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武岡

    一、秦始皇是開疆拓土的一代雄主,性格強悍,講究殺伐果斷;而扶蘇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性格柔和。同時始皇初滅六國,天下初定,六國仍有反撲可能,故始皇需要一位類似自己的繼承人來承大統才能保證自己的皇位能子子孫孫予以傳承。扶蘇的行為使始皇覺得子不類父,故讓扶蘇與蒙恬錘鍊。這點與漢武帝不喜歡太子劉據一致。

    二、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推崇法家之道,始皇亦深諳法家之道,講究除惡務盡和亂政重典的王霸之道;而扶蘇推崇以仁治天下,這對於始皇是不可接受的,這會導致以後局面失控。政治厚黑大家始皇不可能不懂。正如英明的漢宣帝無可奈何地說:亂天下者太子(元帝劉奭)也。

    四、父母愛小崽。在中國,爺爺奶奶愛長孫,爸爸媽媽愛小崽,人之倫常。加之扶蘇大了有自己的主見,有的不一定受父母待見,而且扶蘇鎮邊與父母溝通時間少。

  • 2 # 王朝的廢墟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這是秦始皇本紀裡的一段記載,應該也是扶蘇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史記之中,顯然扶蘇的這番勸諫觸怒了秦始皇,於是他被髮配到了北方邊境。從某種意義上講,扶蘇的政治生命在這一刻已經結束了,而這也算是秦始皇討厭扶蘇最直接的證據。

    就像漢武帝對待戾太子劉據的態度一樣,這種“子不類父”的情形,怎麼可能博得秦始皇的喜愛,從而在爭儲之戰中覓得先機呢?

    史記記載,秦始皇暴斃於沙丘,趙高家傳旨意責令扶蘇蒙恬自殺。蒙恬看出了這道詔書的不正常,主張再等等看。但扶蘇想都不想直接選擇了自殺,這說明他的心裡其實很清楚父親對於自己的厭惡,秦始皇是絕對做的出下詔責令自盡的事情來。

    至於說秦始皇喜歡胡亥,似乎史料裡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而且除了記載秦始皇遷怒於扶蘇外,也沒有秦始皇對子女們表達好惡志青的記載。而且胡亥也不存在奪位,因為扶蘇的政治生命已經終結了,同時秦始皇生前又沒有來得及冊立太子。他能上位,未必是因為秦始皇喜歡,而是有於賴趙高——他是皇帝的近身之人,率先得知了始皇暴斃的訊息,同時又做通了丞相李斯的工作嚴格封鎖了這個訊息。

    以上這些分析和推斷全部源自司馬遷的史記,但這似乎不是唯一的版本。在2015年北京大學公佈的一批西漢竹簡裡,對於秦始皇傳位於何人,又有了新的說法。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謂然流涕長大(嘆)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謀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顯然按照竹簡的說法,胡亥是秦始皇在和群臣商議之後,獲得即位資格的,但為什麼大臣們選擇胡亥,也沒有提供更多的說法。

    所以只能說在扶蘇觸怒秦始皇,政治生命終結之後,胡亥成為了最有可能即位的人選,他或許得到了大臣們的擁護,但這並不意味著秦始皇喜歡他。如果沒有秦始皇暴斃,秦國繼承人之爭可能會更加精彩。

  • 3 # 漫漫盡滄桑

    秦始皇應該還是喜歡扶蘇的,因為秦始皇暴而不昏,秦滅六國之後,天下最大威脅在北邊的遊牧民族 匈奴,所以秦北部邊境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把扶蘇放到北邊是為了鍛鍊他,還有名將蒙恬輔佐,如果秦始皇不喜歡他,完全可以放到其他地方

  • 4 # 新知傳習閣

    扶蘇是喜歡儒生博士的,很可能是儒學愛好者。如果扶蘇接替了皇位,則秦國上百年的為法家思想為核心的統治方式就會被改變。在呂不韋為相的年代,呂不韋也主張秦國適時改變法家路線,走寬仁路線。

    而秦始皇則是個堅定的法家思想支持者,兩個人的政治理念差異太大。每個自戀自負的皇帝都喜歡接班人能把自己的路線堅持下去,而不是顛覆性改革。

    當年呂不韋正是和秦始皇在路線問題上發生激烈碰撞被罷相,送到洛陽居住,後被遷往四川時自殺。

    從這一點上看,秦始皇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質疑和改變,不大可能選擇扶蘇為接班人。

    倒回頭我們來說胡亥。

    胡亥的老師是趙高,趙高從小就在秦始皇身邊長大,跟秦始皇一起讀書,也是一個堅定的法家思想主義者。

    趙高教給胡亥應該也是法家思想和管理理念,包括秦律。

    胡亥在歷史上的形象應該是被黑化的。

    秦國的統治方式在秦國曆經六世,也沒發生大的社會動亂,說明秦法本身不是秦朝滅亡最主要的問題。

    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沒有重知識階層和各國貴族的利益,沒有爭取他們的支援。

    加上六國有大量的復國主義者在操縱和推動,最終秦朝在起義浪潮中被滅亡。

    如果秦始皇放慢對六國推行法家路線,搞幾個特別行政區或自治區,慢慢推進法家路線,也許山東六國知識階層和各國貴族不會反抗那麼激烈。

    在秦朝滅亡後,自然要黑化領導人,胡亥被寫成傻白蠢也在意料之中!

  • 5 # 歷史沉澱的理性

    秦始皇對胡亥的喜歡,是人之常情,就如普通人對最小兒子的疼愛一樣,但並不表明秦始皇希望他繼承皇位。雖然,秦始皇曾因政治主張不同對扶蘇不滿,但從未來治理國家來看,他還是看好扶蘇。扶蘇在朝野人氣比較旺,秦始皇又讓他在軍隊歷練,樹立個人在軍隊的威信,這是有深意的。從秦始皇遺詔看,秦始皇無疑是希望扶蘇繼承皇位。秦始皇是一個有思想,意志堅定的皇帝,對於自己的兒子誰能接班心中還是有數的,否則如何由始皇起傳之萬世?

  • 6 # 國史記聞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出巡之時病逝於沙丘平臺,隨後中東府令趙高與丞相李斯密謀,共同立公子胡亥為皇帝,是為秦二世。與此同時,趙高等人矯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等人。那麼,公子扶蘇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秦始皇臨終之時真的是打算傳位給公子扶蘇嗎?

    我們可以從《史記》中大概瞭解公子扶蘇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一、公子扶蘇與秦始皇有不同的政見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關於秦朝的正史幾乎只有《史記》,而《史記》中對公子扶蘇的記載也非常少,而上面的這段記載最能體現公子扶蘇的性格。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公子扶蘇勸諫說現在天下都在誦法孔子,如此大規模地懲處儒生,恐怕天下不安。他的這個諫言牴牾了盛怒中的秦始皇,所以他被調離了京城,前往位於北方的上郡輔助大將蒙恬。從《史記·李斯列傳》中“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公子扶蘇被“發配”到北方邊境,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焚書坑儒這一件事上曾經勸諫秦始皇,而是多次與秦始皇的決策產生過沖突。

    第二、秦始皇曾經苦心栽培公子扶蘇

    大家不要誤以為秦始皇讓扶蘇去上郡管理部隊就是一種貶謫,相反,這是秦始皇對扶蘇的苦心栽培。上郡緊鄰秦國內史,是秦國北方部隊的總部,在當時來說,秦國最主要的外敵就是匈奴,秦始皇徵集三十萬大軍在此駐守。蒙恬曾經在這裡修築長城、驅逐匈奴並佔領河套地區。

    當時蒙恬是整個秦國北方部隊的總統帥,蒙恬的弟弟在朝廷中也是秦始皇最器重和信任的大臣,他們二人都是公子扶蘇未來最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者。由此可見,扶蘇在上郡的這幾年是秦始皇有意為之——讓他在軍隊和政府中都樹立威望!

    第三、公子扶蘇是秦始皇最終選定的皇位繼承人

    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

    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巡遊中只帶了他的幼子胡亥,其餘的兒子都沒有隨從。《史記》也解釋了秦始皇沒有攜帶公子扶蘇陪同的原因,就是“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所以,秦始皇雖然沒有冊立太子,但是皇位繼承人只能在扶蘇和胡亥二者之中選擇,而秦始皇晚年顯然是偏向於冊立幼子胡亥的。

    但是,胡亥隨從巡遊的十個月,也是秦始皇對他進行考察的十個月,秦始皇在駕崩之前留下了不清不楚的簡短的遺言——“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是讓公子扶蘇把部隊交給蒙恬管理,即可趕往咸陽參與自己的葬禮。這僅有的遺言中並沒有明確說明秦始皇要把皇位傳給扶蘇。但是趙高在與秦二世密謀之時卻對這句遺言進行了解釋:

    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

    即當時公子胡亥就陪在秦始皇身邊,但秦始皇卻沒有對胡亥交代隻言片語,反而是寫信給遠在上郡的扶蘇,讓他趕緊前往咸陽參與葬禮,這就說明,秦始皇臨終前的最終決定就是要傳位給公子扶蘇。

    第四、扶蘇能夠維護和遵循秦始皇的所有決策

    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在李斯、趙高等人密謀擁立胡亥的同時也矯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詔書傳到上郡之時,蒙恬對其真偽性表示了懷疑,而扶蘇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殺,他的這種行為與他之前的勸諫共同證實了扶蘇的信仰偏向於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秦始皇雖然在全國禁止儒家學說的傳播(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但是他卻希望自己的子民能夠對自己絕對忠誠,而扶蘇的自殺正證明了他漸漸擁護“兩個凡是”——凡是始皇帝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始皇帝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在秦始皇眼中,這樣的皇位繼承人顯然是合格的。

    並且秦二世的這個決策也是順應人心的,以至於在秦二世給扶蘇的賜死詔書中只能悶著良心說話——“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人家扶蘇和蒙恬驅逐匈奴,佔領河套不算功勞嗎?說他“日夜怨望”有真憑實據嗎?

    所以,秦始皇臨終之前最終選定的繼承人就是公子扶蘇。

  • 7 # 貓眼觀史

    其實你這個問題問的不咋地!因為很多人會答跑偏

    要說喜歡,他肯定喜歡胡亥更多一點,不是更多而是最喜歡的,從心出發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其一:因為胡亥的母親是秦始皇最喜歡的皇妃,而扶蘇的母親地位低微,也不是很討嬴政喜歡。所以一比較就顯而易見了。

    其二:扶蘇在法家盛行的秦朝,他深受儒家思想,可以說他並不喜歡法家思想,扶蘇天生慈悲,他認為嚴刑峻法不好,應該主張寬邢減賦,跟秦始皇的執政理念背道而馳,政治遠見都不同,多少都會有點討厭,再加上趙高天天說壞話,能對扶蘇有好感嗎?

    其三:秦始皇是喜歡胡亥的,歷史記載秦始皇每次出巡都要帶上胡亥,也有可能一開始就想多帶帶小兒子,看胡亥是不是可造之材,因為其行為信奉都和自己相像,但是後來發現胡亥簡直智力一般,不堪重任!

    其實秦始皇心裡的確是喜歡胡亥的,但是自己是帝王,不能因為喜歡就傳位給資質平庸的胡亥,這和曹操喜歡曹植一樣,一開始一心想讓曹植繼承,無奈曹植無心,並不適合這個亂世稱帝,所以秦始皇讓扶蘇去守邊疆,抵禦匈奴,雖說是觸怒了龍顏,但從秦始皇派蒙恬去輔佐,第一確實是為了抵禦匈奴,但也不乏有鍛鍊扶蘇之心,他認為扶蘇太過心善仁義,也讓其樹立威望建立戰功!扶蘇經歷磨鍊也確實變得剛毅了,奈何秦始皇沙丘一命嗚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會有負面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