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這個錯誤我想很多新手媽媽在最初給孩子讀繪本時都犯過吧,我也不例外,好在我及時改正了,呵呵。過分解讀繪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加字漏字。

    我剛開始給孩子讀繪本時,常常會加上一些自己的語言。要麼是因為感覺翻譯得不夠順口,要麼就是覺得用詞有些不準確,就想當然地進行了改編。然而,後來卻發現,當我對繪本進行改編後,孩子對於故事內容卻把握不住了,常常是讀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故事,換個人來讀時,孩子就嚷嚷著聽不懂了。

    其實,每一本繪本的文字都是編輯經過反覆修改,甚至是經過對孩子的樣本調查和試讀才定下來的。作為父母大可不必再去懷疑,改編。而且更改內容還會擾亂孩子,不利於孩子在多次重複後形成對這本書的記憶。

    二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強加給孩子。

    繪本是寫給0—99歲的人看的,但是,不同年齡的人對於同一本繪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大人和孩子對於一個故事的關注點也是完全不同的。在給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如果父母摻雜上了自己的情感,而且提前把自己的感受灌輸給孩子,會影響孩子對繪本的理解,擾亂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這也是不可取的。

    親子閱讀,作為父母只需要把語言文字原封不動地呈現給孩子就好,至於其他的就讓孩子自己去領悟和發現吧。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過分解讀繪本,其實累的不僅僅是家長,孩子也比較茫然。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於繪本的認知,並非是要你長篇大論來講解,而是想透過閱讀獲得樂趣。所以,我是一個懶媽媽,不願意過多去解讀繪本,而是採用和孩子一起互動的方式。最初的繪本閱讀,本來就是另外一種親子游戲,家長過分解讀容易扼殺孩子的想象力,也容易讓孩子閱讀疲勞。

  • 3 # 茗惜521

    不會,對於我的孩子我是支援放任她的成長,不只是在圖書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在不違背道德和做人的基本的常識,我是不會干涉她做的一些事情。

    而看繪本我更傾向於讓她自己去讀,自己去看,她能夠理解多少就看她自己的思路,想法,這樣也是一種能夠開拓她的思路的方法。而在她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她也一定會向你討教,這個時候你再去跟她講一講就可以了,你不用一定說一個字一個字的都要向他掰開,只要把繪本大概的意思,向他表達清楚就可以了。即使你一個字一個字的幫她解讀,他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反而會給他增加一種負累,而對於他今後的學習也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另外看繪本書本來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如果是因為家長的過分解讀而造成孩子的困擾那就得不償失了。

  • 4 # 豆小米媽媽說

    繪本讀的是樂趣。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享受的是過程。

    首先,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不同,同一本繪本給不同年齡的孩子去解讀,親子共讀的時候所讀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給幼兒讀關注的繪本上的畫,文字內容給孩子講個大概就行。

    其次,孩子享受的去讀的過程。過度講解反而使得孩子對繪本閱讀失去興趣,對讀的這本繪本反感。家長不必去過度解讀。孩子有自己的認知能力,年齡不同理解,興趣點不同,我們適當引導就行。

  • 5 # 教書匠媽媽

    不會。因為我覺得家長再精彩的解讀也遠比不上孩子豐富的想象。

    有的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時,喜歡給孩子仔細講解,深怕孩子會遺漏掉畫面上的細節。我覺得這樣會使孩子缺乏自己思考的習慣。陪伴閱讀不能是一輩子的事,陪伴閱讀的目標是孩子能熱愛閱讀並能自主閱讀,如果共讀中家長習慣過分解讀,孩子以後在自主閱讀時就會思維僵化,不善於獨立思考。

    要相信孩子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孩子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帶著這種好奇心能發現很多大人發現不了的細節。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對繪本的理解肯定會跟成年人不一樣,所以如果你的解讀不符合孩子認知,還會讓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

  • 6 # 瘋狂的小羽

    不會。

    首先,什麼是“過分解讀”?

    我理解的“過分解讀”,就是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僅僅把繪本原本的東西講給孩子聽,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有點類似於我們以前學語文的時候,揣測作者寫文章背後的意圖。

    所以,我自己是堅決不會“過分解讀”繪本的。

    其次,“過分解讀”繪本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可能習慣於“過分解讀”的家長,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是“過分解讀”了,說不定他們還會覺得,自己把更多的知識或者經驗提前告訴了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好更早地瞭解這個社會。

    第一,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

    我們都知道,相比於大人,孩子特別是小月齡寶寶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要遠遠短得多。

    現在市面上針對不同年齡的一些繪本,基本上都是按照相應年齡段的孩子特性來設計的。

    “過度解讀”,不僅要讀繪本上本來有的內容,還要給孩子講其他的內容,必然會導致讀繪本時間的增加,孩子的耐心一旦被消磨光,很有可能對繪本甚至是讀繪本這件事都產生牴觸心理,之後再想培養他對這件事情的興趣就會比較難了。

    第二,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孩子雖然年齡小,可是他們對不同的事物也會有自己的理解。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樣的繪本,在不同的孩子心裡,也會有不一樣的故事。

    而如果家長“過度解讀”,孩子就會對家長解讀的內容印象深刻,而不會自己主動去思考去創造,這對孩子的成長髮育其實是不利的,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像是“標準答案”,長大以後還如何希望他們有創新思路和改變世界的能力?

    第三,孩子會過早地接觸成人的世界和觀點。

    很多時候,我們所以為的經驗、教訓,在孩子的眼裡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保持著一份純真的好奇心,我們刻意而為之的“過度解讀”,只會破壞了這份純真,過早地把成人的世界和觀點強壓在孩子身上。

    讀繪本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日積月累地影響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因而,我們更應該按照繪本里講的那樣,給孩子一個單純美好的世界,那才是這個世界最初的樣子,也是孩子眼裡這個世界應該有的樣子。

  • 7 # 諾媽家有男寶

    曾經嘗試過兩次,在給孩子讀繪本過程中,因為故事情節的鋪陳,不斷給孩子提問。我原意是想透過提問,與孩子產生閱讀互動,激發他的探知,加深對繪本瞭解。但這種方式很快叫停,被兒子的強烈不滿而終止。孩子聽故事,他要的是閱讀在心裡的暢快感,過分解讀繪本,讓孩子產生不好的體驗,對親子閱讀是負面效果。

  • 8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所謂分解閱讀,就是我們大人所理解的繪本內容講給孩子聽麼?我沒有這樣做過,繪本原來的內容就是原版的讀給孩子聽,如果孩子進一步問的話,會把我的理解說給孩子聽,但是不會給孩子去解讀。因為繪本本身就是大人,孩子看的角度,關注點都不一樣,過分解讀繪本會讓孩子失去閱讀的樂趣。

  • 9 # rainbowzhong

    一般不會,但當孩子發起“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會加入一些我自己的理解,但只限於關於道德、規範方面的,大部分時間是啟發孩子自己思考的。

    對於還沒有是非能力的孩子而言,對於道德規範部分,我認為不存在過度解讀,對於那些無關原則,只談審美以及培養思維方面的,還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質差,怕冷,吃什麼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