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詞的意思有時是一樣的,有時是不一樣的,關鍵看用在什麼位置,以什麼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戰勝”與“戰敗”是用得較多的兩個複合動詞,一般語法書上稱之為“補充式複合動詞”。這兩個補充式複合動詞既可以用作及物動詞,也可以用作不及物動詞。
它們在構詞上,句法功能上和表義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就一般情形而論,現代漢語的補充式複合動詞的第一個構詞成分,是不大可能分別。
舉例:
比如“我們戰勝了對手”和“我們戰敗了對手”,兩個詞的意思就是一樣的了,這裡的“戰勝”是“戰且勝”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裡“戰敗”是“戰而使……敗”的意思。
第一句裡“戰勝”裡的“勝”是動詞的正常用法,而第二句裡”戰敗“的“敗”則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即“戰而使……敗‘’的意思。
換個說法“我們戰勝了”和“我們戰敗了”就是兩個意思了,第一句是指我們贏了,第二句是指我們輸了。
擴充套件資料:
“戰勝”與“戰敗”是現代漢語詞彙,“戰”、“勝”、“敗”是它們的構詞語素。但是,它們在古代漢語裡卻是單獨使用的詞語。
在古代漢語裡,表示戰爭行為的詞語, 還有 “攻”、 “伐”、 “討”、“徵”、“襲”、“擊”等。
但是到現代漢語裡大都變成了複音動詞,如“戰鬥”、“攻打”、“討伐”、“襲擊”等,其構詞方式是聯合式的,而且兩個語素為同義語素。
它們與古代漢語單音節詞比較並沒有內容的增加,僅僅是音節的變化罷了。
在古代漢語裡,表示戰爭結果的詞語除前面提到的 “勝”和“敗”還有“克”、“下”、“破”。
它們可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在通常情況下,及物動詞能帶賓語,如“勝”、“克”;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如“敗”、“下”和“破”。
如果,我們把表示戰爭行為及其結果的詞語互相搭配,便產生了 “戰勝”、“攻克” 和 “戰敗”、“攻下”、“攻破”、“擊破”等合成詞。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每個詞的前一詞根為中心詞根,後一詞根是補充前一詞根的,這正是現代漢語中補充式合成詞的一類。
因為其格式是“動詞+動詞的補充成分”,所以也叫做動補式合成詞。
這些詞在語言發展中,不像聯合式的合成詞那樣由單音節詞按同(反)義語素聯合構成雙音節形式,而似乎經過了一個演變過程。
現代漢語動補式合成詞,是由古代漢語單音節詞演變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而”字連線的動詞性短語演變來的,其格式是“及物動詞+而+及物動詞或不及物動詞”。
這兩個詞的意思有時是一樣的,有時是不一樣的,關鍵看用在什麼位置,以什麼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戰勝”與“戰敗”是用得較多的兩個複合動詞,一般語法書上稱之為“補充式複合動詞”。這兩個補充式複合動詞既可以用作及物動詞,也可以用作不及物動詞。
它們在構詞上,句法功能上和表義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就一般情形而論,現代漢語的補充式複合動詞的第一個構詞成分,是不大可能分別。
舉例:
比如“我們戰勝了對手”和“我們戰敗了對手”,兩個詞的意思就是一樣的了,這裡的“戰勝”是“戰且勝”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裡“戰敗”是“戰而使……敗”的意思。
第一句裡“戰勝”裡的“勝”是動詞的正常用法,而第二句裡”戰敗“的“敗”則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即“戰而使……敗‘’的意思。
換個說法“我們戰勝了”和“我們戰敗了”就是兩個意思了,第一句是指我們贏了,第二句是指我們輸了。
擴充套件資料:
“戰勝”與“戰敗”是現代漢語詞彙,“戰”、“勝”、“敗”是它們的構詞語素。但是,它們在古代漢語裡卻是單獨使用的詞語。
在古代漢語裡,表示戰爭行為的詞語, 還有 “攻”、 “伐”、 “討”、“徵”、“襲”、“擊”等。
但是到現代漢語裡大都變成了複音動詞,如“戰鬥”、“攻打”、“討伐”、“襲擊”等,其構詞方式是聯合式的,而且兩個語素為同義語素。
它們與古代漢語單音節詞比較並沒有內容的增加,僅僅是音節的變化罷了。
在古代漢語裡,表示戰爭結果的詞語除前面提到的 “勝”和“敗”還有“克”、“下”、“破”。
它們可分為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在通常情況下,及物動詞能帶賓語,如“勝”、“克”;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如“敗”、“下”和“破”。
如果,我們把表示戰爭行為及其結果的詞語互相搭配,便產生了 “戰勝”、“攻克” 和 “戰敗”、“攻下”、“攻破”、“擊破”等合成詞。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每個詞的前一詞根為中心詞根,後一詞根是補充前一詞根的,這正是現代漢語中補充式合成詞的一類。
因為其格式是“動詞+動詞的補充成分”,所以也叫做動補式合成詞。
這些詞在語言發展中,不像聯合式的合成詞那樣由單音節詞按同(反)義語素聯合構成雙音節形式,而似乎經過了一個演變過程。
現代漢語動補式合成詞,是由古代漢語單音節詞演變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而”字連線的動詞性短語演變來的,其格式是“及物動詞+而+及物動詞或不及物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