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47682193

    明朝是怎樣選拔皇位繼承人的。朱元璋的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朱標在立太子之前就百病糾身,還在他父親春秋正盛時就因病而亡。於是,朱元璋不得不立朱標的長子朱允文為皇太孫,而把文武兼備的英明領導人朱棣(朱元璋四子)閒置一邊。以至後來,朱允文稱帝三年左右的時間,由於實行削藩,造成叔姪反目。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將朱允文擊敗,朱允文不知所蹤,朱棣終於稱帝。朱家王朝這次家族內部鬧劇,完全是因為皇位繼承人選拔採用“嫡長制”這種僵化的制度所造成的。

    再來看看,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長子朱常洛繼位不到一月就暴斃身亡。朱常洛暴斃後,只能由他的長子年僅15歲的朱由松繼位。朱由松繼位後,由於他比較年幼,又無母后垂簾,只能任閹人魏忠賢擺佈,魏成為不是皇帝的皇帝。原來魏忠賢早有預謀,還在朱由松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百般討好,並將朱由松引向酷愛木工活的歧途。據說朱由松的木工活做得非常精細,一般的工匠大師都比不上他,難怪人們稱他為木匠皇帝。這是典型的讓鴨子爬樹和讓猴子去游泳的選擇與安排。其實,魏忠賢之所以這樣討好朱由松,是因為他看清了明朝“嫡長制”是不可動搖的,朱由松遲早要當皇帝,按現在人的說法,是買的一支潛力股。

    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其時,國內土地兼併劇烈,苛捐雜稅繁重,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全國各地風煙四起,大明王朝已經風雨飄搖。

    由於朱由松沒有兒子,他在位7年死後,由其弟朱由檢繼位,即崇禎皇帝。最後,就是這個朝令夕改、亂殺忠臣良將、反幫倒忙的宗禎皇帝, “勤快”地埋葬了朱家王朝。而他本人也在煤山上吊身亡。

    應該說明的是,在大明王朝頑固堅持“嫡長制”選拔皇位繼承人的過程中,一些籲腐不堪的漢大臣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結果,既害朝廷,而他們自己也不得善終。

    執行“嫡長制”最堅決、最徹底的明朝,最終敗現顯露。那些嫡長繼承人,不是暴君,就是病夫,悉數令人失望。除去在位8個月的明仁宗朱高熾和在位29天的明光宗朱常洛不提,其它十五位皇帝有八位屬於“草包惡棍型”,其惡行世所罕見。明朝276年的統治,這八位“草包惡棍”的統治就佔了173年、近一大半的時間。尤其糟糕的是,從明武宗朱厚照開始,連續出現六位“昏暴結合之君”,統治中國達百餘年直至明亡。

    二、清朝崛起的秘訣是選拔領導人的成功

    1、清朝靠旗內民主選舉確保了前三代人領導人英明

    從努爾哈赤駕崩,到皇太極暴斃,前清的最高權力三易其主,但這三次易主均“旗內民主選舉”交接。如果按正統的傳位方式,應該是身為老二資質平庸的代善執掌皇權(老大褚英已死)。排行第8的皇太極儘管各方面能力超群,卻非國君順理成章的接班人,他只不過是候補王儲中的一個人選而已。但努爾哈赤一死,旗內一番“民主選舉”,皇太極即位,他才得以展示政治、軍事上的雄才大略。由於皇太極的正確領導,為滿清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等到皇太極暴斃,皇太極雖留有長子豪格,但經過“旗內民主選舉”,幼子福臨(順治)勝出。從表面看,這似乎不是優勝劣汰的結果,而似乎是劣勝優汰了。但實際上,透過這場“選舉”,驍勇善戰的多爾袞親王成為“不是皇帝的皇帝”,他是“旗內民主選舉”最大的贏家,所以終歸是優勝劣汰的碩果。再則,由於幼子福臨的勝出,客觀上保住了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的地位。孝莊太后是清朝很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有扶助幾代君王之功。這樣一來,為滿清入主中原作了人才上的儲備。

    順治皇帝親政後,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他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所以現在的滿族人口,歷史上由女真、野人女真、蒙古、北韓、漢、呼爾哈、索倫等諸多民族部落融合而成並有部份滿族人祖先為漢人。

    2、指定傳位繼承人大多優秀

    康熙繼位。順治帝福臨去逝後,如果按“嫡長制”傳位方法,接位的人應該是,裕憲親王愛新覺羅·福全,順治皇帝第二子(大兒子已去逝)。然而,順治和孝莊卻把皇帝位置傳給只有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玄燁從小天資聰慧,博覽群書,是皇位繼承的不二人選,而他的二哥福全當個逍遙王爺無可厚非,如果叫他君臨天下,不敢恭維。

    康熙皇帝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眼光,文武雙全,精通傳統文化,涉獵西方科學。削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統一臺灣,以加強國家的統一管理。平定準噶爾叛亂,統一三漠(漠北、漠南、漠西),實現了蒙古的完整性。抵抗沙俄入侵,鑑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邊境一百五十年的安定和平。興文重教,編修《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等,文治達到了鼎盛。重農治河。興修園林如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等,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這充分證明了順治和孝莊當時選擇康熙繼位是多麼的正確和英明。

    雍正繼位。有人說雍正的皇位是靠兒子得來的,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由於康熙賞識雍正的兒子弘曆,為了優秀領導人的延續才選擇了雍正。筆者以為此話有實偏頗,至少對雍正是不公正的評判。實際上,康熙20多位兒子,到傳位時,至少有8個兒子都有資格繼承皇位,這8個兒子當中任何一個兒子繼承皇位後成為昏君的可能性都極小。康熙在選拔接班人的過程中幾經周折,首先將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立為皇太子,由於胤礽品德、才能都欠佳,最終被廢。這樣一來,雍正是皇四子,排在他前面的有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皆系庶母所生,如果按“嫡長制”的陋規選拔繼承人,肯定沒有雍正的份。那麼雍正又是怎樣被康熙選中的呢?我認為,康熙晚年,心慈手軟,遍施仁政,太愛自己的羽毛,其副作用隨知而來,各級官員貪汙腐敗成風,挪用公款現象非常嚴重,致使國庫極為空虛。以康熙的精明,不是沒有看到這些問題,只是在他在世時,力不從心或者不忍心下手吧了。如此一來,只有把懲治貪汙腐敗這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留給接班人去處理。而在他眾多的兒子中,唯雍正不光文武兼備,也是最鐵面無私。因此,讓雍正繼承皇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執政後,其卓越的歷史功績,充分證明了康熙選擇接班人的正確性。其它不說,單從懲治貪官汙吏這一點看。遍觀中國歷史,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懲治貪官汙吏最徹底最有效的皇帝,雍正末年存銀增至6000餘萬兩,懲治了一大批貪官汙吏,因此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之說。可以這樣講,雍正的這一功績,既解決了他老子的後顧之憂,又為兒子後來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乾隆繼位。弘曆,即乾隆皇帝,系雍正第四子。長子、次子早亡,皇五子弘晝從小軟弱,未能也無意和兄長們爭位。能夠跟乾隆一決勝負的只有皇三子弘時。如果按排序,接替皇位的應該是皇三子弘時。由於乾隆從小聰明機智,深得其祖父康熙的賞識,其父雍正更是對他寄予厚望。由於皇三子弘時拼命與乾隆爭奪帝位,雍正為了掃清乾隆繼位的障礙,在傳位密詔中把皇位傳給皇四子弘曆即乾隆的同時,命皇三子弘時自斃。由此可見,雍正選拔、保護優秀最高領導人的決心、信心以及狠心。後來,乾隆的文治武功有力地證明了康熙、雍正選拔接班人的睿智。

    在清朝12帝選擇中已經說了六位,由於時間和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應該說明的是,清朝12帝中,真正嫡母所生者為道光皇帝一人。道光在他兄弟五人中,能力是最強的,就連當時握著絕對推舉權並且還有自己親生兒子的庶母都極力推舉他繼皇帝位。

    總的來說,清朝成功崛起的秘訣是選拔出了優秀的最高領導人,而大明王朝的衰落正是君臣頑固堅持“嫡長制”傳位制度的必然結果。雖然滿清王朝最終被民國政府所取代,這是腐朽封建制度本身的問題,也是世界潮流不可抗拒的歷史必然。

  • 2 # hao33合親1斤兵

    歷史人脈關係(愛新覺羅建州女真滴歷史源頭)、朱明政權在東北具體政策操作失誤而失去人心、少數民族全體聚合、明政權內部及軍隊滴傾軋、天時地利等因素造成。其中以歷史人脈關係和明政權軍隊內部傾軋腐敗為主要成功原因。清軍自身能力及其他為次要原因,畢竟,蚍蜉撼大樹,蚍蜉沒有額外機緣那是完全乾不動大樹滴!!否則韃靼瓦剌蒙古豈不是又翻牌了,顯然這麼強大都多少年沒有!!清太祖又哪有那能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窮遊過什麼地方?有什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