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州新華電腦學院官方

    根據歷史記載,唐僧本姓陳,俗名陳禕(yī),隋朝末年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上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官,不過他的父親陳慧只當過小縣令。唐僧的二哥陳素是當時有名的得道高僧,在二哥的指引下,唐僧開始潛心修行佛法,“玄奘”就是他的法號。而進入佛門後,由於悟性極高,20 歲時唐僧就名滿天下了。

    小說或影視劇中多次提到“唐三藏”一名,事實上,“三藏”指的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律、論三個部分,而“三藏”稱號更是佛界對法師的至高褒獎。歷史上的“三藏法師”並非只有唐僧一人,所以只稱呼他一個人為“唐三藏”並不確切。當然,唐僧是眾多法師中最著名的一位。

    悄悄溜出長安

    當時,唐僧已經研讀了很多國內寺廟有名的經卷,他感覺各佛典中相互矛盾之處甚多,許多問題得不到解答,於是決定到佛教的發源地求取真經。

    可當時唐朝初開疆域,敦煌以西被西突厥所控制,唐朝與西突厥處於敵對狀態,所以雖然唐僧幾次上書朝廷要求准予前行,但均未獲批准。無奈,唐僧決定留在長安講經論道,一邊學習梵文,一邊籌集西去的盤纏。由於他早已盛名在外,所以得到了很多人士的資助。貞觀三年(公元 629 年),唐僧終於出發了。可以說,他是揹著唐皇悄悄溜出長安的。

    歷經磨難方得真經

    小說《西遊記》對唐僧經歷的種種磨難,進行了詳細、誇張又生動的描寫,雖然各種妖魔鬼怪的存在是基於文學創作的需要,但歷史上,前往西天取經的唐僧也確實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寒冷、飢餓、孤獨、乾渴、迷路……有一次,唐僧誤入婆羅門教的領地,那裡的首領要把他作為祭品去祭天。萬分危急之時,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那裡的人們認為殺害唐僧不吉利,才把他放了。

    歷盡千辛萬苦,唐僧終於到達了印度著名的佛教中心 — 那爛陀寺,他開始了夢寐以求的留學取經生活。經過 17 年的刻苦學習,唐僧終於成為了世界級的佛學大師,在眾人的大力支援下,唐僧順利返回了長安,並受到了唐太宗的親自接見。回國後,唐僧把餘生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獻給了譯經事業。

    說到底,對於唐僧最準確的稱呼應該是“玄奘”或“唐玄奘”,“唐長老”“唐御弟”“唐三藏”都不是十分確切。當然,不管是哪種稱呼,唐僧一心向佛,矢志西行,不改初衷的偉大事蹟都值得人們紀念。

    原文來自《小百科》

  • 2 # 起個名字好難111268111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師。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陳,名褘,小名江流兒,出生於洛陽偃師市,出家後法名為玄奘。他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玄奘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撰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 3 # 白馬晉一

    個人認為,原著中對於唐僧其人,都比較認同的稱呼,就是“唐僧”。

    首先,是唐僧自己。他最願意別人稱他為“唐僧”。“唐僧”這個名字,始於《西遊記》第14回,唐僧的自我介紹——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陳,乃是唐朝海州弘農郡聚賢莊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陳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御弟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而且在第37回,他也同樣如此向烏雞國太子做介紹——三藏上前施禮道:“貧僧無隱身法,乃是東土唐僧,上雷音寺拜佛求經進寶的和尚。”其次,是陪伴唐僧取經的隨行者。他們也習慣將取經人稱為“唐僧”。這其中,按照工作職能不同又能分為“徒弟們”和“保鏢們”兩種。一、“徒弟們”即是猴、豬、沙(龍)。代表人物如孫悟空。孫悟空第一次和別人提到唐僧,也是在第14回——行者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二、“保鏢們”指的是觀音菩薩為了保護唐僧而專門設定的39個隱衛。他們也稱其為“唐僧”——第15回,揭諦道:“唐僧在蛇盤山鷹愁陡澗失了馬,急得孫大聖進退兩難……”然後是幫助取經團的神仙們。他們也稱唐僧為“唐僧”。第16回,孫悟空上天找廣目天王借闢火罩。天王和孫悟空寒暄——迎著行者道:“久闊,久闊。前聞得觀音菩薩來見玉帝,借了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並揭諦等,保護唐僧往西天取經去,說你與他做了徒弟,今日怎麼得閒到此?”第22回,木叉跟著孫悟空去到流沙河收沙僧——木叉道:“我師未來,先差我來吩咐你早跟唐僧做個徒弟。叫把你項下掛的骷髏與這個葫蘆,按九宮結做一隻法船,渡他過此弱水。”最後是給唐僧一行人制造困難的(想吃肉和想睡唐僧的)那些妖魔們。他們也是習慣叫取經人為“唐僧”的。第20回——那洞主驚張,即喚虎先鋒道:“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彘、肥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那徒弟來此鬧吵,怎生區處?”除開書中的人物。原著中有好幾個章回的標題中都是帶有人物名稱的。具體到唐僧呢,比如第18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20回“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25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27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第28回“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等等。將這些標題對比一下就知道,唐僧的幾個名稱裡面,還是“唐僧”的出現率,最高。而且,書中有不少旁白都是將其稱作“唐僧”的。所以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吳老爺子也應該會覺得,“唐僧”才是最適合他的稱呼吧!

    (影視作品裡有不少唐僧扮相,哪個更接近你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呢)

  • 4 # 談古論金

    單從小說《西遊記》的角度,各種稱呼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屬性,談不上哪個更準確,我們不妨一一細看。

    唐僧:唐僧主要不是《西遊記》中這位取經團一哥的自稱或者(書中其他人對他的)他稱,而是作者吳承恩對他的稱呼,是作者敘述人物時候的第三人稱——當然,唐僧自稱也是有的。“唐僧”在整本《西遊記》中出現的次數至少在1000次以上,其數量和下面提到的稱呼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唐長老:《西遊記》原著中這一稱呼只出現了十餘次,但是因為算是一個表達敬意的稱呼,後來在各種根據《西遊記》改編的影視作品中出現得非常多。

    唐三藏:這是唐太宗李世民賜給唐僧的雅號(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這一稱呼全書出現了幾十次,大多為觀音菩薩等在他人面前提到他時使用,有一定得表示尊敬的意思——類似於稱呼文人士大夫的號。

    唐玄奘:這是和歷史原型比較接近的稱呼,唐玄奘或玄奘通常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出現(包括回目之中)。

    御弟:這是小說中唐太宗李世民對唐僧的稱呼(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既表示對唐僧本人和取經事業的重視,也表示親近之意;此外,惦記唐僧的女妖和女兒國國王對他也這麼稱呼,這就有親暱的含義了,同時,對這些女士來說,這一稱呼也是強調唐僧“騎白馬的是王子”的一面,淡化其作為僧侶的身份,加上“哥哥”,更有曖昧之意。

    江流兒:這是和《西遊記》獨有的和唐僧身世故事有關的乳名,後來就不怎麼出現了。

    金蟬子:《西遊記》故事中,唐僧原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與其前世有交情的鎮元子等有時會這麼稱呼他,也會在回目中作為唐僧的代名詞出現。

    《西遊記》中還有“聖僧”、“高僧”、“唐朝聖僧”、“三藏法師”、“唐朝和尚”等稱呼,有的不是專有名詞,有的比較簡慢,有的和之前有重複,不再一一贅述。

    唐僧真實歷史上的人物原型,就是唐朝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602—664),按照佛教本身的命名原則,他應該叫釋玄奘,也被尊稱為玄奘法師、奘師或三藏法師——三藏法師當然不止一個,但是因為玄奘在佛經翻譯事業上的突出貢獻,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他的專有名稱,為了更確定一些可以稱為“大慈恩寺三藏法師”。

    他在印度,還被佛教界授予“大乘天”(Mahāyānadeva,摩訶耶那提婆)、“解脫天”(Mokṣādeva,木叉提婆)的稱呼。

    但有意思的是,雖然玄奘法師稱呼眾多,但是他的本名到底是“陳禕(yī)還是“陳褘(huī)”,現在學術界並沒有定論。

    唐僧是後世的俗稱,雖然本身並不規範,但可以說明玄奘法師在有唐一代一時無兩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在整個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要從這個角度說的話,在包括《西遊記》在內的各種相關文學文藝作品中,更加習慣使用“唐僧”這個稱呼,也是有道理的,雖然不能說是最準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賈府的丫環、僕人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