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擴充套件資料:《戒子書》是孔子的後代孔藏的作品,用來告誡後人要品行端正,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人要求進步,但進步的方法、途徑,關鍵在於他定立的志向。在追求的過程上,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此外,勤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只有這樣才會有豐碩的成果。山溜,即是山間的滴水,是柔軟之體,但憑這柔軟之體卻可穿過堅石。木裡的蠹蟲是十分細小的昆蟲,但卻可以破壞巨木。水滴原不是堅石的鑿子,蠹蟲原不是鑽木的工具,但是它們卻能以自己羸弱之體,軫過堅硬的木石,這不就是因為逐漸累積所造成的結果嗎?古人說:“單單透過學習來掌握知識並不值得多譽,反而學以致用才值得表揚。”所以,學者要修煉自己多種多樣的品行。

  • 2 # daazhu2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

    出處:

    1、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譯文:沒有淡泊就不能顯示美德,沒有寧靜就不能維護長久,沒有寬大就不能容納一切,沒有仁慈就不能懷擁民眾,沒有公正就不能明斷是非。

    2、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擴充套件資料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聯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三國演義》作於元末明初。而且這是小說家言,不足信。

    此聯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此聯可以看做是諸葛亮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道家哲理。小說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來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諸葛草廬的門聯。但它仍然還是排偶句而非對偶句,平仄極不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美國此次緊急召回所有在外的美國公民,是要發動戰爭還是封國,寓意何為?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