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嚼著炫邁去拉薩
-
2 # 一葦渡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忙。
在說文解字裡,“忙”字是個“豎心”加個“亡”字,就是“心死”的意思。如果一個人真的到了這種狀態,就說明這個人已經廢掉了。因為人的主導是心,如果心死了、心亡了,那還要這副軀殼有何用!
從這個層面來解釋的話,忙併不是一個好事情:忙是一種對自我的失控狀態,自我的一種“心裡死亡”的一個狀態。
為什麼我們如何來告別窮忙呢?
第一,樹立方向,明確目標當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一種麻木的、盲目的狀態,就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但大家誰又不忙呢,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有的人感覺到的是充實,有人感覺到的卻是盲目,那這兩種狀態的區別在哪呢?
區別就在於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知不知道你做的事情是你真正想要去做的!你追求的目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理想生活!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很累,就是因為做的事情並不是發自內心的,並不是骨子裡面想要做的。
如果一個人內在和外在是統一的,那他做的事情一定是他喜歡做的事情,他不但感覺不到忙,還會很享受這個過程,他會感覺到充實,感覺到舒服,感覺到自在。
如果一個人從骨子裡不認可、不喜歡自己做的事, 那他體會到了就只有麻木和盲目了。他會感覺到累,感覺到停不下腳步。正因為沒有做自己,他的任何忙,都不能給他帶來快樂,經濟效果也不是很好。他不是真正的在為自己的人生的幸福著想,不是為了心中的目標在奮鬥,所以只能是一種窮忙。
所以,如果沒有目標,我們會就出現茫然、盲目的狀態,當存在這種狀態時,你的各種忙,都只能是窮忙。
要告別窮忙,我們就要去做規劃。 “一年之計在於春”,你每年立春的那一天要去做一個規劃,然後進行細化,每月都做規劃,每天都做規劃。當我對自己的目標很明確、很清晰時,我就逐漸告別窮忙了。
第二,勇於選擇,堅持初心因為沒有目標,我們會出現窮忙;那目標太多,無法選擇,也不是一件好事,我們仍然會出現窮忙,因為我們缺乏選擇。
人和人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和選擇有關。那什麼是選擇呢?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只是選擇能力的很小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堅守這個選擇,把這個選擇落到實處。
其實大多數人心裡都清楚,做這件事情是對的,做那件事情是不對的,先做這件事情是合適的,後做這件事情是不合適的。但是呢,很多人卻不能堅守自己的所想,原因在哪裡呢?因為有些人是沒有選擇的能力。
孟子是中國歷史上進行自我規劃和發展、自我選擇和實踐比較強的一個人。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當面臨的情景或是事物都是自己想要的,但我們只能同時擁有一個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在生死攸關階段,你是選擇生還是選擇為義獻身,就顯得尤為重要,孟子選擇捨生取義,這是一個非常勇敢,且非常有正義擔當的選擇。
其實有些時候,很多人其實不是不知道選什麼,而是他下定不了決心去選。就像一個人,他同時有兩個喜歡的物件,一直以來他也知道要選哪個好,但是他就是不選,這就是一種縱容,是一種選擇的逃避。
如果我們在很多事情面前,不進行選擇,一會走這條路,一會走那條路,那最後我們哪都到不了,還有可能迷路,這就非常糟糕。
所以,我們要告別窮忙,就需要做出選擇,就要堅持自己的初心和本心。當然在選擇的時候,我們肯定會面臨著失去,畢竟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所以在選擇時,勇氣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放下瑣碎,救贖內心想要告別窮忙,就需要該出手就出手,該停下時就停下。
當心亡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拯救,這個拯救就需要終止所有導致自己忙的瑣碎事件,就好像要做心肺復甦一樣,我們要把這顆心重新復甦。
從行為上怎麼去做呢,就是先停止掉一切。
當你盲目、茫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內心仍覺得非常難受,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時,該怎麼辦呢?就需要把這些事情全都停掉。叫停之後,你的心就會活了,這個時候就不忙了。
告別窮忙需要這三大法寶:樹立目標、進行選擇和懂得停下。當我們這三個方面都做的很好時,只需勤奮的努力的去幹,就會逢山開道遇水搭橋,一切就會沒問題了。
回覆列表
身邊的一個同學跟我抱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最近要忙死了”。看他一天天早出晚歸,頂著越來越重的黑眼圈,我很好奇到底是有多少事情才能讓一個年輕帥小夥如此憔悴?
看他好不容易忙完了手中的工作之後,便開啟手機玩一局王者榮耀,或者是看一期極限挑戰。“你知道我如何應對這麼多工作還不會倒下嗎?就是因為我知道勞逸結合。”他有點得意地解釋道。
一年後,到了畢業論文的開題答辯前一個星期,我問他開題答辯準備得怎麼樣時,他又向我抱怨道“我最近很忙,根本沒時間去準備!再說了我想了也沒用,這研究生算是白讀了,什麼都沒學到,什麼都不會。”
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很忙,並且很享受自己這種忙碌的感覺,甚至還稱之為“充實”,但其實真正創造的價值、取得的成績卻是很有限的。
在工作中,對於生產能力和價值沒有明確的指標,很多人都會採用工業時代關於生產能力的指標,以可視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也就是說如果你隨時都在收發電子郵件,如果你不斷安排、參加會議等等這些行為都可以使得你看上去很忙。
麥肯錫的一項調研中發現,知識工作者(例如程式設計師、系統分析師、技術作者、學術教授、研究員等等)平均每週有超過60%的工作是進行電子郵件的溝通和網路的搜尋。資訊時代,智慧手機和電腦的廣泛使用,當你想專心工作的時候卻總是被一條條訊息將你的注意力分解得支離破碎。
卡爾·紐波特教授把這種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進行深度思考的狀態下進行可複製的事務性工作稱之為“浮潛工作” 。
比“月光”更窮,比“勞模”更忙。感同身受的朋友建議看看這本書
《給窮忙族看的理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