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清代納蘭性德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譯文
這愁緒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滴落在空空臺階上的細雨終於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適宜葬花的天氣。你離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縱然是一場大夢,也早就應該醒來了。你一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淨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你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你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你。夜深了,我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不忍聽他們的續絃之議。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1)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不幸去世,這首詞即作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農曆五月三十日,為盧氏亡故三週年之時。
2、賞析
(1)《金縷曲·忌日有感》是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詞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淚交溢,語痴入骨。此詞尤稱絕唱。
(2)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後萬念俱灰。此生已矣,來世為期?全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思,糅合為一,歷歷往事與冥冥玄想密合無間。納蘭詞“哀感頑豔”、“令人不能卒讀”,於此可見一斑。
(3)詞起得突兀:“此恨何時已?”此乃化用李之儀《卜算子》詞“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成句,劈頭一個反問,道出詞人心中對盧氏之死深切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清代納蘭性德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譯文
這愁緒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滴落在空空臺階上的細雨終於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適宜葬花的天氣。你離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縱然是一場大夢,也早就應該醒來了。你一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淨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你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你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你。夜深了,我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不忍聽他們的續絃之議。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1)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不幸去世,這首詞即作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農曆五月三十日,為盧氏亡故三週年之時。
2、賞析
(1)《金縷曲·忌日有感》是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詞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淚交溢,語痴入骨。此詞尤稱絕唱。
(2)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後萬念俱灰。此生已矣,來世為期?全詞虛實相間,實景與虛擬,所見與所思,糅合為一,歷歷往事與冥冥玄想密合無間。納蘭詞“哀感頑豔”、“令人不能卒讀”,於此可見一斑。
(3)詞起得突兀:“此恨何時已?”此乃化用李之儀《卜算子》詞“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成句,劈頭一個反問,道出詞人心中對盧氏之死深切綿長、無窮無盡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