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使用者5877725972
稻香村從來沒有壟斷過月餅,大家各賣各的,只是稻香村月餅價位更合理,現在北京市面上賣的月餅各個品牌,全聚德,美心,老莫都出月餅了,宮頤府,五芳齋,蘇州稻香村,河北稻香村還有味多美,好利來.....沒有誰敢壟斷誰,是北京稻香村的糕點做出了名氣,夜裡做貨,早上送到店裡,保證新鮮,所以口碑做起來!那消費者自然就認準了這個品牌!稻香村的歷史太長,自己去百度搜,蘇州稻香村起源1773年,北京稻香村1895年!雖然蘇稻更早,但是消費者認的是北京稻香村!因為北京市場是北京稻香村做起來的,後來蘇稻在網上發展迅速!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只認稻香村三個字,不知道還有商標品牌之說!包括王府井步行街,西單街邊的稻香村旗艦店!招牌做的很大,特別是外地遊客看到稻香村旗艦店幾個字,就認準了是北京的稻香村,其實買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稻香村”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食品店常見的字號,主要出售“糕餌及蜜餞花果鹽漬園蔬食物,盛於蘇”。食品店取名“稻香村”的最初緣由,一時難以考證。有人認為這是源於古典詩詞。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寫下名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稻”和“香”連在一起詠歎。小說《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之一李紈在大觀園裡的居所便名為“稻香村”,林黛玉也有“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佳句。“稻香村”這樣一個意寓五穀豐登、美好太平的名稱,用作食品糕點店鋪名,自是別有一番風味。
1895年,江蘇金陵人郭玉生帶著幾個夥計來北京闖蕩,他們都深諳南味食品製作工藝。郭玉生不久即在當時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前門大街外觀音寺(現大柵欄西街東口路北),創辦了一家經營南味食品的店鋪。鋪面坐東朝西,三間門面,二層小樓,門楣上一塊黑漆金字匾額,上面題寫的也正是“稻香村南貨店”幾個大字,此即北京稻香村的前身。
看到稻香村的生意很紅火,1911年,稻香村門人汪榮清和朱有清另立門戶,在前門大街觀音寺稻香村店鋪的對面掛出了新的招牌——桂香村,其經營的南味糕點,口味和品種與稻香村一模一樣。5年後,同樣學得“稻香村”手藝的張森隆,在東安市場打出“稻香春”的字號,京城的南味糕點由此開始了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
此後,越來越多的南味食品鋪在京城出現,糕點業的“南店北開”之風愈演愈盛。上世紀20年代前後,除了北京的稻香春、桂香村,天津還有明記、何記、森記稻香村以及保定稻香村、石家莊稻香村、太原老鄉村。一時間,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受此影響,郭玉生創辦的北京稻香村生意日漸蕭條,加上時局動盪不安、軍閥混戰連連,到1926年,名動京城的稻香村南貨店被迫關張。誰曾想這一關,北京稻香村竟然關了近六十年。
改革開放後,北京稻香村終於迎來新生。在工商聯和政府的支援下,稻香村請回老技師、老職工,重現開張,並取得很好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