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滴的聲音
-
2 # 佔地為王數碼會
絕沒有一夜傾覆的企業,必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樂視的事情塵埃未定,還不能定論。但是要說你所說意義上的企業,不僅有,還絕不止一個。
國內的就說史玉柱之前的巨人吧。那時候絕對是國內的大企業,影響非如今的樂視可比,電腦、保健品、藥品多向發展,腦黃金家喻戶曉,不也是轟然倒塌了嗎?當然史玉柱牛逼,重新來過依舊是風雲再起。
而熟悉手機都知道諾基亞吧,
玩相機的都知道柯達吧
通用汽車、安然公司、雷曼兄弟哪個是樂視可比的?
-
3 # 汪立新10
謝謝邀請。相同的人事中發現規律,既無法適用於特殊性,也不利於開闊心胸,不同的人事中發現法則,就可以有普遍的適用性,而能夠鍛練眼界和思維之力?所以樂視的人事,可以用希特勒來作為參照物的,一樣的是為個人的夢想而窒息,雖然是企業和國家的不同,一致的是人和組織的執行?
-
4 # 小馬哥15206546
偽命題,樂視是真正的大企業嗎?它的市值也就是資本吹出來的!大家回想一下,樂視從開始做電視,然後是它的所謂生態化反,再到汽車,然後出問題,用了多長時間。這就是個鬧劇,好像樂視會員最長的賣到了50年,呵呵…
-
5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中國古代沒有近代意義上的企業制度,商界的主體是人或是家族,比如晉商出了喬家、常家,微商出了胡雪巖,浙商出了沈萬三等等。中國歷史上粵、徽、晉、浙、蘇五大商幫均以地域為劃分標準,再向下細分也依然以地域為劃分標準,如浙商下的湖州商幫、寧波商幫等等。
所以中國歷史上沒有像樂視一樣一夜傾覆的大企業,但卻有很多一夜傾覆的大商人。這裡講講沈萬三與胡雪巖。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中國的第一鉅富,其發跡史與沒落史在歷史上均有著標尺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沈萬三也是個富二代:他的父親給他打下了相當好的基業,史稱“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這算是沈萬三起家的第一桶金。有了第一桶金來不夠,沈萬三還遇到了一位貴人陸德源——當時沈萬三為其管賬治財,這位貴人看中沈萬三的經商才能,將其視為自己的接班人,最後甚至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付予沈萬三。在這些財富的基礎之上,沈萬三決意出海通番,也就是做進出口貿易,由此漸漸坐上了第一鉅富的位子。
而他的沒落,則是因為得罪了朱元璋。這裡發生了兩件事,一是南京築牆,二是犒賞三軍。沈萬三是位商業奇才,但這兩件事做得卻很沒政治頭腦,最終觸怒了原本心胸就不開闊的洪武大帝,於是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
相比之下,胡雪巖的發跡史就更有近代意味。很多人說胡雪巖是靠對王有齡500兩銀子的“政治投資”,其實這個故事來自於高陽小說,並非史實——但胡雪巖與王有齡私交甚篤的確是真的。在王有齡主政浙江時期,胡雪巖成為浙江商界的領頭人,後太平天國於江南崛起,胡雪巖大力接濟清軍進一步結識了左宗棠,後者成為胡雪巖的第二塊跳板。後胡雪巖再次因為助左宗棠平叛阿古柏有功而為朝廷賞識,官居二品,成為“紅頂商人”。
胡雪巖的政治手腕比沈萬三高得多,但其沒落除了源於資金鍊的斷裂之處,也與朝廷有關。在光緒八年與歐洲商人開展的商戰中,胡雪巖虧耗甚大,朝廷不但沒有救濟,反而趁火打劫,敲詐勒索。胡雪巖沒有被充軍,但也落得一個革職查抄家產的結局。
中國歷史上很多商人朝夕之間的沒落與沈萬三、胡雪巖相似,非商之罪——罪在哪裡,可以說是很明顯了。
-
6 # 花椒哥哥2
有,還是一個國家。大清國也是武昌起義一聲響就垮了。還有,樂視不是企業,別把企業兩個字侮辱了。還有現在他到了第二部了,已經開始說樂視會垮掉的時候了。這是在給輿論和股民打預防針。
-
7 # 來塊82年的豆腐
偽命題。第一,樂視不大,雖然號稱七大板塊,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板塊是掙錢的,都是鉅虧,靠融資活著。在每個板塊都只是參與者,連靠前都不算。第二,樂視也不是一夜之間傾覆的。只是騙局蓋不住了而已。第三,樂視算企業麼?企業的目標是賺錢的,所以企業會努力把業務做大做強。樂視是不停的吹泡泡圈錢而已。
-
8 # 淨心修身師造化
太多了。企業越大對資金鍊要求就越高。資金鍊到底真實情況怎樣?外人誰會知道。哪家企業能經得住查?招聘會計第一要素~做帳。不敢查,一查一個負資產。還是別查了。留著納稅吧。靠貸款撐著。撐一天算一天。哪個領導也不希望自己轄區的企業倒在自己手裡。什麼時候破產都可以,就是不能我在位的時候破產。
-
9 # 二月194307037
這就是個偽命題 樂視什麼時候倒閉了 資不抵債嗎 提問以前要過過腦 樂視主要是想造汽車 所以資金斷了 樂視只要把手機汽車停下 仍舊是一個幾百億的大企業
-
10 # 街角回憶29316330
不吹不黑,樂視當年剛做手機時,我就覺得他有點不務正業了。你說你做電視機可以理解。但你電視機的業務都還沒回穩呢。怎麼就來做手機了。而且買的那麼貴。營銷也沒做的小米好。
回覆列表
一夜傾覆的有很多,目前依然能記得的,比如巨人、盛大、凡客,共同特徵是:大幅增加規模,或兼併或擴產或開拓新領域,導致現金流吃緊,然後某一個微小事件引發導火索,從而導致擠兌,最終破產或被收購。
不同之處在於:
1.樂視是中國進入嶄新的金融階段依靠資本市場、風險投資而快速成長起來,所以樂視橫跨的領域更廣,因為風投喜歡投資新的領域,這跟之前傳統銀行貸款更喜歡投資老的成熟的風險低的領域完全不同!所以樂視動輒用嶄新的概念包裝老的業務,或者乾脆開拓風口的新行業。而之前的公司多是靠擴大產能或直接併購同行業對手來增加營業收入。相比之下,老的方式風險低收益低,新的方式風險高收益高。
2.樂視是中國進入科技、網路時代的產物,阿里騰訊甚至小米的成功點燃了大眾對網際網路、科技行業的熱情,點燃了投資人乃至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網路、科技公司的興趣。所以,僅僅一個樂視網就市值上千億;所以,給電視機戴上“超級網際網路智慧”的帽子就有人願意買;所以,給電動汽車戴上“超級智慧新概念”的帽子就有人願意投資。
類似的案例,其實美國更多,所以樂視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時候被當地政府財政官員質疑,因為類似的案例美華人見的比華人多得多!中國科技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倒閉的還不多,美國則不同,康柏電腦、北電網路、3COM、摩托羅拉、SUN、雅虎,多了去了,任何一個當初都比今天的樂視牛逼幾十倍!
其實,浪潮之巔,大家只看到浪頭的弄潮兒,哪裡看得見水下的屍體!巨人的案例也許太遠了,可是,凡客呢?短短几年,銷聲匿跡,只剩下管理課程裡悲催的案例!
看似有眾多差異,實則都是相通的:作為一家大型企業,長期依賴外部投資,無法獲得持續的盈利能力,更沒有核心的競爭力,空有概念和故事。
比如:
SUN的技術很牛,但卻不賺錢,最後被收購。
摩托羅拉有技術有專利,卻無法降低成本,導致有市場卻不盈利。
凡客有情懷有市場,產品卻未有大的改善,盈利能力也一直未有改善,龐大的規模和佔有率,一夜之間消失殆盡!
樂視有情懷有故事有資本,卻眼高手低,電視靠貼牌,手機靠組裝,更大言不慚搞汽車引領世界!以為法拉利、保時捷、寶馬、賓士、大眾、豐田、通用、福特、吉利、比亞迪都死絕了嗎?
或許,凡客和樂視,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不擅長搞技術搞製造搞質量搞利潤,唯一擅長的就是講戰略講規劃講擴張,於是只好一條路走到黑!能圈幾個粉就圈幾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