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類似這樣的問題比較多,曹操為什麼當時不殺司馬懿?李成梁為什麼當時培養努爾哈赤?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必然有當時的抉擇。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計劃永遠趕不變化快。我想在當時的條件下,當事人是完全有理由這樣做的,只不過後來的結果證明這個做法是錯誤的,而不是說這個做法本身是錯誤的,歷史總會喜歡用這種反證法來評判一個人。

    我們來模擬一下當時的場景吧:

    誰先入咸陽誰就可以稱王,這是大背景,不過此時各路諸侯心中有數,項羽迎戰的是秦軍主力,且實力最強,又是楚國貴族,是預設的王。而恰在此時,劉邦隊伍中有個叛徒過來告密,說劉邦已經入咸陽,要稱王。這就相當於你自己家田裡面白菜,被隔壁家的豬給拱了。

    那還能說啥,趕緊打豬吧,抓起來綁了放血吃肉。於是項羽揮兵函谷關,馬上就要打到咸陽了。此時劉邦是怕了,趕緊示弱,這就相當於鄰居過來賠禮道歉,又賠白菜又賠錢。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況且這事還有個前提,本來就有約定,人家先進咸陽的,是佔理的。你自己家白菜不看好了,沒柵欄沒保護措施,也不能完全怪別人是不是。

    這個時候事情就在兩可之間啦,這豬是殺還是不殺?不殺吧,咽不下這口氣,殺吧,又不是那麼回事。於是家裡人就出來勸啦,大管家說:殺了吧,不殺還會有下次,這樣一了百了,以儆效尤;叔叔說:不行啊,咱們好歹是大戶人家,做事要講臉面啊,人家白菜也賠了,道歉也道了,還殺人家豬,不仗義。

    作為一家之主,你該如何抉擇?我想大多人會聽叔叔的勸說吧,況且鄰居是個小戶人家,你家大業大,不依不饒難免讓人說三道四的。

    為什麼拿這種小事來做比喻呢?一是簡單明瞭,二是我們大多是平凡人,沒有那種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項羽比平凡人強,但他也只是個快意恩仇的在世英雄,劉邦才是適合稱霸天下的人,因為他除了求勝之外沒有任何原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又可以巧妙的掩飾自己的手段,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能力達到那個極高的境界。好人是當不了皇帝的,平凡人更是無法企及。

  • 2 # 若初見R難再見

    謝邀,此篇純屬個人愚見,又不足或不對之處還望大家指正,文筆有限,還請大家諒解。首先鴻門宴是一個為消除競爭對手或者潛在競爭對手而設立的一個局,利用對方的自負或者其他不得不來的理由。而曹操劉備的煮酒論英雄同樣是一場鴻門宴,最後曹操第一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第二透過交談他沒有看出劉備有逐鹿天下的心思,所以最終劉備逃過一劫,但曹操卻失去了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機會。而我們回到正題,歷史上真實的劉邦之所以能逃過一劫,其實也是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應該張良的父輩曾經項氏家族落難時給予過庇護和資助過,對他們有恩,而項氏並不是曹操那種我負天下天下不負我的性格,所以是要償還的。其二是因為項羽沒有意識到劉邦對他的巨大威脅,認為只會稍微費點精力而已,再者就是因為他的自大直接影響了他的判斷能力。最後我們根據問題來說,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殺,個人也不例外,其實做出這種判斷不是因為我們就比前人聰明,而是我們作為後時代的人,清楚的知道歷史的結局就是劉邦的勝利,建立起了一個大一統王朝,而項羽是一個失敗者,這是最能左右我們判斷的因素,然後既然有逐鹿天下的心思那麼就必須具備梟雄的本質,一切只看結果過程是否光彩都是次要的,以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構成了威脅,所以必須要扼殺的,因為錯過這個機會那麼就是對結果產生更多的不利因素!(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閱讀!

  • 3 # 冷清先生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距離鴻門宴已2200年,楚漢相爭的結果已經擺在那裡。假如,歷史真的可以穿越,我如果是項羽一定會殺劉邦,因為我已經知道項羽失敗的結果,殺了劉邦就會改變歷史。歷史被改變之後,我又是誰呢?

    司馬遷鴻門宴這一段寫的非常精彩,作為滅秦的主力,義帝派遣項羽攻打秦軍主力章邯,劉邦劍走偏鋒直取咸陽,問題出來了:“項羽和劉邦誰的功勞大?”這個問題很難講清楚,沒有項羽殲滅秦軍主力,劉邦怎麼可能打下咸陽。必須解決主戰場和輔助戰場的問題。項羽攻秦軍主力,那是絕對的主戰場,劉邦攻函谷關先入咸陽是輔助戰場。

    天下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主力攻打的主戰場往往出力不討好,而非主力的輔助戰場往往下山摘桃子。在歷史上,戰爭中出力多少、功勞大小,往往是成反比的。在滅秦的戰爭中,項羽殲滅三十萬秦軍主力,那功勞絕對是第一。劉邦殲滅的都是固守關隘的少量秦軍,可是劉邦先入關了,是滅秦戰爭中最大的受益者。

    義帝有約,先入關者為關中王。這一下項羽怎麼受得了,被劉邦摘了桃子。項羽即刻率四十萬主力入關。劉邦軍只十萬,顯然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從蕭何計,咸陽宮城財物全封存,退出咸陽城而還軍霸上。劉邦項羽之間一觸即發的大戰,暫時就被化解了。雙方不打仗,就要解決利益瓜分問題,外交就成了主要手段,鴻門宴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鴻門宴時,天下共主是義帝,劉邦項羽都是臣子,要解決的是雙方利益的瓜分,為未來劉項爭奪天下做鋪墊。想殺劉邦的是范增,范增曾對項羽說:“劉邦在關東時,喜愛金錢美女。今入關,婦女不近,財物不取,此其志不在小。吾使人望其氣,乃天子氣也。請項王速決此人。”范增暗伏刀斧手,與項王約摔爵為號。

    在鴻門宴上,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數舉玦示意項羽。范增乃安排項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伯曾犯法,蕭何有恩於項伯,項伯乃與項莊對舞,常以身護漢王。這就產生一個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此後,又有樊噲闖宴,樊噲的一番話,讓項羽更加猶豫,劉邦乘機借上廁所跑了。

    有很多人不知道劉邦和樊噲的關係,認為樊噲冒著生命闖宴,是劉邦的恩人。其實,劉邦和樊噲的關係,即是兄弟,又是父子;即是朋友,又是挑擔。樊噲是荊軻朋友狗屠的兒子,劉邦就是荊軻刺秦時要等的那個人。太子丹逼荊軻出發,荊軻說:“不發者,等吾客也。今天提一匕首,入不測之秦,事情不成者,就是因為你呀!”靳柯乃發,太子丹送荊軻秦舞陽易水,高漸離乃擊築,靳柯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在送靳柯的人裡沒有荊軻的好友狗屠,那麼狗屠幹什麼去了?狗屠去千里外的外黃張耳處,去請劉邦去了,因為荊軻和劉邦早就認識,兩人都是劍客而且是朋友。劉邦狗屠未到,太子丹已經逼著荊軻秦舞陽出發了。歷史就是這樣蹊蹺,假如太子丹不要逼荊軻,狗屠請到劉邦之後,荊軻和劉邦刺秦,必然會成功,秦始皇必死,荊軻劉邦也必死。那麼,秦就不能統一天下,更不會有漢朝,今天也不會有漢族稱謂。

    所以,天下沒有如果,如果我是項羽,也不會殺劉邦,不是我不想殺,而是我殺不了。就像靳柯刺秦,沒有劉邦就刺不了,秦舞陽一見秦始皇就篩糠。荊軻刺秦後,高漸離、狗屠皆被通緝,而荊軻沒有說出劉邦的名字,所以劉邦是安全的。狗屠把兒子樊噲交給劉邦,劉邦將樊噲帶回沛縣,狗屠不知所終。在樊噲傳裡,有一句:“樊噲與高祖俱隱。”隱什麼?指的就是荊軻刺秦的事情,狗屠劉邦是參與者。

    劉邦比樊噲大16歲,把樊噲養大,兩人即是父子又是朋友又是挑擔。想一想樊噲和劉邦的特殊關係,樊噲能不拼命救劉邦嗎?樊噲跟隨劉邦征戰,樊噲身先士卒,後來被劉邦封為“舞陽侯”,這難道真的是一種巧合嗎?假如沒有秦舞陽,那荊軻一定得等到劉邦才能出發,秦始皇、荊軻、劉邦三個人都得死。這就又回到假如了,歷史沒有假如,項羽殺不了劉邦,就像荊軻殺不了秦始皇一樣,這都是天意。

  • 4 # 小雅詩詞沙畫

    不會,第一,本來兩家就協商好了“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入關中,然後又退了出來,態度卑微誠懇地回報項羽,臣雖先入關中,但秋毫不敢有所犯,就等大王來。這時若殺了劉邦會給自己帶來不講信用的負面影響,而且讓人家看著劉邦這麼謙卑還被殺了,項羽這人不好伺候呀。不利於歸攏人心。

    第二,作為一個女孩子,殺人可是怕怕的呀,哈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臺進口的翻轉犁,要4鏵的,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