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魯科夫

    美國介入越南事務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的過程。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意欲收回在印度支那(包括現在的越南、高棉和寮國)的殖民地,美國本來是反對的,但是為了在歐洲大陸上換取法國支援美國的“集體防禦計劃”,抵禦蘇聯的威脅,美國就支援了法國的這個計劃。

    隨後在法國與胡志明領導的“越盟”長達八年的戰爭中,美國逐漸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援助”。因為此時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革命成功,一方面在北韓半島上與美國展開了激戰,另一方面積極的援助“越盟”。所以美國國內開始把這場在印度支那展開的“反殖民主義戰爭”定義為“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前線,加大了對法國的援助,派出了由美國飛行員駕駛的運輸機替法軍運送物資。

    曠日持久的戰爭非但傷害了越南人,也對法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雖說有著美國的援助,但每年龐大的戰爭開支和死亡人數也漸漸的讓法國國內的民眾和精英對這場戰爭失去了信心。奠邊府的慘敗更是確定性的堅定了法國統治階層退出戰爭的決心。

    奠邊府戰役中的法軍俘虜,可見他們都是身著美式軍裝和頭盔

    可是此時艾森豪威爾和國務卿杜勒斯卻被國內的“麥卡錫主義”風潮所影響,認為越南的“反共橋頭堡”畢竟堅持下去,假如法國不行,那就由美國來接替。而此時他們找到了絕佳的支援目標—吳庭豔(這個階段美國並沒有想過要直接介入)。

    吳庭豔完美的符合美華人的要求,既是堅定的反法人士(美華人夢寐以求取代胡志明的“民族主義者”),又是堅定的“反共分子”,他篤信天主教,在美國有相當的人脈關係。

    吳庭豔和杜勒斯

    美國對吳庭豔的支援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達到3億美元之巨,排在對外援助名單中的第五名。美國駐西貢的使團更是全世界最龐大的體量,到了五十年代後期,已經有了大約1000名美華人在越南從事各種工作。

    可惜的是美國的援助並沒有給越南南方帶來“民主自由”,相反,吳庭豔憑藉美國的援助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高壓獨裁統治,隨著民間反抗的加劇,位於北方的“越共”重新開始了鬥爭的準備,不斷透過“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輸送人員和武器。

    摩擦開始了,因為南越軍隊的戰鬥力低下,美國只能逐年增加軍事顧問的人數,到1963年肯尼迪遇刺時,已有1.6萬人趕到了越南。繼任的約翰遜總統更是將這個數字提高到了2.3萬人。

    而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北部灣事件”,美軍驅逐艦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襲擊,約翰遜命令美軍艦載機實施了報復性的空襲,美國國會也批准了軍事行動。1965年2月,在北越襲擊了一處美軍營地造成32名美華人死亡後,約翰遜正式下令開展“滾雷行動”,大規模轟炸北越,3月8日,第一批美軍作戰部隊在峴港登陸。

    “滾雷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犢牛糞便乾結排不出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