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人至樂生活小影片

    宋小寶微博爆料自己將執導電影,目前喜劇電影《發財日記》已在籌備之中。首次當導演的宋小寶此舉自然會引來眾多爭非議,近幾年受多位“處女導演”的影響,演員轉型做導演拍的電影基本上是爛片一部,可為什麼那麼多明星還有爭先恐後的轉型做導演呢?

    演員跨界做導演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近些年來尤甚,從徐崢執導《泰囧》一炮而紅,狂卷12.67億票房,再到趙薇拍攝《致青春》,在內地斬獲7億多票房;還有後來的大鵬鄧超狂攬數十億。對於這樣的成功轉型,自然讓當初的冒險碩果累累,於是越來越多的演員轉型導演,其中也不乏失敗案例,例如黃磊、王寶強口碑撲街唏噓一片。如今依然有很多演員不斷宣佈轉型做導演,從多方面來看其中的市場形態。

    導演:一般來說夠當上導演的演員,多少都會具備一些導演的專業素質,但是隻要有錢,人人都可以當導演。至於是不是合格的導演另說。還有的是見到郭敬明和徐崢現象,一擁而上的跟風之舉。甚至有的則完全是一場圈錢之旅!

    國內轉業導演出道作也一般是低成本的青春喜劇,風險小,審美維度早已劃好,迎合的群眾涇渭分明,你願不願意上鉤就是你的事了。

    成名演員做導演對於刮分娛樂資源更是捷徑之舉,也容易積累人脈資源,拍得好招商引資自立門戶,拍得不好權當自娛自樂。

    反正和藝術追求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

    中國現在的電影投資看起來都很短見,不成規模和體系,只是簡單計算著演員自帶多少流量,導演自帶多少流量,一部IP帶來一部IP的粉絲,那IP的作者豈不會帶來其全部IP的粉絲。他們不會在意誰有沒有導演的才華,一切只是為了將人騙進電影院而已。

    國內轉業導演出道作也一般是低成本的青春喜劇,風險小,審美維度早已劃好,迎合的群眾涇渭分明,你願不願意上鉤就是你的事了。

    反正和藝術追求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

    說穿了,中國現在根本沒有電影這個行業,只有電影院這個行業。

  • 2 # 南山上的東籬下

    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作品中缺少的是藝術性和人文關懷,拍拍喜劇還好,能圈多少錢算多少錢吧,比如郭德綱也當導演了,同樣不看好。李晨導演的還好不是喜劇片,但也不是不是藝術片,主旋律影片,不成功,同樣不看好他後續的導演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買車位還是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