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元前

    趙王收到上黨太守馮亭的來信之後,急召平陽君趙豹和平原君趙勝共同商議。趙豹認為趙國不應該接受上黨地區,因為秦國對上黨是志在必得,而且以當時秦國的實力趙國無法與秦國抗衡。如果趙國接受上黨,意味著趙國向秦國宣戰,而此時的趙國實力無法與秦國抗衡。趙勝則認為趙國應該接受上黨,在戰國後期,攻城略地是一件很耗費國力的事情,現在不需要透過戰爭,就能獲得上黨的17城,為什麼不要呢,況且趙國與秦國的多次交戰中並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後來趙孝成王採納了趙勝的意見,選擇了接受上黨。這一行為惹怒了秦王,後來秦趙在長平爆發了長平之戰,結果趙國慘敗,損失了大概40萬人。  

    那麼趙孝成王為什麼要接收上黨地區?

    趙孝成王貪心城池固然是一方面,但這絕對不是趙國接收上黨地區的主要原因,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都是存在利益的。

    首先上黨地區對趙國的戰略部署非常重要。上黨位於今山西東南部長治地區,一半屬於韓,另一半則屬於趙國。趙屬上黨地勢一半,而韓屬上黨向南躍過太行山山麓與南韓的本土相望。太行山蜿蜒連綿,陡峭難越,只在峽谷裡有一些孔道可以穿行,也就是所謂的太行八陘,也叫做羊腸坂道,地勢險要,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上黨地區多半是高地,如果秦國佔領了上黨地區,那麼秦軍就可以居高臨下直接威脅趙都邯鄲。如果趙國接受上黨地區,就可以將白起的秦軍攔截在上黨以外,而趙都邯鄲也不會受到威脅,而趙國的地緣政治也會得到改善。因此與其被秦軍威脅,不如主動出擊,接受上當地區消除秦軍的威脅。也正因如此,趙國才決定接受上黨。

  • 2 # 跪射俑

    上黨地區本來是南韓的地盤,趙王貪心,想從秦國虎口奪食,引起了長平之戰,趙王不知人善任,用趙括替換廉頗統帥趙軍,與秦國大將白起對峙,結果趙國殘敗。

  • 3 # 浮沉的歷史

    長平之戰是一場華人耳熟能詳的戰爭,這次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南韓的上黨太守馮亭把南韓上黨地區給了趙國,而當時南韓的上黨已經是秦國到嘴的一塊肥肉了。隨著南韓上黨被趙國吞併,本該屬於是秦國的上黨被趙國拿走了,長平戰爭由此爆發。

    在秦趙長平之戰前,秦國從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到四十六年,持續多年對南韓發動戰爭。在一次次戰爭之後,南韓的國土被秦軍一點點蠶食,其中南韓的上黨地區是秦軍重要目標,因此被秦軍佔領了不少。到馮亭獻上黨都時候,南韓上黨最後僅僅剩下的十七座城邑。

    有人會說十七座城邑應該也不少吧,但是這裡我們就需要一下什麼是“城”什麼是“邑”吧。戰國時期的“城”一般是指有城牆包圍的大型聚落,是相對比較重要的地方;而“邑”一般都是無城牆的聚落,也就是小城。馮亭為了加重自己的籌碼,稱自己還有十七座城邑,但是具體是多少城多少邑史書中並沒說清楚。

    因此綜合上面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南韓獻給趙國的地方應該來說不會特別的大。趙國接收的是一個殘破的南韓上黨,南韓上黨的其他地方早就已經被秦軍攻佔來,不是不想接收而是不能接收。

  • 4 # 沉140769451

    長平之戰前,上黨太守獻地降趙,趙國君臣雖然同意接收韓之上黨,但派武將廉頗前去接收時,廉頗並沒有按照上黨太守和趙國國君的想法去接收韓之上黨郡,而是抵達趙國原來控制的上黨地區的空倉嶺就不再前進,明顯他已經識破了上黨太守挑撥秦趙開戰的陰謀,有意不從實際意義上接收韓之上黨,避免與秦軍的正面衝突,依託空倉嶺和長平關利於防禦的地形,構築防線,防止正在攻打南韓的秦軍得寸進尺,進而攻擊趙國。南韓的上黨郡無險可守,廉頗也極力避免與秦軍開戰,所以才沒有服從趙國君主的命令,接收南韓的上黨郡,這其實才是他在接連戰敗後被迅速替換的真正原因。一個不聽話、有地位、有資歷的老將軍,年輕的趙王沒有過硬的理由,動不了他,憑險而守,道理上也說的通,可就是這樣,你還每月輸一陣,丟一處要點城關,照這打法,從長平到邯鄲百來公里,已經沒有多少要點城關可丟了,哪裡需要什麼三年,趙國就該亡了,這回理由夠充分了,當然要馬上換掉,最好換一個年輕聽話的,被認為也不錯的將軍,當年趙奢為將之前,也不過是個收稅的官,軍事上也毫無名氣,不一樣大敗秦軍嗎?!《史記》提到的反間計不可信,從《史記》記錄的時間上看,這一計策根本沒有實施的時間。人們忽視了當時落後的通訊、交通和咸陽與邯鄲的實際距離,它是無法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實現的。《史記》記載是秦昭襄王47年七月秦軍突破空倉嶺防線後,秦昭襄王才得知訊息決定使用反間計的,而同年九月,被圍46天的趙軍投降了,反推出來,趙括起碼七月下旬就替換了廉頗,從長平到咸陽,再從咸陽到邯鄲,秦國的通訊人員是不可能在趙括到達長平前,到達邯鄲的,反間計根本無法實施。司馬遷的這個記錄是不可信的,當是故意抹黑秦國,也許受到了漢朝庭的壓力,不得不如此。

  • 5 # 使用者67724358697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6 # 煮酒聽史

    如果說要在戰國時期挑選出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那麼一定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傷亡極其慘重的一場戰役。在這次戰役中,秦、趙雙方都損失了數十萬士兵,趙國更是被白起坑殺了數十萬趙軍。

    而這場標誌性的戰役,其起因就是上黨之爭。

    上黨之爭始末

    上黨,乃是戰國時期南韓的土地。話說片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就日漸強大,並逐漸成為了戰國七雄中唯一的超級霸主。是以,秦國的歷代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

    秦國要想統一天下,那就必須得想辦法東出,而不是龜縮在函谷關之內龜縮不前。秦昭襄王時期,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的策略,採取“遠交近攻”之策。於是,秦國就將目標放在了離秦國最近的南韓。而南韓的上黨在地理上又佔據著絕對的優勢,虎狼之國的秦國自然不會放棄這塊美肉。

    於是,在秦昭襄王的操作下,秦國在公元前262年攻下了南韓的野王,順利的孤立了南韓與上黨之間的聯絡通道。而沒有了支援的上黨郡就像待宰的羔羊,只等著秦國的接收。韓王一看大勢已去,也連忙表示了自己的誠意,十分麻溜地要將上黨郡獻給秦國。

    可是這麼一來,上黨郡太守就不幹了。也許是上黨郡太守和秦國有仇,亦或是他忠君愛國,不願意上黨落入秦國手裡。於是,上黨郡太守做了一個很聰明的決定,那就是禍水東引。

    上黨郡太守馮亭認為,當今天下,唯有趙國能夠與秦國一較高下。此時,野王被秦國佔領,上黨孤立無援,唯有投靠趙國,方能免受秦軍的侵略。

    於是,上黨郡太守假意要投靠趙國,實際上卻是為了尋求趙國的庇護。趙王沒有看穿馮亭的詭計,認為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便欣然接受了上黨。

    秦昭襄王一聽說此事,可是大發雷霆。秦昭襄王心想:我謀劃了這麼久,還不容易攻佔了野王,阻隔了上黨郡與南韓的聯絡,就連韓王都說不要了,就等我的接收。你趙王二話不說就漁翁得利是什麼意思?無果今日我不教訓一下你趙國,叫我這個戰國老大的臉面往哪裡擱?

    就這樣,大發雷霆的秦王和利慾薰心的趙王便打了起來,並創造了歷史上傷亡極其慘重的戰役——長平之戰。

    趙國為什麼要接收上黨(馮亭)乃遣使者告於趙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樂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獻之大王。”——《資治通鑑》

    理論上,馮亭的禍水東引之計,是十分明目張膽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特別蠢的人都能看出來,更別說趙王身邊還有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這樣的聰明人。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上黨郡有多重要。《資治通鑑》中記載,馮亭將上黨郡獻給趙王時曾說,有城邑十七,也就是說,上黨郡包含了十七城。

    我們再來看看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城池數量。魏國城池兩百左右,秦國城池150左右,楚國城池300左右。這時候的秦國還沒有攻下巴蜀,魏國依舊是七國霸主,而楚國依舊是那麼的地大物博。

    透過這個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上黨郡的佔地面積還真不小。比如在戰國中後期發生的樂毅伐齊事件,樂毅連破齊國七十餘城,使得齊國幾乎滅亡。而馮亭一獻就是十七座城池,並且是免費。

    這也難怪趙王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不顧趙豹的勸諫也要拿下這上黨郡了。

    結束語

    因此,趙王之所以接收上黨,並不是他太蠢,實在是上黨郡的誘惑太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UV平板印表機列印精度的因素如何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