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靜見風雲

    一看價值觀,古代三綱的價值觀確定諸葛亮厲害。

    二看後代,司馬懿後代成了皇帝。司馬厲害。

    三看最終危害,晉成五胡亂華的禍端。諸葛千古名相。諸葛厲害。

    四看遺留後世的成就,諸葛一出茅廬而三分天下。前後出師表。各種奇計層次不窮。對後世的影響諸葛最大。

  • 2 # 平民master

    肯定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北伐把司馬懿打的縮手縮腳,避而不戰。有人會說會司馬懿再拖諸葛亮,我就想說你為什麼打的贏一個人,為什麼啊他直接把他打趴,被別人萬般辱罵,逼著他出戰,司馬懿都不敢應戰,曹魏的領土,城池,人口,稅收都是蜀國的數倍,兩陣對質,司馬懿軍隊更是兩倍於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打呢,就不是司馬懿深知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死後魏國君臣及三軍無限歡喜,再沒有亡國之憂了,在沒人能威脅魏國了。在歷史上只有諸葛亮能做做到以弱欺強,以小打大,而且讓對手,調頭就走,遠遠避開。諸葛亮無愧於三國第一人,無論政治,軍事上的成就,品質上的也是沒人能比的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一而終。是古代讀書人的榜樣,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無比崇高。

  • 3 # 宇聊天下

    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的問題,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今天我從四方面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兩人出仕的社會背景

    諸葛亮和司馬懿均出身於世族,但是從諸葛亮出山前的生活狀態(住茅廬,躬耕於南陽)推測,諸葛家族應該不算大家族;而司馬家族卻是中原的高階世族,其父司馬防官居京兆尹,屬於社會上層。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當時劉備兵不過千人,大將只有關張趙雲,甚至連一塊根據地都沒有,可以說諸葛亮出山時等同於草根創業。

    公元208年,司馬懿在曹操的徵召下出仕,當時曹操已統一北方,手下人才濟濟,司馬懿等於是直接進入了世界五百強企業。

    所以從出仕時的條件看,司馬懿勝過諸葛亮。

    二、兩人的性格作風

    諸葛亮出山之後輔佐劉備,在赤壁大戰中擊敗曹操,促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劉備白帝託孤後,諸葛亮一生都在全力輔佐劉禪,並以“匡扶漢室,收復中原”為目標,六出祁山,最終病逝於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人臣的楷模。

    司馬懿出山後並未立刻顯露才華,而是將自己的光芒藏起來,直至曹丕廢漢獻帝成立魏國,司馬懿才開始嶄露頭角,終其一生,司馬懿都在“藏、忍”,熬過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位雄主,並在高平陵之變後控制了魏國軍政大權,用心之狡詐,手段之殘忍,均讓後人為之驚訝。

    所以按照忠誠愛國的標準,從性格作風方面諸葛亮勝過司馬懿。

    三、個人能力

    《出師表》寫到“益州疲弊”,而諸葛亮以一州之兵力糧草,六出祁山不斷伐魏,逼得幅員遼闊、人口糧草充足的魏國只能採取守勢,為蜀漢的發展贏得了空間。

    而司馬懿佔據天時地利,在握有充足的兵員糧草的條件下,主守後攻,以最小的代價打退了蜀國的進攻,成功的阻擊了蜀漢的北伐,其戰略眼光和戰術水平也是一流的。

    四、人才培養

    諸葛亮做事事必躬親,但在人才培養方面無疑是不成功的,其屬下的李嚴、馬謖、楊儀、魏延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更是發生內鬥,致使蜀國再無力北伐。

    司馬懿在人才培養方面十分優秀,其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均是文武全才,孫子司馬炎更是成為了晉朝開國皇帝。

    所以從人才培養方面,司馬懿勝過諸葛亮。

  • 4 # 圓葉兒文學

    個人感覺司馬懿更厲害,簡單來說就是結果導向,司馬懿把諸葛亮熬死了。

    從魏蜀政治背景來說。兩個人都是保守型,可以說兩個人把保守都發揮的淋漓盡致!諸葛亮有八陣圖,孔明燈等傳說。司馬懿也有裝病的趣談。那麼從性格上來說,誰更高一籌?

    劉備是什麼樣的人?看待兄弟比看待兒子都親。真的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曹操可謂是一代梟雄,口頭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真實的案例就是,錯殺一家三口的故事。一個是開明環境,一個是黑色恐怖,誰更勝一籌顯而易見。

    從對待子孫的教育。

    諸葛亮三個兒子,一個夭折,另外兩個,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諸葛懷,即諸葛亮的幼子。 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幹補國,願終老於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司馬懿有九個孩子,最著名的當屬司馬師和司馬昭。

    司馬師沉著堅強,且有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魏景初年間,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曾與其父司馬懿謀劃誅殺曹爽,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旋加衛將軍。

    司馬昭(211-265) 即晉文帝,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字子上(《三國演義》中字子尚),河內溫人(今河南溫縣)。司馬懿次子。昭隨父抗蜀,多有軍識。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自稱晉公。後加晉王。

    從教育子孫看,諸葛亮又不如司馬懿。

    兩人同屬潁川名士,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司馬懿。而且有很大淵源。諸葛亮師從司馬徽,而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作為潁川名士的奠基人,司馬徽早就看透了一切,弟子諸葛亮雖然有大能,但是生不逢時。一句生不逢時評價諸葛亮再好不過,縱然天賦異稟又如何,天不助,所有都是枉然。

    所以運氣也是評價兩人才能得一大要素。諸葛亮手握雄兵,出不了岐山;司馬懿手無寸鐵,奪了曹真兵權。

    時也命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猴和屬狗的配嗎?猴和狗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