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花島
-
2 # 快樂的小大夫
首先明確一點醫生無論討厭不討厭病人都會給他做出專業的治療和建議的。但是人就會有情緒,有喜好。
先說說這個醫生一般喜歡什麼樣的患者吧:
1.喜歡尊重醫生的患者,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起碼要求。
2.喜歡信任醫生的患者,信任是治療的基礎,中醫講信者為醫就是這個意思。
3.喜歡客觀心態樂觀的患者。患者能客觀的認識疾病和治療,能樂觀的面對身體的情況,這樣疾病也好的快。
那麼他的反面就是醫生討厭的患者:
1.討厭對醫生對他人不尊重的患者。有些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自己有地位,有權,有錢,很了不起,對醫護人員指手畫腳,把醫護人員當服務員,專為他一人服務。
2.討厭對醫生不信任的患者。你要不信任醫生,對他的診斷和治療有異議,那就沒有必要找他看,你可以找信任的人,或者網路,或者私營醫院去看。
3.討厭神經質悲觀的患者。患者一驚一乍,對所有處置都要問為什麼,有一點不舒服就不行了,凡事都聯絡自己,消極悲觀,醫生們會厭煩的,同時悲觀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4.其他,去不聽話的病人,高血壓一直吃鹹的,氣管不好還抽菸,讓下地恢復鍛鍊不動的等等!
-
3 # 婦產科的陳大夫
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一直是處在各種傳奇事蹟的中心的。正所謂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婦產科沒幹幾年,印象深刻的事兒倒也見過不少。今天講的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種普遍現象,今天我將它說與你們,希望各位沒生的、要生的、生完的和不能生的都引以為戒。
在我們產科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越“矯情”的人越容易出狀況,越不“矯情”的人越可能一帆風順。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所謂“矯情”,就是依從性差,不肯聽醫生的話當然容易出狀況,比如說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我也不指名道姓的說是哪個,反正這個群體人數眾多),如果不肯聽醫生的話,管不住嘴,血糖控制不好就容易生出巨大兒,不僅容易發生肩難產和各種嚴重的撕裂,而且因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寶寶容易肺發育不成熟,出生以後還有可能會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要花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搶救,救回來了還未必有人家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婦生的寶Bora得身體好。你就說冤不冤吧。
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個患者依從性的問題。依從性差的、不聽話的患者就容易走彎路,治療效果也差。醫生最討厭這類依從性差的病人,因為治療效果差了以後,身為醫生的成就感都沒了,能不恨嗎?用林更新的名言來說:“我好恨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林更新說的,大家都說是他說的,總之先套用一下)
所以說啊,看病還是要聽醫生的,畢竟只有醫生才是真正希望你病好的那個啊。總之一句話,聽醫生的話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啊。
工作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很奇葩的病人,這些人思維邏輯和常人很不一樣,有時我會想他們是不是外星人啊?他們怎麼怎麼能長這麼大而不被人給打死?有的病人一跟你說話就不停的跟你說他親戚是哪個科的,生怕你沒聽進去而給他亂開藥,或者有什麼方便要給他,或者是牛哄哄的。有的病人你剛跟他說完問他理解了嗎?他說理解了,過一會他又跑來問你相同的問題,心中有一種可愛的小馬奔跑而過!!
回覆列表
作為醫務工作者,對待每一位患者,不管是地位高低,貧窮富貴,都應當一視同仁,仁愛精神是從醫的基本醫德要求。但是醫者所面對的服務物件就相對複雜了,不但疾病種類繁多,性格也各不相同。臨床以來,絕大大部分人都能作為一名合格的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共克疾患。但也有極個別患者,讓大夫很是頭疼。主要有以下幾類:
1.迷信網路。有些患者一有疾病便上網搜尋,對疾病的專業術語比大夫還掌握的多,甚至出口都是詳細的理論,講一套又一套。看似好現象,實則不然,因為網路上有關疾病的知識多是碎片化的,並不系統,況且有很多事非專業人士所發表或描述,多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不符合臨床實際,更指導不了臨床。但患者往往堅信自己掌握的是真知識,就診時,因為大夫和網路描述不一致,便對醫生產生了不信任,更不會積極的配合治療,從而延誤了病情。
2.認為醫生都是騙子。醫學發展到今天,雖然成績斐然,但面對大多數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醫學依然顯的那麼蒼白無力。因此,國外有一位著名醫生去世後,在其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段話“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道出了醫生的無奈,也顯示了醫學的無力。但有些患者治癒心切,疾病亂投醫,這個期間也可能會被遊醫所騙,這樣的患者,即使到了公立醫院就診,那怕看的是大牌專家,只要沒有治癒,就會說又上當了,又碰見騙子了。長久的不良情緒,從而導致了許多傷醫的悲劇。
為了醫患關係的和諧,作為醫生,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應當和患者積極溝通,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當然,作為患者,也要提高自身素養,做一個合格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