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essica宣
-
2 # 言勸
人們通常把農曆一月稱作"正月",還叫為"徵月"。這是有緣故的:中國古時,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順序,就把改變後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漢武帝時,才最後確定農曆一月為正月,直到現在。關於"正月"叫"徵月”,是因為秦始皇名字叫贏政和趙政,他統一天下後,嫌"正"字與他名字中的"政"字同音,犯忌諱,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徵月",不然就殺頭。從此,“正月"的“正"字,就讀成了"徵"字的音,也一直延續至今。農曆不單是一月叫"正月",還有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臘月"。而且一至十二月,每個月都有別稱。一月稱正月、徵月、端月、隅月、孟月等。二月稱卯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等。三月稱桃月、炳月、桐月、陽春、辰月等。四月稱梅月丶陰月、余月、巳月、孟夏等。五月稱仲夏、榴月、蒲月、午月、毒月等。六月稱季夏、荷月、荔月、伏月、未月等。七月稱孟秋、蘭月、申月、桐月、瓜月等。八月稱仲秋、桂月、中秋、酉月、壯月等。九月稱菊月、季秋、玄月、戌月等。十月稱孟冬、良月、陽月、亥月、小陽春等。十一月稱冬月、仲冬、子月、辜月等。十二月稱臘月、季冬、涂月、丑月、嘉平月等。
-
3 # 四川良民
正月的正字,是指四季迴圈從起點繞一圈後又重新回正及起點。十二個月的劃分並不是由人想改就能改的。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的祖先是根據十二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宮神(建,除,滿,平,定,破,執,危,成,收,開,閉)。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正月為寅,按時辰有寅卯不添光之說,及離天亮還需兩個時辰,寅月雖然進入春天,離萬物復甦還需兩個月,這就是寅月和寅時及月份與時辰相對應。十二宮神中的建神煞掌握一年中的起點,在建神的掌管下,可以開渠放出,動土,修建,開張,修舍。正如古人名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正月正是人類一年生計的基礎。就出現了寅上起建一說。及十二宮神的執日起點是以寅時作為第一執日。因此,根據六十甲子論,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只能推出十二個月份,遇上潤年又不能違背二十四節氣,只能將某一月重複使用。那我們為什麼把農曆的一月統稱為正月呢?這就好比一個時鐘從某點起步,旋轉360度後又重新回正到某點,可稱為正點。從一月起步迴圈一年後又重新回正到一月,只能稱為正月。因為每年的第一月是寅月為起點,沒有選擇餘地。
-
4 # 言勸
中國的農曆堪稱世界一絕,四季的美,農事的準。就拿人們通常把農曆一月稱作“正月”一說吧。這也是有緣故的:中國古時,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順序,就把改變後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漢武帝時,才最後確定農曆一月為正月,直到現在。另有“正月”叫“徵月”,是因為秦始皇名字叫贏政和趙政,他統一天下後,嫌“正”字與他名字中的“政”字同音,犯忌諱,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徵月”,不然就殺頭。從此,“正月”的“正”字,就讀成了“徵”字的音,也一直延續至今。農曆不單是一月叫“正月”,還有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臘月"。而且一至十二月,每個月都有別稱。一月稱正月、徵月、端月、隅月、孟月等。二月稱卯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等。三月稱桃月、炳月、桐月、陽春、辰月等。四月稱梅月丶陰月、余月、巳月、孟夏等。五月稱仲夏、榴月、蒲月、午月、毒月等。六月稱季夏、荷月、荔月、伏月、未月等。七月稱孟秋、蘭月、申月、桐月、瓜月等。八月稱仲秋、桂月、中秋、酉月、壯月等。九月稱菊月、季秋、玄月、戌月等。十月稱孟冬、良月、陽月、亥月、小陽春等。十一月稱冬月、仲冬、子月、辜月等。十二月稱臘月、季冬、涂月、丑月、嘉平月等。【圖片來自網路】
-
5 # 趙日金141
朝代更替,首要的事是,改正朔,易服色。
正,新朝為正統。朔,月亮朔望週期,見不到月相,朔。見到月相,望。
歷朝的歷法改正月,因為正月的月是不同的。新朝建立,廢除舊曆法的正月,頒佈曆法的正月,即,改正朔。
回覆列表
在中國曆朝歷代,以哪個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是各不相同的。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以夏曆的十月為端月,即十月初一為一年之始。這就是史書中通常所說的“夏朝建寅,商朝建醜,周朝建子,秦朝建亥”。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才又恢復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以一月為正月,一直沿用到現在。
據春秋時期《春王正月》上說:“正月為一月,人君即位,欲共常居道,故月稱正也。”意思是:古代帝王接受百官朝拜的時間是每年的頭一個月,為了表示莊重,就把新年的第一個月叫作正月。到了秦朝,因秦始皇名嬴政,為了避諱,規定把正字讀“徵”。正(徵)月的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