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史

    在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秦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和李斯設計出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機構,或許,那一刻,秦始皇做夢都笑醒,我家的天下肯定是萬無一失了。

    秦始皇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死後沒多久,天下大亂,秦朝不過傳為二世就被趙高和胡亥搞得烏煙瘴氣而滅亡,在滅亡之前,已經自行去帝號,恢復王位。千秋萬世的美夢到了二世戛然而止。

    秦始皇不是沒有對自己江山做過防範,但是他的防範顯然走錯了路,他沒有想到身邊乖巧懂事的次子胡亥會如此糊塗,也沒有想到謹慎小心的趙高會如此陰險,也沒有想到聰明的李斯會如此糊塗,更沒有想到一向冷靜的扶蘇會如此蠢。

    如果地下有知,秦始皇估計能後悔死他的所作所為,千防萬防,怎麼就沒有防到自己身邊的寵臣有這樣的心思。

    秦始皇在同一天下之後,偶然間聽到一個讖語,只有五個字:亡秦者,胡也!這對於迷信的秦始皇來說,是不能不信的。 為了保證子孫萬世都是皇帝,自己家的江山穩固如鐵,他必須想辦法消除能夠滅亡秦國的禍患,面對這個讖語,他首先想到的是當時實力還不大的匈奴,於是,派遣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把他們向北驅趕幾百公里。

    隨後,從全國調集民夫,修建長城,希望以此阻擋匈奴人的威脅。不過他忘了,身邊還有個最寵幸的兒子,胡亥,他的名字也佔胡字,或許讖語說的胡就是胡亥的胡。

    抑或是,這個胡,還是糊塗的糊,反正口裡面說的,讀音一樣,說亡秦者,糊也。是說他們整個秦帝國決策人是因為糊塗而滅亡。

    現在冷靜的看,從秦始皇開始,胡亥、扶蘇、李斯、蒙恬等帝國的核心人物無不糊塗至極,從滅修建長城開始,一路上根本就沒有幾個正常決策,其中任何一人的決策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秦帝國的未來,何況他們所有人都出了問題,被一個趙高耍得團團轉。

    秦始皇死後,能夠將局勢搬回去的李斯首先背叛了秦始皇,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對趙高妥協,矯詔殺死扶蘇、蒙恬,擁立胡亥。這一點,是完全建立在李斯個人權勢的起點之上的,他不想扶蘇掌權後自己被冷落。

    趙高對此看得很透徹,所以在威逼利誘之下,終於把秦王朝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而胡亥繼位之後,啥都不管,趙高權勢遮天,先是害死李斯,隨後逼死胡亥。胡亥到死的時候才明白,那個和藹可親的老師面目如此可憎!

    可是,這一切都來不及了,亡秦者胡也也成為標準的預言。

  • 2 # 史學達人

    李斯的後臺是秦始皇,在秦始皇時期,李斯就是大秦帝國的宰相,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的權力李斯肯定是不想丟掉的。

    到了秦始皇死的時候,也就面臨著李斯的政治生涯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拋去他七十多歲的高齡不說,關鍵是秦始皇的遺照讓扶蘇繼承皇位。

    李斯和扶蘇的關係處的不怎麼融洽。再加上扶蘇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結交的也都是年輕有活力的比較傑出的國家棟梁。

    比如,大將蒙恬和扶蘇的關係最好,蒙毅和扶蘇的關係也不差。

    趙高和李斯在篡改遺照之前,他們兩個就有一番對話。

    趙高問李斯,拿你李斯和蒙恬來比,你們兩個誰和扶蘇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李斯想到沒想就答道,當然是蒙恬了。

    趙高又問他,拿你的功勞和蒙恬來比呢?

    李斯還是回答不如也,蒙恬可是一直在西邊打匈奴,建立長城,維護國家的繁榮與穩定的呀。

    趙高一連又問了李斯幾個問題,李斯回答是皆不如也。

    這也就是說,趙高在告訴李斯,你若是想繼續做大秦的宰相,保持榮華復古,就必須要聯合我一起除去扶蘇,立白痴二世胡亥當皇帝。

    李斯還是不願意和趙高合夥。

    但是,趙高使出了殺手鐧,他告訴李斯現在傳國玉璽就在二世胡亥的手中,他也很想當皇帝。如今他的父皇已經去世。你若是不答應篡改遺照,立二世為帝,二世就會找個藉口滅了你的族人。

    趙高這一番話說出來,李斯傻在了當地。

    他可以拋去榮華富貴,但是,他不能拿全族的性命開玩笑呀。最終,他妥協了趙高。

    夥同趙高立了二世當皇帝。

    這就是他要聯合趙高的原因。

  • 3 # 大秦鐵鷹劍士

    李斯跟趙高合作是出於利益權衡之後的最佳選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典型結果。李斯是嬴政皇帝的左膀右臂,是大秦帝國統一天下的赫赫功臣!但是扶蘇不會重用李斯,對李斯來講,他該退隱了!

    李斯跟趙高合作還可以當大秦丞相,還可以施展他的治國才能。李斯不跟趙高合作,那麼以他當時的威望,可以執行秦始皇遺詔,立扶蘇為二世皇帝,政權平穩過渡後,李斯可以退隱江湖,平穩過完餘生,且名留青史,跟秦始皇一樣受萬世敬仰!

    扶蘇公子信人而奮士,剛毅而勇武,儒法兼通,具有良好的大局觀與政治素養,是大秦帝國繼承人的不二之選。大秦統一天下,正需要修養生息,秦始皇創新有餘,守成不足,已經動搖了國本;扶蘇繼位後,對秦始皇的大政方針進行適當損益,內有帝國元勳輔助,外有蒙恬蒙毅等老將鎮守,則大秦帝國數十代不亡。

    扶蘇繼位後,丞相一定是蒙毅,上將軍一定要蒙恬。然後他們會推行大秦新政,輕徭役,免重賦,固國本;而李斯執政日久,適應不了新政,必然得隱退江湖,以扶蘇之仁,斷不會斬殺李斯。

    人的命運往往都是在一念之間決定的,有時普通人的命運也能改變國運,何況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李斯為了一己私慾,篡改秦始皇遺詔,不僅毀了自己,也把大秦帝國毀了!滅秦戰爭,楚漢戰爭十多年間,華夏傷亡數百萬人,李斯難辭其咎,本身名譽也一落千丈!

  • 4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這件事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李斯和趙高合作,是李斯配合趙高,還是趙高配合李斯?

    其二,始皇帝到底把大位傳給了誰?

    從事後看,最後李斯死於趙高之手,很多人就認為一直以來,是趙高為主,李斯為輔,這種觀念很容易誤導很多事。另一方面,安按照司馬遷史記的寫法,始皇帝把大位傳給了長子扶蘇,而胡亥是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登上帝位的,嗣位不正,這種說法也造成了很多迷惑不解的問題,尤其是想不通李斯的行為,那下面我就給大家聊聊這些事。

    首先,題主也說了,李斯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趙高呢?中車府令,三百石的小官,只是因為始皇帝的恩寵才有了地位,始皇帝一死,他就是個三百石的司機,沒有什麼權力,大局都掌握在李斯手中。

    那時候的丞相比後世的權力都大,可以說,沒有皇權的情況下,丞相就是準皇帝,一切政務包括皇宮中的所有事物都歸丞相管,當然也包括趙高。所以始皇帝死了後,李斯和趙高即便合謀,也是李斯為主,趙高為輔,而不是反過來。

    以李斯的性格,他是倉中鼠,不是廁中鼠(不知道說什麼的自行史記),在立誰為二世的問題上,他絕對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而不會人云亦云,那麼什麼是最合適的選擇,那就是始皇帝的指定或遺詔,選誰他就跟誰!

    那始皇帝選誰當的二世呢?實際上以始皇帝的性格和認識,他從來就沒有選過繼位人,雖然有什麼二世乃至萬世之說,因為他相信他是最偉大的,會長生不老,然而當生命真的走到盡頭的時候,他的選擇匆忙而沒有了縝密的思考,多年來的執政經驗會幫他做出選擇,最現實的是跟他一起東巡,深受他寵愛的胡亥,而不可能是遠在邊關的扶蘇!雖然扶蘇是長子符合宗法制度,可是秦始皇認為自己超越了宗法制度,他不會屈從於任何制度。

    為什麼後來的史書寫成了完全不同又邏輯通順的合謀篡位之說了呢?那隻能是秦末動亂太厲害了,一切能抹黑秦的事情都被編排的很通順,司馬遷順應這種趨勢,寫成的史記人們自然深信不疑。

    很多歷史還在定與不定之間,不好說李斯就一定是選擇和趙高合作,我想當時更多的可能是趙高再配合李斯,而後來的事又是另外有因果的了,不能串在一起理解。

  • 5 # 秉燭讀春秋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李斯要和趙高合作,而是趙高摸透了李斯的心思,加以誘惑和引導,使李斯上了趙高的賊船,和趙高一起矯昭殺了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立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為皇帝,致使丞相李斯在歷史上留下了汙點。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公元210年10月,秦始皇進行了人生的第五次出巡,隨行的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其中就有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Δ趙高

    當一行人走到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臺的時候,秦始皇突然駕崩了,這是始料不及的事情,秦始皇當時沒有立儲,秦朝瞬間出現了權利真空。

    其實在秦始皇病危之前,他就詔來了監管皇帝玉璽和釋出諸令的宦官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大意就是立扶蘇為皇儲,同時讓他主持自己的身後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扶蘇繼承者的身份。秦始皇吩咐趙高火Superb使者發出。但趙高陽奉陰違,暗自把詔書扣壓可下來。

    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考慮到始皇沒有立皇儲,如果把駕崩的訊息傳出去後,怕皇子們爭皇位,於是他就封鎖了訊息,一如往常的給始皇送飯問安,這事只有有限的幾個人知道。

    趙高為什麼沒有及時把遺詔送給公子扶蘇呢?

    原來公子扶蘇與趙高向來不合,公子扶蘇寬厚仁慈,剛勇有謀,他擔心扶蘇繼承皇位後,對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於是他想到了秦始皇的次子胡亥,胡亥是個昏庸無能的傢伙,趙高考慮如果胡亥做了皇帝,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他。有鑑於此,他就找到了胡亥,表示要矯昭擁護他稱帝,胡亥一聽雙手贊成,他做夢都想當皇帝。

    “但矯昭這事也不是那麼容易辦成的,”趙高說道。公子如果想做皇帝,離開丞相李斯的幫助不行。胡亥一聽犯難了,說實話,胡亥沒有多大能力,她就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公子哥”,一個只會花天酒地的“富二代”。

    趙高一看胡亥憂心忡忡的樣子,心想:”自己不親自出馬這事要泡湯”,為了榮華富貴,趙高也蠻拼的。於是對胡亥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臣願替公子去與丞相謀劃。”胡亥一聽立即答應了。

    有一次,他看到廁所裡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隻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引自――《史記》.《李斯列傳》

    以上的文章也可解讀為:“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不知道李斯是否有此意思?

    李斯認為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

    趙高直接找到了丞相李斯,對他說:我為丞相的前途擔憂,這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擔心有一日丞相之位不保。

    趙高不愧是心理專家,直接擊中要害。趙高實在聰明,他反話正說,明明為自己前途擔憂,偏偏說成為李斯著想。

    李斯一愣,說道,此話從何說起?趙高自顧自的問道:“蒙括和丞相誰的功勞大呢?李斯不明就裡說道:“若論保國戍邊蒙括比我功勞大。”

    趙高接著問道:大公子扶蘇更加親近你還是蒙括將軍呢?李斯滿頭露水,但仍然據實回答道:“大公子更親近蒙括將軍,畢竟現在二人在上郡把守邊防,他們親如師徒,恩若父子”

    趙高點了點頭,終於亮出了底牌。皇帝駕崩了,假如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他必定選擇有恩與他的蒙括做丞相,到時丞相之位必定不保,這就是我為你擔憂的原因,咱倆有多年的交情,不得不直言相告。

    不等李斯開口,趙高又接著說道:“如果是始皇帝的次子胡亥繼承皇位,他說了,丞相之位非你莫屬。”李斯疑惑的看著趙高,似乎在問,我怎麼知道到底誰是繼任者呢?原來秦始皇沒來得及告訴丞相,迫於形勢緊急,直接讓趙高代寫了詔書,誰知道這些事沒來得及實行就駕崩了。

    趙高猜透了李斯的心思,把最後的話合盤托出,“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也在我那裡,定誰為繼承人,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權衡利弊心亂如麻,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向趙高妥協。

  • 6 # 遙望燕園

    李斯是瘋了嗎?為什麼要扶不合格的胡亥登上帝位?

    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了,根本就沒機會往上爬了,擁立胡亥,又能得到些什麼呢?封地?是不可能的。更大的官職?也是不可能的。累世的榮華富貴?原本已經有了啊。

    其實,李斯不是想得到什麼,而是害怕失去一些東西。

    李斯的一生,最有精力最年輕的歲月,被浪費在了那個叫上蔡的小城。在上蔡,李斯只是一個平常的小吏,做著全天下每個跟他類似的小吏做的事,衣食無虞,但也是看不到大富大貴的。

    如果不是那一窩廁鼠,李斯的一生,也就像李斯的前半生那樣,徹底埋葬在上蔡了,名不顯於世,跡不見與丹青。

    那一日,李斯如廁,見到一窩廁鼠,吃著不潔的食物,但有人犬來,則驚恐地四散而去。見到此情此景,李斯沒有賦詩一首,而是想到了倉鼠,倉鼠吃的是堆積如山的飽滿糧食,住的是帶走廊的大房子,完全沒有人犬打擾。

    李斯不禁感慨起來:人和鼠,又有什麼分別呢?一個人,過得怎麼樣,在於他處於什麼位置!

    李斯的這種念頭,換成現在流行的網路語言,便是寧要北上廣一張床,不要三線家鄉一棟房。

    我們可以把李斯的念頭概括為成兩個字:鼠論。

    鼠論指引李斯出上蔡東門奔蘭陵,鼠論指引李斯別恩師西入秦,鼠論指引一步步靠近秦王一步步登上相位。這是鼠論積極的一面,一個人,若要實現人生理想,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但鼠論也將李斯引向深淵。

    趙高找到李斯時,只跟李斯說了五句話,就深深地打動了李斯的心。

    這五句話是: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在趙高的點撥下,李斯漸漸明白過來,假如繼位的人是在蒙恬軍中監軍的扶蘇,自己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恐怕就要拱手讓人了,到那時,人走茶涼不說,自己和子孫的富貴也保不住。

    李斯奮鬥了這麼多年,不是要做回廁鼠的,要做就做倉鼠,永永遠遠做倉鼠。

    擁立胡亥,胡亥表示可以讓李斯和李斯的子孫後代都做倉鼠,啊不,是長有封侯世世成孤。

    擺在李斯面前的,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做倉鼠還是做廁鼠,做倉鼠,就擁立胡亥,做廁鼠,就擁立扶蘇。

    李斯選擇了做倉鼠,所以跟趙高合作,擁立了胡亥。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李斯·蒙恬列傳》、《李斯·呂不韋列傳》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他的最後一次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宮。

    此時,陪伴在始皇身邊的人有胡亥、李斯和趙高。長子扶蘇正在蒙恬處監軍。始皇臨死前,給扶蘇留下一封詔書:“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

    意思很明白,要扶蘇回朝繼承皇位。

    但趙高隱瞞了始皇的死訊,篡改了始皇的遺詔,欲扶持胡亥上位,矯詔讓扶蘇自殺。

    (李斯劇照)

    此時的李斯有很多理由阻止趙高和胡亥的叛逆,而且他也有這個能力。

    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深受始皇信任,是朝廷的重臣。且位居宰相數十年,威望極高。始皇臨終前託付李斯輔佐扶蘇,乃託孤大臣。

    那麼,聰明的李斯為什麼要幫助紈絝子弟胡亥呢?

    我認為,李斯既被形勢所逼,迫不得已,又為權欲所控,助紂為孽。

    一,李斯雖是扶蘇的丈人,但兩人執政理念不同。

    李斯的老師是荀子,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

    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帝王的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李斯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廢除私學、廢除分封制、焚燒書籍、坑殺術士。這些手段雖對國家統一,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其本質仍然是為了強化皇權,強化中央集權,維護帝王的統治。

    (趙高劇照)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特別同情儒家人士。在始皇焚書坑術士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所以,始皇讓扶蘇去蒙恬的軍中監軍,既是對他的鍛鍊,也是一種懲戒。

    二,趙高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當趙高成功勸說胡亥篡位後,能攔住他的人只剩下李斯了,因此,他使盡渾身解數,對李斯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就犯。

    首先,趙高和李斯商量:“皇上去世,詔書未發,玉璽尚在我手,眾臣不知,我們擁立胡亥,如何?”李斯沒有準備,被趙高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不假思索的回答: “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其次,趙高抓住了李斯的軟肋。

    (胡亥劇照)

    趙高十分清楚李斯的心思,因此,他又對李斯說:“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相比蒙恬如何?”這可是李斯的痛處,李斯雖然大權在握,但那是始皇時代,現在主子不在了。扶蘇對蒙恬的信任遠超自己,一旦扶蘇即位,他的丞相地位就岌岌可危。

    但李斯仍然沒有同意,身為臣子,只能“奉主之詔,聽天之命”。

    再次,趙高開始威脅李斯。

    他對李斯說,如果你不同意,那麼胡亥登基,一定會罷免你的丞相職位,你會落得身敗名裂,甚至身首異處。

    此時的李斯已經動搖了,但還是沒有放棄最後的抵抗。“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意思是說,我的一切都是始皇給予的,即使一無所有,甚至陪上性命,也不能有負先帝。

    最後,胡亥讓李斯徹底投降了。

    這時,胡亥站了出來,他承諾只要李斯擁護自己,可保其世代榮寵,大權仍握。“君從此計,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李斯終於放棄了抵抗,“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他認命了。

    (沙丘之變)

    三,李斯輕視了趙高。

    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如果一定要選擇對手,李斯肯定會選擇趙高。李斯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

    但恰恰就是這個趙高,最終要了李斯的命,這是李斯沒能想到的。

    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李斯與其說是輸給了趙高和胡亥,不如說是輸給了自己,輸給了自己心中的慾望,輸給了自己對權力的貪婪。

    最後,扶蘇自殺,蒙恬父子被誅,秦國二世而亡。

  • 8 # 歷史哨聲

    李斯為什麼和趙高合作而非支援扶蘇。

    首先必須指出,這只是司馬遷《史記》的胡亥篡位的觀點,未必是歷史事實。北大漢簡《趙正書》則記錄胡亥是秦始皇臨死前和李斯等隨同大臣商量所立,是合法即位,並非篡位。

    “趙正流涕而謂斯曰:“吾非疑子也,子,【14】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15】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胡亥是秦始皇病死前和李斯等大臣所立,並非篡位,不存在《史記》中趙高勾結李斯共同幫助胡亥篡位的情況。

    從《史記》胡亥篡位的觀點來看,李斯為什麼要和趙高合作:

    1、李斯和蒙毅是政敵。

    《史記 蒙恬列傳》中胡亥在殺蒙毅時所說的話: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

    所謂的丞相,即李斯。這足以說明李斯和蒙毅因為早幾年在立太子一事上變成了政敵。

    趙高對胡亥說的話,給了蒙毅阻止立太子一事的大致真相:

    “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俞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

    即:李斯或者其他大臣提議在秦始皇20多個兒子中選舉一個賢能的人立為太子,但被蒙毅堅決反對。

    蒙毅為什麼反對立太子呢?蒙毅在死前說出了真相——雖然不是有心的:

    “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

    蒙毅是說自己和秦始皇各個兒子都不怎麼了解,也沒有什麼交情,因此不會阻止立太子。但從扶蘇跟隨蒙恬監軍上郡的事實來看,蒙毅阻止秦始皇立太子的真實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扶蘇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軍,如果當時進行商舉立太子,扶蘇遠在天邊,就沒有什麼優勢,很難取得太子之位。

    2、秦始皇對蒙毅不夠信任,擔心他和手握軍權的蒙恬聯合作亂。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遊會稽,並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

    《史記 蒙恬列傳》中的這句話,但從《史記》來看是合情合理的,沒有問題的。但如何結合北大簡《趙正書》:

    “今病篤,幾死矣。其【4】亟日夜揄[引]趣(趨)至甘泉之置,毋須後者。其謹微密之,毋令群臣智(知)病。”“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6】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今道遠而詔【15】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趙正書》三處記錄的群臣、大臣,加上秦始皇親口詔令不給大臣知道他生病的訊息,那麼即可得出《史記 蒙恬列傳》中,原本跟隨秦始皇出巡的蒙毅,半路去祭祀山川的原因——秦始皇不讓蒙毅知道自己生病,於是派他離開。

    3、李斯和扶蘇價值觀不同。李斯是法家,胡亥跟隨趙高學律法,算是法家,扶蘇為儒士上書說明扶蘇是儒家。

    4、相對胡亥沒有強大實力,扶蘇有蒙毅、蒙恬兩大勢力,選擇胡亥而非扶蘇,更有利於李斯的政治利益。至於即位後,胡亥殺李斯,主要不是因為李斯選擇錯誤,而是在於趙高看穿李斯表面認罪實際意圖和胡亥溝通訊息而阻隔李斯和胡亥的交通,導致李斯最後被依法治罪。

    胡亥殺李斯的另外一個深層次原因,是因為趙高和章邯在平定山東叛亂進展神速,這才給了胡亥下獄並殺李斯等的底氣。

    綜述,胡亥即位是秦始皇死前所立的,《史記》記載的李斯和趙高陰謀篡位未必是事實,很有可能西漢初年之人的道聽途說或者自我猜測。

    另外,李斯和蒙毅因為早年立太子一事而變成政敵、秦始皇為防止自己死後蒙毅和蒙恬軍政一體控制秦國而派遣蒙毅離開不讓蒙毅得知自己生病的訊息、李斯法家扶蘇儒家價值觀不同、胡亥勢力薄弱更有利於李斯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筆輸入法用的人越來越少,以後真的會遺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