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貓侃球

    核能,現在主要用在發電、核武器、核潛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上。目前商業化的核能利用方式是核裂變,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如果可以用在汽車上,只需一點點核原料,就一輩子不用加油,想怎麼開就怎麼開,是不是超級爽!

    人類自從發現核能,就對它覬覦已久。所以核動力汽車的概念早就有了,不過至今仍未有成品車。福特汽車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核動力概念車,名為Nucleon(下圖)。其在兩個後輪之間的核反應堆以鈾元素的核裂變為能源,能夠把水變成高壓蒸汽,再推動渦輪葉片驅動汽車,然後蒸氣在冷卻之後返回核反應堆裡面再次加熱,只要核燃料還沒用完,它就能不斷髮出動力。

    凱迪拉克WTF(Cadillac WTF)是2009年1月推出的全球第二款核動力概念車(下圖),該車的動力系統使用釷燃料,目前仍在設計圖紙階段,未建造。該款車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概念車的車輪採用了四組共24個單位的車輪設計,並完全不需要輪胎的支援,單個車輪均有獨立的電機控制,並避免了石油以及橡膠的使用,更佳的環保。凱迪拉克釷燃料概念車(Cadillac WTF)的創造者:Loren Kuleses說到,此款車用到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在不用任何維護的情況下維持100年之久。

    核能汽車,其實關鍵不在汽車,而在核能。而這顯然不是汽車工程師能解決的問題,需要無數科學家的辛苦科研,將可控核反應堆變得更小、防輻射裝置更輕盈、成本更低廉,那樣我們開上核動力車的美夢才能成真。

    從目前來看,最可能實現的方式就是目前商業化較為成熟的核裂變。要想成功的利用核能來為汽車持續供能,必須實現可控的核裂變,這是最難的一點。就像鈾裂變一樣,熱中子轟擊鈾原子會放出2到4箇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它鈾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撞擊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如果反應不可控的話,溫度會瞬間變高,導致爆炸,要想可控,必須依靠控制棒去抽插中子,使得平均起來每個核的裂變正好引發另外一個核的裂變。這樣一來,保證可控核反應的外圍設施就很複雜了,所需的體積就很大了。

    其次還有動力裝置,從現在來看,要用在汽車上,只有三種動力裝置可行:內燃機、電動機、燃汽輪機。核反應推功能就是發熱,所以還需要一個能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問題是如果核聚變無法停止,那汽車在不工作時,多餘的能量如何轉化和儲存?

    除此之外,還有成本問題。核能因為其能量密度大,一點核原料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其可控核反應堆的成本是巨大的。因為規模效應,建設一座核電站的成本幾年內可以收回,但如果是小型的核反應堆,只為一輛車提供一輩子的能量似乎並不會划算。因此如果從純商業的角度出發,沒有汽車企業會去幹這件事。

    最後是安全性,即便人類真的造了出來,能否保證不發生人人聞之色變的核輻射?一旦這種車量產,恐怖分子買輛車,開到人口密集區,把車砸到核洩漏不就死翹翹了。或者每天發生那麼多車禍,如果引起爆炸,進而引起核洩漏怎麼辦?

    目前來看,核能連軍用都存在很大的限制,更別說民用了。所以,百年核心汽車的夢想基本沒可能,以汽車那麼小的體量來說散熱都是個大問題,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核能發電普及後,以無線充電的方式對汽車充能。

  • 2 # 驕然

    這樣說吧,核能如果讓他一下子釋放出來,就是核武器,如果讓它緩慢的釋放,就是核能的綜合利用,比如說核電廠,航母的核動力等,但如果應用到汽車上,至少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應該還是有距離的。1,這種複雜,成本高。要想讓核產生動力,必須有一套附屬的裝置,這就會讓汽車增加成本,維護量也大。2,安全性差,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如果在肇事過程中造成核物質洩漏,那麼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環境汙染都特別大。3,沒有太大的必要性,汽車不像大型的裝置,隨時都可以加油,也沒有幾年不加油的必要性,發展的前景不廣闊。

    基於以上幾點,鍋動力應用到汽車上,不大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校園語言暴力,應該如何走程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