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羈遊書生

    寫在前面: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關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甚為倚重,第二個階段心生嫌隙。萬曆皇帝與張居正的關係,可以看成是皇權與相權的此消彼長。

    第一階段:張居正任首輔,深得神宗信賴,皇權微弱

    朱翊鈞1572年登基為帝,當時他只是一個10歲的孩童,他的生母李貴妃也只有28歲,按照明朝舊例,李貴妃升為李太后,與當時的皇太后互稱姐妹。

    據《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記載:

    “舊制:天子立,尊皇后為皇太后,若有生母稱太后者,則加徽號以別之。”

    李貴妃一路從宮女走來,沒有實力雄厚的家族可以倚靠,她只能想盡辦法為母子倆爭取最好的結果,於是在頃刻之間做出決定,將司禮監掌印孟沖和內閣首輔高拱撤掉,改由馮保擔任司禮監掌印,張居正任內閣首輔,共同輔佐幼帝朱翊鈞。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明智的舉措。

    那麼,為什麼司禮監掌印和內閣首輔的職位如此重要呢?

    其一:明朝有慣例,朝臣上書的奏摺是由皇上先檢視,然後皇帝命司禮監將奏摺轉交給內閣,由內閣提出處理建議,內閣的批覆稱之為“擬旨”或是“批黃”;

    緊接著,內閣將批覆送回司禮監,由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根據皇帝的意思在奏摺上抄錄,有時候會完全按照內閣的批覆,有時候會稍作改動,如果皇帝不同意內閣的批覆,便會讓司禮監發回內閣,命其重新擬旨。如此一來,司禮監和內閣都是處理明朝政務的兩大重要核心部門,掌控住這兩個部門,就等於將權力握在了自己手裡。其二:1572年七月,明穆宗逝世之前,託孤於三個內閣大學士,他們分別是高拱、張居正、高儀。因為高拱在朱翊鈞即位後,覺得皇帝年幼,便屢次做出僭越之舉,於是被皇帝一道旨意撤職,而張居正在內閣屬於次輔,按照序列升任首輔,理所當然,名正言順;

    而馮保,本來就是朱翊鈞的大伴,陪著朱翊鈞長大,對朱翊鈞忠心耿耿:有一回,因為朱翊鈞咳嗽不止,整夜睡不著覺,難受得緊,馮保就跪在地上,讓朱翊鈞騎在自己的身上,在地上來回走著轉圈,消磨難捱的漫漫長夜,他的兩隻膝蓋都是血糊糊的,所以李太后很信任馮保,命其照顧朱翊鈞的生活很是放心。馮保和張居正的關係甚好,所以,由嚴謹沉穩有謀略的張居正擔任帝王師,忠心耿耿的馮保照料帝王生活起居,共同輔佐年幼的朱翊鈞。

    萬曆初,朝堂之上,首輔張居正,司禮監掌印馮保,李太后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掌權人,稱得上“鐵三角”。李太后對於兒子朱翊鈞的管教十分嚴格,朱翊鈞年幼登基為帝,李太后讓他先好好讀書,政事交給張居正等一眾大臣處理。張居正為朱翊鈞親自挑選了六位大臣擔任講師,每天為他傳道授業解惑。每天一下課,李太后就會將朱翊鈞叫到面前,親自詢問課業,讓他複述一遍課堂上老師給他傳授的知識,賞罰分明。

    而朱翊鈞也不負眾望,勵精圖治,他也十分信重張居正,全力支援張居正的新政改革,是可謂“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整個朝堂煥然一新,吏治清明。

    第二階段:君臣生嫌隙,起齟齬,皇權壓倒相權

    李太后在朱翊鈞新婚之後不久,便搬離了皇帝的寢宮。由於李太后平時對朱翊鈞管束嚴厲,她搬走了以後,朱翊鈞自己覺得已經解放了,在太監孫海的慫恿下開始胡作非為,竟然在一天夜裡因為一點小事兒,就要將兩個年輕貌美的宮女斬殺,幸而有太監孫海的提醒,才改變主意,將宮女削了發代替斬頭。可是第二天,李太后知道了這件事情,非常憤怒,竟要下旨廢了朱翊鈞,改立他人稱帝。朱翊鈞驚慌失措,苦苦相求,在李太后面前長跪不起,請求李太后原諒他。誰知李太后說,這事兒要聽張首輔的,是去是留要看張首輔怎麼說。

    張居正在太后的授意之下,向朱翊鈞上書勸諫,勸說朱翊鈞要謹慎,端正行事,接著又代替朱翊鈞寫了一篇“罪己詔”,昭告天下,向百姓道歉。

    朱翊鈞心生不滿,一代君王,竟要聽從丞相的擺佈,這就觸碰了朱翊鈞身為帝王的逆鱗。他漸漸在心裡對張居正失去信賴。

    後來,朱翊鈞在19歲左右向李太后要權,張居正也多次向李太后提出要歸權於皇帝,可是李太后對朱翊鈞說,讓他30歲之前不要想著能親政,國家政務還是要交給張首輔處理才行。朱翊鈞當時已經成年,且有較大的抱負,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對張居正心懷不滿,君臣離心。但是張居正國威甚重,他並不能輕易將張居正怎麼樣。1582年,張居正因為過度勞累而猝死,神宗朱翊鈞罷朝以示恩典,緬懷。幾日過後,朝中有人彈劾張居正舉薦的官員潘晟,朱翊鈞隨即就將潘晟撤職。在朝堂浸淫已久的大臣們,立即敏銳地察覺到了朱翊鈞對張居正態度的轉變,於是紛紛上書彈劾張居正,接著,朱翊鈞抄了張居正的家,族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下場悽慘;張居正門下的官員大多被罷黜,張居正新政改革的成果被破壞殆盡,張居正本人幾乎要被掘墳鞭屍……直到朝堂和民間的反對聲越演愈烈,朱翊鈞才停止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可見朱翊鈞真的是恨極了張居正……明朝政治家郭正域評價張居正:

    “嘉隆之際,相臣任天下之重,行誼剛方,事業光顯者,無如新鄭高公。而先後處兩才相之間,先為雲間,後為江陵。雲間善藏其用,籠天下豪傑為之羽翼,故唯唯於履尾之時,而揚揚於攀髯之際,善因時耳。彼方墨墨,此則蹇蹇,宜不合也。江陵負豪傑之才,其整齊操縱,大略用高公之學,而莫利居先。”

    張居正死後,李太后已經無力管束朱翊鈞,朱翊鈞開始貪圖享樂,消極怠政,朝堂混亂得一塌糊塗,據《明史》記載:

    “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朱翊鈞死了24年之後,明朝亡了……看起來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鬥中,是皇權勝了,但皇權勝了就代表著好的國運嗎?未必。《明史》中說,明朝亡國,實乃神宗亡國。

  • 2 # 紅黑聖西羅

    我的史觀再一次被重新整理,原來張閣老是在萬曆親政後被驅逐的,戚戰神是被殺的,張閣老竟然還成了東林黨的黨魁,多麼優秀的劇本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企兩年了,今年25,離職後很迷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