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小蜜蜂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7月16日,入伏第一天,別忘記吃餃子哦。

    今日入伏,此後一直到8月24日,40天,是今天三伏天。

    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溼的 “桑拿天”,將頻繁出現,進入最熱時節。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高溫酷暑的三伏天,被人們稱為“最難熬的日子”。

    過不好三伏,易留下病根兒

    熱在三伏,養在三伏,病在三伏。

    三伏天,雖炎熱,但也是身體養生的黃金期。

    事實上,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尤其是“貪涼”,危害巨大。

    入伏後,一定要格外注意養護身體健康,安度三伏天,給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今日入伏,最難熬的40天來了,堅持做好6件事,身體安康過三伏

    第一件:別太貪涼

    三伏天,要順應天時,“熱”著過,切莫貪涼。

    要知道,貪涼,可能痛快一時,此後,或許要留下病根,遭罪一年。

    所以,入伏後,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防寒”,不要貪涼,莫忽視。

    1、不衝冷水澡出汗後,如果直接衝冷水澡,不但容易感冒,還損害血管。

    在涼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縮,血壓上升、心臟供血不足,易發生意外。

    入伏後,腦中風高發,就與貪涼,衝冷水澡,甚至冷水衝頭,脫不了干係。

    所以,入伏後,即便天氣炎熱,也要注意,洗溫水澡,避免冷水澡貪涼。

    2、少喝冷飲

    炎熱的伏天,喝點冰鎮的飲品,吃點雪糕等,是很多人的選擇。

    但是,要注意,大量喝冷飲,會損害胃腸,易誘發胃腸炎,危害健康。

    在三伏天,80%的胃腸問題,都是貪圖冷飲所致,這一點,需要格外注意。

    此外,突然喝冰飲,還易造成血管迅速收縮,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所以,冷飲一定要適量,並且,降溫解暑,喝冷飲不如飲熱茶。

    3、多喝熱茶

    三伏天,喝點熱茶,不僅解渴,還可解暑祛溼。

    熱茶,不僅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提高脾胃運化能力。

    所以,入伏後,多喝點熱茶水,有助於補充水分,解暑祛溼,促消化。

    紅蘇子葉茶,泡水代茶飲,可很好的解暑降溫。

    入伏後,用紅蘇子葉泡水,祛溼解暑,防暑開胃,祛溼解乏,都十分有益。

    紅蘇子葉,辛、溫,入肺、脾經,發汗解表,健脾祛溼、防暑降溫,是三伏天不錯的選擇,經常用其泡水,對身體大有益處。

    入伏後,溼氣重,愛出油、浮腫的人,可以經常用黃苞谷須茶泡水代茶飲。

    黃苞谷須,俗稱玉米鬚,在吃玉米的時候,不要將其丟掉,用其泡水,利水、消腫、洩熱,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溼氣,是很好的選擇。

    入伏後,人易動“肝火”,心煩意亂、急躁焦慮等,導致“情緒中暑”。

    此時,用刺玫菊茶,泡水代茶飲,可舒肝膽之鬱氣,疏肝解鬱,理氣化瘀,改善不良情緒,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第二件:飲食開胃

    入伏後,天氣炎熱,人的食慾會下降,吃不下東西。

    此時,就要注意飲食開胃,多吃一些健脾開胃促消化的食物。

    1、苦瓜

    入伏後,適當吃點“苦”味食物,苦瓜是不錯的選擇。

    苦瓜,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還可預防伏天長痱子。

    2、冬瓜

    入伏後,多吃點冬瓜,是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冬瓜高鉀低鈉,對於心臟健康有益。

    另一方面,冬瓜水分多,可增進食慾,還可除煩止渴,利尿消腫。

    入伏後,經常用冬瓜帶皮煲湯,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3、蓮子入伏天氣熱,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吃點蓮子,清心火。

    第三件:身體祛溼

    入伏後,暑溼熱最重,要注意給身體祛溼。1、吃點五豆粥

    脾運化水溼,吃點五豆粥,可健脾益,有利於脾運化溼,排除體內溼氣。

    赤豆、白豆、黑豆、綠豆、黃豆,浸泡後,一起煮粥,健脾祛溼、消暑,促消化。

    2、睡前泡泡腳

    用熱水泡腳,也有助於去除體內溼氣,伏天也要堅持睡前泡腳。

    雙腳有許多穴位,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迴圈,幫助排出體內溼寒。

    所以,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水溫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

    每次泡腳,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不要泡太長時間。

    3、沒事揉一揉

    閒來無事,經常揉一揉膕窩的委中穴,可祛溼排毒。

    膕窩,是膀胱經所經之處,經常按揉,通經活絡,有助於祛溼排毒。

    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第四件:“低調”運動

    入伏後,運動上要有所調整,不要做劇烈的運動。

    伏天運動,除了游泳、釣魚、打太極,還可以選擇“走暑”去。

    清晨或傍晚,天氣比較涼爽的時候,多走走路,把握三個原則。

    1、要勻不要急

    勻速行走最省體力,且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一般40分鐘,2~3公里是最合適的。

    2、走硬不走軟

    不要因貪圖涼爽和舒適,在河灘、溼地和草地上行走,這樣既沒有在硬地上行走效果好,也不安全。

    3、走階不走坡

    若去野外爬山郊遊,上下山時儘量走石階,少走山面斜坡。

    最後,走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補水,隨身備一瓶水,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

    第五件:晚睡早起午補覺

    1、晚一點睡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

    但是,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點前。

    因天,入伏後,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

    2、早一點起春生夏長,入伏後,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此時,如果經常睡懶覺,會違揹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利於健康。

    並且,夏季睡懶覺的人,反到會更覺得疲乏、倦怠,所以,入伏後,最好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

    3、睡個午覺中午的時候,睡30-60分鐘午覺,有益心血管健康。

    但是,要記住,午睡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不要超過一小時。

    第六件:靜坐除煩

    端坐閉目吞津,是一個好方法。

    1、端坐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

    端坐,有助於平心靜氣,有益伏天健康。

    2、閉目

    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

    閉目,可養神,還可緩解視疲勞。

    3、吞津

    待口中津液比較多時,將其吞嚥,可連續吞嚥3次。

    然後,上下牙扣動10-15次,可養心安神,固齒健脾。

  • 2 # 保險同城網

    2020三伏天有40天!今日入伏

    7月16日,今天開始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2020年三伏天長達40天!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啦!

    “三伏”是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7月16日至25日未初伏

    7月26日至8月14日未中伏

    8月15日至24日未末伏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三伏天”:這些禁忌不要犯

    ①忌貪涼猛吹風

    對著空調直吹,會使頸背部肌肉受寒,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可以搭個披肩。

    ②忌冷飲不離手

    夏季適當進食冷飲解暑,大量吃會傷身。特別是體寒的人,少喝冷飲,溫白開水才更健康。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的不同,血壓過高、患有心臟病、剛喝完酒的人就應該儘量避免洗冷水澡。

    ④忌情緒激動

    炎炎夏日,人更容易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容易誘發心梗或心絞痛。 在夏季,要格外注意修身養性。

    ⑤忌整天不出汗

    夏天出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地方都有冷氣,很多人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不出汗,這種做法完全違揹人體的生理規律,應讓身體自然排汗,排出有害物質。

    ⑥忌不開窗通風

    夏季室內常有冷氣,不過一直緊閉門窗的話,室內的空氣卻得不到良好的通風,可以在早晨開窗通風一段時間,讓房間內積累的廢氣都散發出去,注入一些新鮮的空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還要生第3胎,這樣的人家到底是怎麼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