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imi32709

    1、地龍保溫法。在牆基部鑿一個25釐米見方的小孔,砌上柴爐灶,然後從孔口分支砌兩條高30釐米、寬24釐米,長度與飼養室橫向相同的兩條磚料地龍,並隱蔽在放飼養架的地面以下。2、塑膠大棚保溫法。此法規模小大由之,在背風旭日處,用雙透明塑膠簿膜建造大棚,利用地溫順太陽照射輔助保溫,此方法合用於南方,在冬季利用大棚保溫立體養殖蝸牛時還需要輔助加溫,加溫方法靈活多樣,用固定、移動兩種簡便保溫舉措措施均可。3、坑道保溫法。越冬前夕,將蝸牛轉進地下室,防浮泛、巖嫖和其他人防工事內養殖,能有效節約能源,也可在室外選擇背風旭日處或利用地形地物及太陽能重新建造坑道式保溫室,這種利用地溫法也需其他保溫方法配合。擴充套件資料:白玉蝸牛喜陰溼環境生長,喜鑽入疏鬆土中,主要目的一是吸取養份、有機物、鈣質,二是調節體內水份和溫、溼度,三是預防敵害,四是產卵。多清晨和黃昏時出來活動,行動緩慢,嗅覺敏銳。白玉蝸牛的食性廣而雜,剛孵出的幼白玉蝸牛多食腐敗性植物,成齡白玉蝸牛食多汁性植物的根、莖、葉、花和果實,常以齒舌舐食柔嫩多汁的植物,故為植物的敵害。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餵;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蒜。但是,在飢餓的狀態下,亦會相互殘食。

  • 2 # fnhke44474

    蝸牛孵化要滿足三個重要條件,即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溼度和無蟲無菌的環境。所謂適宜的溫度就是18℃-28℃。溫度再高些,小蝸牛死亡率高;溫度稍低些,孵化時間長;溫度太低就孵不出來了。水或土的溼度要適宜,手抓成團,落地即散,溼度大,卵會腐爛,溼度小,卵會脫水而死亡。要使孵化所用的沙或土中無蟲無菌無其他微生物,一般要加高溫。高溫下蟲、蟲卵、細菌及其他微生物可被消滅掉。筆者經濟反覆試驗,探索出一種既簡便且孵化率又非常高的孵化方法。其具體做法如下:將細沙(用細篩子或粗羅篩下的沙子)或砂土放入鍋內加高溫(200℃以上),用鏟子或小鍁不斷翻動,使加熱均勻。加熱完後取出,放涼備用。加熱後的細沙的存放時間冬長夏短。取一部分放涼的細沙,置於瓷盆或塑膠盆內,厚度3釐米左右,倒入少許開水(涼熱都行)攪拌均勻(注意:別一下倒入很多開水),見有幹沙就再倒點水攪拌。沙子都溼但沒有水滴(即手抓成團,落下即散的程度)就行了。把盆內沙面抹平。如果卵少就用勺開寬1至2釐米,深1到2釐米的溝,把卵放入溝內,卵上覆蓋一薄層溝邊的沙子,不露卵即可。放完卵即可用玻璃將盆蓋嚴。十多天後,就能見好些小蝸牛跑到沙子上邊,這時就可把蝸牛和中間的沙子一塊取出。均勻地撒在飼養土上,再在上邊放一層菜葉。不要提前把小蝸牛挖出來,出殼後的小蝸牛把卵殼吃掉更健壯。盆內挖完蝸牛剩下的沙子經加高溫後仍可使用。一、白玉蝸牛的養殖前景 養殖白玉蝸牛的前景很好,食用蝸牛是人間美食,古今中外都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常說法蘭西烙蝸牛、紅燴蝸牛、烤蝸牛等等,都是世界珍饈美饌。蝸牛的肉質白晰、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其肉品的蛋白質含量高於雞、鴨、豬、牛、羊肉,幾乎不含膽固醇,脂肪含量很低。蝸牛蛋白質中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種類達20種,另外,還含有多種其他營養成分,如:鈣、磷、鐵、硫胺素、葡萄糖、肝糖等碳水化合物。因白玉蝸牛綜合利用價值高,蛋白質高,低脂肪,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且白玉蝸牛銷路暢通,是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 二、白玉蝸牛飼養技術 1、生活環境 白玉蝸牛和其他蝸牛一樣,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畏光怕熱,最怕Sunny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溼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當環境適宜後,便會自動溶解保護膜重新開始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氣溫和溼度的影響。 適宜溫度為16—30℃,溼度60%—85%,土壤溼度在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5℃時休眠,停止生長和繁殖。 2、白玉蝸牛的食性 各種綠色植物及糠麩均可作為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餵;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薯片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菜、蒜。 3、繁殖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人工養殖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從出殼到性成熟一般需6個月時間,交配受精後15—20天即可產卵,把卵產在洞穴內。卵粒綠豆大小,外包一層白色發亮的膜,每次產卵100—200粒,8—15天可孵出幼蝸,壽命一般5—6年。 4、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按照養殖場地和裝置,大體上可分為室外開放式和室內封閉式兩種。室外式可挖土溝或建大棚,如果採取溝養,土溝應建在背風向陽處,下挖50—70釐米,寬2米,長根據飼養量而定,溝上面應一側高,一側低,稍有坡度,上面蓋薄膜、竹簾,防逃並防止蛙、鳥類等天敵的傷害。室內養殖可用土盆、塑膠盒、木箱、水泥池等,用沙罩、溼布、薄膜等封口,保溼防鼠。 (2)飼養土的製備:飼養土要求潮溼、疏鬆、肥沃,因此最好選用未汙染的田園土、黃沙,再加入少量石粉混合,經太陽暴曬3—5天消毒過篩備用。土方配比為:細土30%、沙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加水後溼度在40%左右,即一握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分為:成蝸10釐米,生長蝸7釐米,幼蝸3釐米。飼養土1—2月更換1次。 (3)飼餵方法。對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再加一些精飼料,溫度不得低於20℃,控制在25—30℃,不要有過大的變溫,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飼料中含鈣食物不得缺少,1個月後轉入成蝸養殖盆中,放養密度要隨個體的不斷增長由密到稀。每平方米放養400—500只,收穫前為200—250只。60×30×25釐米的飼養箱可放養100只,5—6個月後,殼高4釐米,體重40克時即可採收幼蝸牛6月齡達性成熟,交配受精後10~15天產卵,多將卵產在洞穴內,菜葉上或海綿上,呈團塊狀。卵為橢圓型,有乳白色石灰質外殼,比綠豆稍大。每次產卵100~200粒左右,年產3~8窩。卵產出後可收集放入盆內或木箱內孵化,卵上面的粘液、糞便等不必擦洗。卵的下面墊飼養土並在土上覆溼棉布或海綿,把卵均勻排放上面,蓋上溼布,然後用塑膠薄膜封住盆口,8~15天可孵出幼蝸。 孵化時必須保持溫度20~30℃,溼度80%~90%。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人工養殖只要控制好溫、溼度,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幼蝸牛6月齡達性成熟,交配受精後10~15天產卵,多將卵產在洞穴內, 菜葉上或海綿上,呈團塊狀。卵為橢圓型,有乳白色石灰質外殼,比綠豆稍大。每次產卵100~200粒左右,年產3~8窩。卵產出後可收集放入盆內或木箱內孵化,卵上面的粘液、糞便等不必擦洗。卵的下面墊飼養土並在土上覆溼棉布或海綿,把卵均勻排放上面,蓋上溼布,然後用塑膠薄膜封住盆口,8~15天可孵出幼蝸。 孵化時必須保持溫度20~30℃,溼度80%~90%。白玉蝸牛的生活習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螺絲生鏽了怎麼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