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分鐘溝通課
-
2 # 凌雲248606139
是。國企內的競爭力、工作壓力遠低於外企,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除了個別特殊崗位或特殊人員,普通國企工作人員到外企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適應外企的工作環境,相當多的國企員工最終還適應不了。溫水裡的青蛙突然被扔到北極,很多都會被凍死的。
-
3 # 大時代的旁觀人
怎沒有啥關係的,我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國企,然後跳槽到外企,我覺得主要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個是與職位的匹配度,另一個是語言,其實不是管理崗位,對語言要求已經不高了,能看懂就差不多了,特別是小型外企,在中國其實待遇已經與國企差別不大了
難道中字頭不應該成為優勢麼?而且對於外企的定義非常模糊。
講一個故事先,之前有一位朋友在某國企擔任研發設計人員,專業方向是鑄造,這個專業即使在外企,很多專家也都是國外人,而國內的專家很少,有的大多都在研究院吧。這位朋友而且還是現在所謂的中年危機的年齡。
但是這位朋友,卻被挖到了一家美資的企業,當然研發專家的重任。
你肯定很奇怪,現在外企並要求語言了麼?
目前很多外企對於語言的要求還是有的,如果不是日常的溝通,能夠做報告,寫郵件也是可以滿足的。
所以能不能進入外企需要有2個條件。你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果你是在中字頭的國企或者央企擔任的高管,那麼你的優勢也是很明顯的,而且國企的很多產業工人的技能並不遜色於外企。
而有的外企名義上是外企,但其實核心的文化早已經變了味道,已經不是摩托羅拉那個時代了。而且你所並不知道的是,很多你眼中的外企,其實就是國外的國企,例如西門子和博世都是家族企業,在德國可以理解為德國的國企,國企。
所以首先你要明白,無論任何一個企業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它本身的不足,那麼你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到底在什麼地方,然後提升自己。
定義,那麼假設你要進入的是一家世界500強在國內的總部,那麼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如果是管理培訓生的話,那麼畢業的院校和語言都要很強,並且專業要對口。
而多數從國企轉到外企更多的可能是語言上的障礙,那麼知道差距之後,你可以對自己的語言進修和提升,至少在寫和讀方面首先做到無障礙。
對方企業需求的匹配度這一點也非常重要,透過上面的例子你可以看出,如果你的專業能力足夠強大的話,無論是什麼樣的企業都是需要你的。
那麼這就有一個時機的問題在裡面。
那麼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匹配相應的外企。
例如,可能名氣沒有那麼大,但是文化氛圍和管理方式都是外企的風格,要求呢也不是那麼高,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先進去磨練。感受和學習外企的工作方式和流程,等到積累到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有了資本就可以去尋求更為理想的外企生涯。
不過目前的共識是外企在國內的狀態是每況愈下,而很多的外企人員紛紛的流動到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了,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了,例如海爾,格力,海信,吉利,比亞迪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國內企業。
所以關鍵在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這一點與什麼性質的企業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