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好笑哦

    相比起其它民族,日本人確實比較喜歡生吃,像生魚片、壽司以外,還有雞蛋、馬肉、雞肉等都有生吃的習慣。這是什麼原因呢?

    用日本人的話來說,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喜歡享受食材的原味。與比相比,他們認為中國的菜就是調味品放很多。打個比方,日本的豆腐料理的代表是“冷豆腐”和“湯豆腐”。“冷奴”就是冷的豆腐澆上醬肉、蔥末之後直接吃。湯豆腐就是把豆腐和海帶放在水中煮好了吃。每一種都只做最低限度的調味。中國典型的是麻婆豆腐。做麻婆豆腐時要放很多香辛料和調味料。應該說和日本的豆腐料理做法完全相反吧!

    日本料理的特徵是“如何保留食材的原味”。想要儘可能地享受到新鮮的魚、蔬菜本來的味道。所以,“生的食物”,就是基於這種考慮的解決方法。不過火,也完全不做調味。

    當然,現在全球化的時代,飲食的口味也會變得開放的。日本人也喜歡吃世界各地的食物,其料理方法降了生吃之外,也還有很多種吃法的,另外,他們也很喜歡中餐。

  • 2 # 馮瑋

    食物是人類和動物的共同需求。作為人類生活必須條件的衣食住三個要素中,在衣和住方面,人類存在明顯的特性,但在食方面,人類和動物卻存在諸多共性。所不同的是,人類和動物的“食”有兩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第一,人類食譜極廣,屬於典型的“雜食族”,而動物大都要麼屬於“食草類”,要麼屬於“食肉類”。即便像犬類這種既食肉也食草的動物,食譜也和人類不可同日而語。第二,火的發現與人工取火的成功、從生食到熟食,是猿類向人類進化的重要標誌。按照達爾文的觀點,生食變為熟食,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

    如果說雜食是人類的特性,那麼當代日本人堪稱“世界第一雜食族”。在歷史上,近海、多山的自然環境,同時受佛教“不殺生”戒律的規定,日本畜牧業很不發達,而且牲畜主要用於耕地拉車而非食用。日本人主要以食魚為主。但是,自明治維新以後,受西方生活方式影響,這種情況有了明顯改變。1873年,加藤佑一在《論文明開化的意義》一文中就日本人對西方人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的情景寫道,“吃豬肉是文明”。二戰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和身高有顯著增長。究其原因,按照美國的“日本通”、原美國駐日大使賴肖爾在《現代日本人——傳統與變革》一書中的說法,“食物更加豐富多彩”。日本人有“拿來主義”的文化傳統,在飲食文化方面也顯示出這種特性。

    另一方面,在“生食”方面,日本人似乎始終沒有“進化”。不僅在古代日本人喜歡生吃各種食物。《萬葉集》中屢屢可見的對生吃時令食物的描述,就是證明,而且這種習俗迄今仍得以保留。

    說起日本人生食的食物,人們首先會想到“刺身”。今天,狹義的“刺身”至生魚片,廣義的刺身包括雞肉、牛肉、馬肉、貝肉、蝦肉及任何切成片狀並生食的食品。在鎌倉末期、室町時代早期,即13世紀左右,日本人稱生的或用醋浸泡的魚片、肉片叫“膾”。“刺身”一詞是日本室町時(1392-1573年)開始產生的。關於其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稱,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所以過去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會取一些魚皮用竹籤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辨識。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籤和魚皮被稱作“刺身”,以後稱魚片為刺身。但這只是一說,關於“刺身”一詞的由來,並無定論。

    除了魚日本人喜歡生吃,甚至馬肉、牛肉,日本人也生吃。我曾在富士山麓一家餐廳吃過生馬肉。那家餐廳的生馬肉菜名很有日本特色,叫「さくら」(櫻花)。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生食?前日本國立博物館官長樋口清之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生吃的食物必須新鮮,任何食物的最佳食用期都是新鮮期,而且只有新鮮的東西才能生吃。新鮮的食物蘊含的營養最豐富。

  • 3 # 梁培定本尊

    我沒去過日本,但看到一些回覆中的思路,我就忍不住笑了。

    無論日本人現在多麼乾淨,衛生標準多麼嚴格,那都是“現在”的事情。而飲食習慣,是以前留下並延續至今。“以前”,日本可沒有那麼幹淨,更沒有現代的“衛生標準”。

    從資源的角度考慮問題,或者可找到答案:島國,資源缺乏。柴火是重要資源。開門七件事,"柴”排在首位。重要的物資,當然是用在刀刃上。能省就省。既然食物生吃也可以,當然就生吃了。或者,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推測的。信不信由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吸菸的人肺不好,最怕的“3菜4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