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悟心蕾

    如果說是被康熙逼著造反,不如說被時代與環境所做的必須演繹。人與人都喜歡比個心氣高地位重,並且從來都不會樂不思蜀,反而是得隴望蜀更進一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要看百尺竿頭之後是否還有那一步的空間。

    鰲拜作為四大輔臣之一,本身自己就已經位高權重,其下屬並不會主動蟄伏以避鋒芒,若說鰲拜被康熙逼不如說是下屬的得意忘形給自己找出的麻煩逼出來的,但是其本意他並沒有真反。這也是當時環境與時代觀念下的影響,如若放到民國割據時期必反。

    吳三桂與鰲拜不同,原本是明將,降清只是一怒衝發為紅顏,同時也是腹背受敵大勢已去。隨著爵位不斷升高,割據一隅實力不斷壯大。同時也有私心與戒心存在,不得一步步的為自己招兵買馬擴軍囤積實力。作為清王朝統治者,是不允許藩王長期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能讓對方重兵在握虎視眈眈。這樣對於朝廷的經濟負擔很大,同時也會地方稅負增加負擔。人與人以位高權重而求其全,殊不知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不為。這也是國家疆土難以長治久安,安民治國難以安民而久治的原因。

    若能無為而能助人以樂,若能無為而能善人之美。寧可一世碌碌無為,還世界一片清淨一片祥和。利於心,而心病久矣。

    因此鰲拜是被自己的位置與下屬逼出來,更可以說看似會反其實未反。吳三桂則是位高權重的貪戀,以及對自身安全感過於倚重,得到了不反而必反。

  • 2 # 史詩雜談

    鰲拜:他不一定有謀反之意,更多的是他必須死!軍功赫赫、權勢滔天,因為他的存在,已威脅到皇權!吳三桂:本就是降清之臣,投機賣主,後鎮守雲南逐漸與清廷對立。康熙削藩,致使吳三桂先發制人誅殺雲南巡撫,起兵造反並自立為帝,終被鎮壓。

    鰲拜其實死於權力與政治之爭,而吳三桂既然第一次能賣主求榮,那麼難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他的結局早已註定,不可能得到清廷完全的信任!

  • 3 # 趙世瑜

    電視劇《康熙王朝》是文藝作品,文藝作品要突顯矛盾衝突,這才有戲劇效果,想來網友們對此都會理解。

    在此前關於康熙捉鰲拜的問題回答中,我已講了康熙捉鰲拜並不是因為鰲拜想要“造反”,這點電視劇沒說錯。鰲拜是正黃旗大臣,是皇帝自己的上三旗的親信,怎麼會反呢?即使反了,他自己不是宗室,也沒機會當皇帝,所以完全沒有好處。康熙皇帝不能容忍鰲拜,也不是因為“功高震主”,功再高也比不了皇帝。這可不像唐末五代的時候,大將勢力大了,可以自己去當皇帝。康熙這樣做,是因為他親政之後是要自己做主,所以要結束四大臣輔政體制,這時索尼老病,蘇克薩哈已經被鰲拜搞死了,遏必隆唯唯諾諾,所以只剩下一個氣勢很足的鰲拜,把他搞掂就解決問題了,就可以開創康熙的新體制了。比如後來康熙搞的御門聽政制度、南書房制度等等決策新體制,在鰲拜輔政時期是難以施展的。

    吳三桂造反或者“三藩之亂”,從某種角度說,確可說是康熙皇帝逼反的。這個要從以下三點來說:

    第一,吳三桂當年降清的時候,究竟和多爾袞在山海關外達成了怎樣的協議,現在已經完全被清人文獻刪除了。很可能開始是答應和吳三桂劃江而治的,後來清朝當然不認賬,所以對吳三桂既利用,又防範。為此,清朝也給吳三桂很高的待遇,包括封王,包括把西南地區的利益都給他。吳三桂覺得自己本來就虧了,也不覺得這些待遇有什麼過分。但對於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來說,這種情況是不能容忍的,皇帝能忍,下面的大臣也看不過去,所以削藩是遲早的事。

    第二,從順治到康熙前期,國家一直打仗,財政非常困難。但是吳三桂手下的軍隊,包括西南三省和陝西的軍隊兵費,都是中央支付的,佔了財政收入的很大比例。很多人建議要消減吳三桂的軍費,這個是吳三桂很難接受的,甚至認為這是中央要對付他的藉口。

    第三,這個時候,所有大陸上的反清勢力都被平息了,吳三桂這樣的人作用也發揮完了,或者說也沒什麼價值了,是可以被放棄的時候了。特別是西南地區的重要性被日益意識到,不僅從晚明開始有大量移民遷入,還有鹽、銅、鉛等重要資源,這個不能長期被吳三桂控制。所以,削藩之舉勢在必行。

  • 4 # 老陳有話要說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面也可以看出鰲拜和吳三桂都不是康熙逼反的。

    首先在電視劇是根據二月河小說改編拍的一部比較經典的歷史類題材電視劇。從剛開始就可以看出來鰲拜在順治退位以後就開始跋扈起來,從圈地開始已經在在權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他的職責領侍衛大臣屬於對皇帝負責的職位,所以他做輔政大臣以後就是雞犬升天。他的乾兒子就開始飄了起來監視康熙一舉一動,不能做飯最根本的尊重皇權。從這方面來看鰲拜已經有了奪權之心,而且在朝堂逼殺蘇克薩哈更是把皇帝的臉面大的一乾二淨。這也說明了他本身就有了讓皇帝禪位的心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靠海的札幌,能發展成日本第五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