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心服務每位客戶
-
2 # 浪潮圈
首先在規模化建設方面,更多的集中式、大手筆的投資方式將加速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建設。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繼續提高資料中心規模化效益,構建更大規模的資料中心網路,是每個資料中心架構設計師都要面對的挑戰。組建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主要受限於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業界主流的交換網路裝置的轉發能力和埠密度;另一個則是網路架構設計思想,需具備極高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管理性,以期能按POD進行資料中心網路的交付,並最終具備靈活擴充套件到承載更大規模叢集的能力。
面對海量運維需求,資料中心規模擴張以後,裝置數量呈倍數增長,裝置種類也大大增多,如何實現海量裝置的統一管理,實現業務到網路的聯動,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是大規模資料中心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基於AI和Telemetry的智慧運維是利用資料智慧替換人工經驗,期望在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遙測、大資料分析、機器學習和網路引導等功能,監控和管理潛在的網路安全問題,幫助資料中心更快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提高運營的洞察力,最終實現基於意圖的網路。
無損資料中心層面,未來在公有云、人工智慧等應用中將廣泛採用語音互動、影象互動等新型的技術,這些互動服務透過訪問線上資料庫、雲資料中心等來滿足不同需求,諸如浸入式體驗、全息通訊、機器人看護等應用。由於這些應用需要透過網路傳輸和處理大規模多媒體資訊,且裝置密度和總資訊量巨大,需要資料中心網路在極短時間內將大量的資料轉換成實時的資訊以及行為,保證互動服務在後臺訪問的時候能夠避免丟包,減少時延並提高吞吐量,由此對資料中心網路提出了無損轉發的需求。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工業控制、遠端醫療、自動駕駛等越來越多的應用將走入我們的生活,而無損資料中心網路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選擇。
開放架構裝置層面,資料中心開放式的架構給白盒交換機提供了發展良機,隨著白盒交換機生態系統的發展,硬體、網路作業系統以及協議軟體等逐步成熟,越來越多的客戶投入到白盒交換機的研發和使用中,尤其在網際網路行業,基於開放架構的白盒交換機已經在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雲資料中心規模部署。隨著業務的精細化發展,對網路的定製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自主可控的開源裝置將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回覆列表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有機構估算,未來五年,中國所需的伺服器數量超過1000萬臺,這將帶動至少5000億元以上的投資;再考慮到資料中心配套所需的“風火水電”等基礎設施,整體規模將輕鬆突破萬億元大關。
資料中心是“新基建”的基礎設施。“新基建”的核心內容,包括5G、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其實都離不開資料中心。在資料中心領域,“新基建”毫無疑問將帶來乘數效應。
01
什麼是資料中心
所謂資料中心,是指集中存放大量具備計算、儲存、互動資訊能力的裝置,併為之提供穩定可靠執行環境的場所。這些看似冷冰的機房裡,有無數人的網際網路生活和記憶,各行業的海量大資料(Big Data)在這裡儲存、運算、傳輸,實現從資料到智慧的飛躍。
02
什麼是新基建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新基建”其實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對“新基建”有所提及。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隨後“加強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4月20日,“新基建”有了明確定義。
03
“新基建”下,資料中心有何新特點?
在“新基建”浪潮下,資料中心有何新特點?
根據《2020年中國資料中心行業發展洞察報告》顯示:
獨立第三方資料中心優勢漸顯:相比於電信運營商,獨立第三方資料中心建設速度更快、客戶定製性更強、重視程度更高,且PUE大多更低,受到客戶青睞。
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是過去資料中心增長的主要動因:過去5年,需求端,網民數量和移動流量增長迅速;供給端,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對儲存和計算提出更高需求。因素疊加,導致資料中心增長迅速。
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和傳統企業上雲是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因:5G的傳輸頻寬顯著高於4G,且原生標準支援企業獨立組網,為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奠定基礎。因素疊加,會持續利好資料中心行業。
一線城市資源緊俏,節能成為硬性指標:因資料中心的高能耗特點,北上廣深等均對資料中心建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一般要求PUE<1.4),但這些城市需求旺盛,既有資料中心成為緊俏資源。
智慧運維被更多應用:隨著資料中心規模的提升、人工成本的上漲以及客戶對資源動態增減需求的日益增多,傳統人工運維已難適應。基於感測器、DCIM和自動巡檢機器人的整體智慧運維漸被得到更多應用。
04
“新基建”時代下的資料中心發展趨勢
01
大型或超大型資料中心將成為建設趨勢
按照機架規模,可以將資料中心劃分為:超大型資料中心、大型資料中心、中型資料中心、微型資料中心(機房)等型別。根據直屬於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的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統計資料,2019年,超大型、大型資料中心數量佔比達到12.7%,規劃在建資料中心320個,超大型、大型資料中心數量佔比達到36.1%。這一資料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超大型資料中心已佔到全球總量的40%,大型資料中心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資料資源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更多的產業透過利用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電商等結構或非結構化資料資源來提取有價值資訊;而海量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均要求構建大資料中心。雲計算資料中心規模會更加龐大,邊緣計算資料中心則以小型整合交付方式更多的出現在客戶端。
02
綠色節能成為硬性指標
資料中心需要更多的能源,尤其是資料中心大部分都由汙染較高的煤炭發電。目前中國資料中心的運營成本中,有超過一半都跟能源消耗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的資料中心‘吃’掉了1608.89億千瓦時電量。每年10%以上的能耗增長率給節能減排和資料中心運營成本帶來了巨大挑戰,降低資料中心PUE(電能利用效率)和建設綠色資料中心成為必然方向。
03
資料中心向極簡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
傳統的資料中心構建方式不僅週期長、擴充套件性不足,而且裝置相容性很差。另外資料中心大型化之後,人工運維也已經弊端盡顯,目前機房故障的80%來自人為。在未來各類資料中心大行其道的時代,這顯然不可接受。
資料中心的極簡化和智慧化將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邊緣時代來臨以後,資料中心將變得星羅棋佈。極簡化智慧運維的價值將愈發明顯。屆時,資料中心的供配電系統,製冷系統還會進一步簡化,而IT基礎設施與機房的融合度也會進一步提升,建築物只需要能夠滿足必要承重條件即可。依託於高度發達的網路可以對資料中心進行高效管理,就好像人體神經對機體的監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