推翻,反對派上臺執政,此時日本人不但不敢管事了,還等著人家處置,泰國新政府也等著同盟國來處理他們的問題,儘管他們並沒有出兵幫日本,沒什麼罪行,但加入軸心國,對同盟國宣戰,進攻法國,奪了土地,而且在經濟上幫助了日本,都得說道說道。

  • 7 # 陶德中士

    在二戰中,整個亞洲得利的國家應該算是隻有泰國了。不過,去過泰國就明白了這個國家為什麼是軸心國卻又全身而退了。

    網上一直流傳一句話:“二戰中的東亞沒有淪為歐洲殖民地的獨立國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泰國。而泰國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強間的利害關係,在夾縫中巧妙維持生存。”

    去過泰國的朋友就明白這純粹是一句廢話了,泰國是沒有成為歐洲的殖民地,但是泰國與其說是日本的從屬國,不如說是日本的殖民地更貼切。只不過是這個腰段柔軟的被統治者實在是太識相了,本來是逼迫的關係變成了你情我願的兩情相悅,最後情郎落魄了,又立馬出來指控當初是你逼迫我的戲碼而已。

    沒有去過泰國,你永遠都不知道泰國到底有多喜歡日本。除了多個城市都有日本人村。泰國的高階商店的飲食供應超過三分之一都是日本店鋪,日本特產隨處可見,整個城市遍佈711便利店,衣食住行全面的日化。所以可以想見當年日本人來泰國搞大東亞共榮,這個泰國小夥伴是多麼半推半就的抵抗了幾個小時就投誠了的。

    位於泰國大城的日本人町。從14世紀就已經形成了。

    而另外一個泰國可以左右逢源,一邊幫助日本人,一邊又做間諜,把日本人出賣給盟軍可能跟泰國獨特的政治體系有關。軍權與王權雙足鼎立。到過泰國的人才知道泰王的地位如何,到處都是國王照片,每天都會有市民頂禮膜拜。泰國的政治有內閣主導,但是軍方又可以時不時的在泰王的暗示之下搞點政變之類的事情,這種泰國政治結構的獨特性讓其做任何兩面派的行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左右逢源。如果日本得勝,則內閣主導的泰國作為日本從屬國得利,若日本戰敗,則由泰王和軍方搞起政變,由內閣背黑鍋,則轉身就變成了受害國。而最後竟然拿走了150億泰銖的戰爭賠款,也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

    細數這個國家的所作所為,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戰爭中它就好像一個婊氣十足的女人,不得已的做了日本的壓寨夫人,壞事也沒少幹,可是也沒少出賣她的當家的日本。最後土匪寨被一窩端,一幫戰勝國的大男人又沒辦法跟一個壓寨夫人去計較。看似聰明,卻不得大利,柔軟終究不過是換點小恩小惠,發展始終無法和中國這樣的硬派國家相提並論。這樣的國家你把它寫進戰犯教科書,實在是跟它計較都跌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四個以上的老人,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