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蜘蛛裝飾畫
-
2 # 狂奔的馬鈴薯
簡單點講就是:聶騰飛發現商機與詹際盛相互搭檔跑單,這就是申通創始人,申通成立一年後聶騰飛安排自己老婆陳小英的哥哥陳德軍接管詹際盛上海業務,詹際盛離開申通創辦天天快遞,5年後聶騰飛車禍去世,弟弟聶騰雲離開申通,創立韻達快遞,2000年陳德軍的小學同學張小娟的丈夫喻渭蛟創辦了圓通快遞,兩年後與他們一起長大的賴海松從木材生意轉行創辦了中通快遞,直至早就中國的快遞半壁江山。
-
3 # 吃板栗不吐板栗殼
他們創始人,關係再好再親也沒有用,理清了關係又如何?剪不斷理還亂。主要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才產生了現在這麼惡劣的關係。互相踩對方,互相壓低價。為蠅頭小利爭吵不休。一切都是錢作怪。回不去啦。可悲又可笑!可笑又可悲!
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這四家公司,以及匯通、天天等快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廬縣——這個僅有40萬人口的縣,是古代文人隱居的地方,《富春山居圖》畫的大多正是這裡的景色。在快遞業內,他們被稱為“桐廬幫”。其實,這幾家撐起中國民營快遞業半壁江山的公司,幾乎都發源於同一家人。不過,在走出桐廬之後,他們之間的往來其實非常少。桐廬同根生“我們村裡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做快遞,看都看會了,聽也聽會了。”“這裡誰家做快遞?”“全都是。”在桐廬縣夏塘村,南方週末記者的問題,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村幹部說,村裡有650人,其中400餘人在外做快遞生意,留下來的五十歲以下的中青年不到20人。這個兩旁青山、一排新屋的小村,正是民營快遞業一個重要的發源地。村裡一條半乾涸的小溪上,跨著一座不足十米長的“騰飛橋”。這座橋是為了紀念快遞“鼻祖”聶騰飛而建造的,如今密佈沙石與荒草,講述著當年的故事。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的夏塘村年輕人聶騰飛發現了一門好差事,和工友詹際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進出口貿易紅火,需要往來於滬杭間的外貿公司隨即遇到了一個難題:報關單必須次日抵達港口,而EMS需要三天。於是,聶騰飛們發現了商機,他每日凌晨坐火車從杭州去上海,詹際盛在火車站接貨後送往市區各地。跑一單100元,除去來回車票30元,能賺70元。申通快遞由此出世。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同時,在廣東順德,比聶騰飛小一歲的王衛也發現了“時間差”的生意,在深港間開展了相同的業務,公司起名“順豐”。二十年後的它們,構成了中國民營快遞的版圖。申通成立一年後,聶騰飛安排妻子陳小英的哥哥陳德軍接替詹際盛的上海業務。詹離開申通,創辦天天快遞。五年後,聶騰飛車禍去世。弟弟聶騰雲離開申通,成立韻達快遞。申通由陳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購了天天快遞,由陳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陽任董事長。申通帶動了桐廬人做快遞的熱情。2000年,陳德軍的初中同學張小娟,勸木材生意虧損的丈夫創辦圓通快遞。兩年後,與他們一同長大的賴梅松成立中通快遞。這些快遞公司剛好趕上了中國飛一般的發展速度,物流成為多年來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三通一達”的成長更為顯著。據2012年資料顯示,他們四家達到全國快遞業務量的55%。2013年10月18日晚,“申通快遞20年”慶典上,隨處可見桐廬籍快遞人——加盟者已經超過5萬人,員工逾15萬人。而在他們的發源地,夏塘村,聶家小樓正在施工之中。各5層高的兩棟樓,每層約10間房,材料顯示著主人的經濟實力,建築工人說這裡用的鋼材粗得“在上面開個大貨車都沒事”。沒變的是門口的一棵大樹,和家門的方向。老鄉說,“做生意的人信風水”。附近三五公里遠的子胥村、歌舞村,歷史上曾是伍子胥出逃、文人嚴子陵隱居的地方,現在也全都成了“快遞村”,因為它們都是“四通一達”老闆們的老家。“我們村裡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做快遞,看都看會了,聽也聽會了。”村幹部說。“三通一達”的合作不多同為“桐廬幫”,“三通一達”間的合作卻不多。一個可資佐證的細節是,雖然申通、圓通、中通老闆同住上海佘山,但彼此間關係卻頗為微妙。比如,在南方週末記者參加的一次申通舉辦的行業研討會上,會前半小時,第一排桌面上分別擺了四位董事長的名牌。然而在開始前五分鐘,除了申通自己的老總陳德軍外,剩下三人的名牌都被悄然撤下。“走出大山以後,他們相互之間是不溝通的,自己做自己的生意。”韻達一位元老級高管如此評價。上海桐廬商會一位與這些老闆都很熟稔的人士,則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來形容他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