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牙牙小語

    (讓座是公共交通傳統美德)

    讓座讓的是換位思考,讓的是對這個世界釋放的善意;而面對“不讓座”的人,同樣是換位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簡單判斷來面對複雜的個人特殊情況。

    但在當前,一些乘客對不讓座年輕人的過激舉動,卻完全悖離了“讓座傳統”初衷。而“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的另一種對立,也並不符合道德規則與乘車規則。因為讓座本身仍然是公交車上的良好道德傳統,應當繼承發揚。

    (哈爾濱女子被老人打)

    好,我們先看看,公交系統中所說的“有需要的人”到底是哪些人?

    按照多年形成的慣例,“有需要的人”主要是指“老、弱、病、殘、孕”。在這中間,“老”和“殘”、以及已經有一定月份的“孕”能夠用肉眼比較明顯地認出來,但“弱”、“病”及剛剛懷孕的婦女則不容易看出來。

    許多人不問青紅皂白,只要看到年輕人沒給年長者讓座,就天然地讓其視為不道德,不但出口諷刺謾罵,甚至大打出手,甚至有剛剛懷孕的婦女沒讓座被“老人”暴打的事例出現。這顯然是個人素質問題。

    (少女未讓座被老人扇耳光)

    在這裡,“弱”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概念。什麼是“弱”?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公交車上都比較擠,小孩就是絕對的弱者,不僅僅是抱小孩的人應當有座,包括年齡較小的兒童都是比一般的“老”更弱的存在;另外,相對於男人,女人就是“弱”,不能簡單地用年齡來進行衡量;還有一類“弱”,叫做疲憊,許多人加了夜班、或者高強度工作一天,身體極為疲憊,也是非常需要座位的“弱者”……

    (瀋陽女孩被一家三口暴打傷勢嚴重住院)

    明確了在公共交通系統上“有需要的人”有哪些,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這個道理:

    對座位的需要程度,並不是簡單地進行外觀判斷,不是光光比較誰的頭髮更白,而是有太多不能夠一眼看到的需求。總不能讓人家在臉上寫個“我有病”、“我懷孕了”、“我剛加了夜班”、“我餓得站不起來了”……

    許多需求不足為外人道,但卻可能真實存在。

    因此,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對讓座這一理念,應當持有寬容、將心比心之心。誰都無法去判斷在公交系統上誰“最需要座位”,一個出來散心的退休老人與一個剛下夜班的小夥子比起來,老人不一定是最需要座位的那個人。

    (老人打未讓座小夥後身亡)

    是的,我把“寬容”作為道德——而且是最高道德提出來;而在這裡,牙牙還想對“寬容”作出這樣的解讀:

    寬容,是公共交通系統裡乘客乘車的最高道德,也是處理乘客間相關問題的最重要的規則!公共系統內,寬容也是一種規則。

    如果不能容忍他人的“不讓座”、司機搭乘拾荒老人,那麼,在城市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你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其他交通方式,比如出租。

    (城市發展讓人們有了更多交通選擇)

    而一些公交車司機,在有老年人沒座的情況時,反反覆覆按提示音,也是自己想當然地認為老人身邊的其他人就應該讓座,從而讓公交車上戾氣越來越重,這也是應當進行反思的。

  • 2 # 誰是誰的asd

    很明顯,被被讓座的是確實需要座位的,不能看到年紀大的就該讓座,也不能倚老賣老,很多年輕人工作一天,站了一天也的確需要座位,很多老人身子骨很硬朗沒必要給其讓座。當然遇到孕婦,站不穩的老人確實應該讓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的財務處理,你們瞭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