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濃墨重彩52
-
2 # 一葦渡心
首先,我們要談談小時候為什麼經常被欺負?欺負你,對方會達到什麼效果?對方往往利用外部的傷害行為把你的心理擊垮,把你心理上的意志打掉。
比如說在一個班裡面,幾個同學欺負一個同學,其實他們是為了讓這個同學服氣他們、怕他們。或者是跟著他們去做他們意志上的事情。總的來說,他們表面上是透過拳頭,或者是孤立你等冷暴力,不管他們運用什麼樣的欺負手段,都是發自於一種犯罪心理。其實是為了把你的意志給打掉,讓你從心理上就範,放下自我和自尊。
有了前面的探討,我們就可以嘗試性地回答這個問題了:小時候被欺負的孩子長大後是不是帶著心理創傷,或者說小時候被欺負的孩子會不會全部都造成心理創傷?
如果那個小孩被別人欺負,他的意志被別人打掉了,說白了就是他被別人打服氣了,打怕了,他接受了那個苦逼的狀態,那麼說明他受到了外部的影響,別人欺負他的目的就達到了,那麼他就會產生多種心理上的創傷,或者不良後果。
比如說他也是一個暴力者,軟的欺,硬的怕,見到強大的,他就討好、逃避、乖巧順從,見到弱小的,他就去欺負。那麼,這是不是他小時候被欺負,長大後造成的心理創傷呢?當然算是心理創傷的一種體現了,因為它已經變成了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是因為價值觀等綜合性格做出來的。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怕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一聽到這個人就害怕、逃避、自卑。真正被打怕,意志被打掉的人,可能會有創傷。那是小時候被欺負,長大後造成心理創傷的一種表現。
會不會有天天被捱打,並沒有從心裡面服氣?有!我們說那是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就是你把我的頭砍掉,我依然有不服氣的資格,這就是自由,是最高意志。小時候被別人欺負,這裡包括各種原因,有家庭的、學校的、教育的等各種原因,但是他從心理上並沒有被打垮。所以說,我們不能僅從“小時候被欺負”這種外部行為就判斷他長大後會造成心理創傷。
大多數可都會造成這樣那樣的結果,程度不同,表現形式也不一樣,但是也有一些不但意志沒有被打掉,反而越挫越勇。比如我們古今中外很多的成功人士、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大人物,都是這種表現。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創傷是第一生產力》。文章中談到“不好的東西”不一定就把它拿走,它同時也會有好處的,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是:外部的創傷行為,並不一定全部會造成心理上的創傷。是否造成創傷是由外部的文化環境、自我的體驗和認知來決定。
比如說,我小時候在電影院裡看電影,被一個和我差不多的小孩(我不太喜歡他,他也不太喜歡我)踩到我的腳,旁邊比我大幾歲的人就會說:“他怎麼能踩你的腳,你揍他。”然後我就上去把那個小孩子揍了一頓。現在想起那件事情,如果你不覺著他踩你的腳有問題,他說了一句對不起就可以了。但是周圍的環境,大家都認為你被別人踩到腳了,你竟然不還回去,你太窩囊——這讓我也產生了這種感覺,所以我就跟他打起來了。
其實和他打起來這件事情,主要原因並不是他踩到了我的腳。我覺著他踩到我的腳這只是第一個因素,第一個因素並不一定能造成最後的結果。第二個因素就是別人認為我被踩到腳了,我應該反擊。當我感受到別人認為我被踩到腳我應該反擊的時候,我就是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不是那個事件的影響。
就像我之前講的那個故事。一個小女孩被性侵了,她並沒想到自殺。而是回
家和媽媽說這件事,結果媽媽說:“你還有臉回來?你把臉都給我們丟盡了。”然後這個小女孩兒就自殺了。
在超市裡面閒逛的兄弟兩個,被懷疑偷東西,被搜身,並且捱了一頓罵,回
家和媽媽說,媽媽又把他們兩個說了一頓,兄弟兩個就從樓上跳了下來。殺死這兩個孩子的都不是第一個偷東西的因素,而是第二個因素,就是文化。
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有時候並不可怕,遇到什麼困難也並不可怕。接下來外部的文化因素的導向是非常可怕的。很多時候,影響事情走向的是周圍的環境,這個環境就是文化。大家都這樣認為的時候,有些人就被逼死了。
比如說有個人生意破產了,如果周圍的人認為破產了你還可以從頭再來,大家可能會接受你的。如果周圍的人給他的一種感覺是你活著已經沒有用了,周圍的不良環境最終會導致他自殺。不要小看周圍的這種感覺文化,它會殺死人的,很多人是被周圍的環境給殺死的。
所以說,小時候被打、被欺負,如果說周圍的人也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你自己從內心裡邊也會覺得不是問題。
第二個因素,是自我的體驗和認知。我並不覺得我被你們欺負了,只不過是我現在還打不過你們而已,我並不愚蠢,也不窩囊,我也不是你們說的笨蛋,我不服,這就是自我的體驗和認知,外部的文化環境和內部的體驗認知,決定了小時候被欺負,長大以後會不會有心理創傷。
我今天給大家這樣說,其實還是試圖給大家說明白,一個人的心理經歷了一些不良的事情,他們最終產生什麼樣的心理人格,會不會造成心理創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人格的個性彈力和張力是很強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不是經歷的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是不好的,有的可以轉換成生產力。
第三個因素,我也想說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可能人人都處在一個群體裡的優勢地位,有的可能是優勢地位,有的可能是弱勢地位,但最終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外部環境,適合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安放好,既不侵犯別人也不會被別人侵犯到,這個就是社會化。
今天之所以有很多青少年心理有問題,因為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沒有學會安放自我。我們今天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主要指向了那個問題的發生,並不是對過程進行一個反思和檢查,甚至最佳化。一個小孩被欺負了,他選擇求助、求饒,那也不見得是錯的;一個小孩被欺負了他選擇勇敢的戰鬥,也不見得一定是錯的;一個小孩兒被欺負了,他選擇忍受,也不見得是錯的。
莫言先生在他的故事裡講到,他小時候也是被別人欺負的,但是他透過的是忍讓的方式,這樣做沒有問題。所以每一種方式都是它的社會化,我們今天的家長和社會都會說你忍讓是不對的,你不吭聲是不對的,你應該把他打回去,或者報告老師等等。社會化是很複雜的,人在生下來之後都要在社會中得到屬於自己的社會化方式。在辦公室裡有人喜歡實幹,有人喜歡討巧,有人喜歡打小報告,有人喜歡搞小團伙,有人喜歡自己獨來獨往,這就是在社會化當中形成的,沒有對錯之分。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
3 # 真誠緣伴一生
謝邀。小時候經常被欺負,長大後會有心理創傷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各人,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明白了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小時候那時不懂事,被欺負的陰影不會帶到成年以後。這都是正面思維。也許有那種思想不開竅的,把兒時記憶的陰影揮之不去,時而受到它影響。
-
4 # 真誠緣伴一生
謝邀。小時候經常被欺負,長大後會有心理創傷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各人,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明白了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小時候那時不懂事,被欺負的陰影不會帶到成年以後。這都是正面思維。也許有那種思想不開竅的,把兒時記憶的陰影揮之不去,時而受到它影響。
回覆列表
分語言暴力還是肢體暴力以及針對什麼性格的人,樂觀的人陰影會小點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淡,消極的人會把這種事情封閉在內心的角落,在生活中遇到同樣事情有可能會激發或擴大這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