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雅商頌
-
2 # 蘭臺講史
1.越國復仇成功,很大程度是因楚國支援,吞併吳國後與楚國並駕齊驅,外援也就沒了,成了敵人,越國能滅吳,不是因為自身強大,除了楚國各方面支援,還有僥倖偷襲的取巧因素,而且後來牽制楚人的吳國也沒了,後來楚滅了越
2.越人一系列的戰略失誤,比如將首都遷到琅琊,這原本不該是失誤,但是越人人數太少,這樣就把戰線拉的太長,造成了啞鈴型的力量分佈,他們又不能很好的安撫吳國遺民多有奴役虐待,所以楚華人一打來吳人立刻倒戈,越國被攔腰截斷……試想如果二十多萬越人能消化七十多萬吳人,憑吳越之士的驍勇還是能稱雄戰的,可是越人似沒有這個意向,而且越國復仇成功後,幫助他們的謀士不是被殺就是逃跑,這樣哪個人才還敢到越國?別以為這就是勾踐不能帝王心術,死的逃的都是外地人,歸根到底還是越人沒有度量容納外地人體制外的人,可無論哪個時代最寶貴的都是人才啊!越國本身就經濟文化落後,又沒有接納人才的度量,焉能不敗?
3.依舊是地理決定吳國實際沒有稱雄的動力,有也只是帝王個人的野心,他吞併吳國之後本身物產豐富,不存在像同樣落後的秦國那樣有侵略的動力,而且逆流而上耗費巨大,吳王夫差已經失敗過一回,決定了向西北發展不會成為越國的國家戰略,而且後來越王無彊向西北發展果然導致亡國
4.歸根到底,,還是越國太落後,人口太少,一般戰國七雄規模基本三五百萬人,越國加上吳人才一百多萬,還不能好好團結,而且越國名為國實際離部落聯盟不遠,楚華人失敗了很多次,楚人被屠殺很多次都能成功恢復,越華人就敗了一次,越國的王子和貴族就不要國家了,紛紛做起了酋長,當然勾踐那次例外,因為勾踐奇特的像一個外星人,因而不會產生第二個,而且鄧爺爺也說過,一國之運繫於一人,懸哉!越國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
3 # 嘉佑風雲
根據史記記載,越國大概傳了二十多代之後(應該更多才合常理)傳到了允常,就是越王勾踐的父親,這個時候越國開始正式稱王。勾踐時期的事情大家都瞭解,先是被吳王夫差擊敗,後來透過臥薪嚐膽再次成功逆襲滅亡吳國,和齊晉會盟向周天子進貢,被周天子封為霸主,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霸。
越王勾踐之後史書對越國記載的就很少了,不是因為他不存在,還是因為當時的南方偏離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受到的關注太少,而且到了後期越國也和其他諸侯國一樣,為了爭奪國君之位開始內鬥,國力開始衰落,但是依然是當時的強國,所以到了越王無疆的時候,依然可以北擊強齊,西擊楚國,能同時和兩大強國開戰可見實力不俗。
公元前306年,齊國已經是早已田氏齊國的天下了,當時齊國的國君就是那個喜歡聽竽的齊宣王,當時的越王無疆打算和楚國一起攻打齊國,這個時期的齊國剛被燕國打的差點亡國,所以實力不怎麼樣,被打的受不了所以求和,咱別打了,你看你和楚國原來打算一起進攻我們齊國的,但是楚國背叛了你,不如我們合夥一起打楚國,越王覺得主意不錯,所以開始攻打楚國,這個時期的楚國國王是楚懷王,就是那個被張儀欺騙最後又客死他鄉的楚懷王,雖然他打秦國不行,但是打楚國還是不成問題的,結果越國一戰而敗,楚國趁勝追擊,把越國在江蘇和浙江的領土基本全部佔領。
此戰之後的越國從此算是退出歷史舞臺了,留下的越華人也開始分裂,分裂之後的小國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勾踐的後人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可以再次逆襲,一直到秦始皇大人統一的時候,越國才正式的終結。
但是到了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時候,越王的後代又看到了稱王的希望,再次開始舉兵起義,並且後來還找了個好靠山劉邦,所以劉邦繼位之後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又重新立了越王的後代為閩越王,一直又延續到漢武帝時期,才最終消失。
越國從夏朝時期開始建立,一直持續到了秦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存活時間最長的王國了。
回覆列表
無論是吳國還是越國的崛起都離不開人才,戰國時期各國對於人才重視程度上了一個臺階,而越國偏安一隅,無論文化,經濟,國力無法和中原大國抗衡,更加無法吸引人才,所以越來越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