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序生

    就像陳粒曾經是二線文青的女神,她紅了,二線文青只能與之揮手再見,轉投趙雷的懷抱。趙雷如今也闊了。二線文青傻了眼,不知自己的下家何在。

    二線文青,最怕諾貝爾,最怕格萊美,最怕奧斯卡,最怕《我是歌手》。要哪個不出名的人,一下紅了,二線文青的精神偶像,便從此沒了。

    而找到下一個偶像,並不是那麼容易。

    工資在漲,但房價漲得更快。總之,二線文青和都會中產一樣,永遠在尋求價效比,永遠在尋求優越感。上升空間很小,跌落下去,卻很容易。

    每個自己人都想表現自己的個人特色,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沒什麼不好,在社會上混差異化生存也是一種生存之道!只不過我們要比別人努力一點,在和別人差異的地方做到極致,這樣才能突出自己。否則就永遠停留在二線文青這一地步了。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李鵬飛:北京林業大學治療心理學研究生,國家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春雷心理高階講師,尚德機構金牌講師,管理心理學講師,性格色彩心理學倡導者;主要擅長性格分析、職業規劃、溝通心理學,跨界整合人力資源與心理諮詢方面的知識,打造出一套“深得人心”的知識體系,可以廣泛用於日常交際,企業管理及家庭教育;培養人力資源學員上萬人,上千個企業諮詢案例經驗及企業活動策劃經驗。)

    恰巧,我也是這樣一個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反過來想想,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都有從眾行為,“哪怕是一條險路,走的人多了,也就不覺得危險了”,所以“和大家一樣”是最安全的。而且,如果不和大多數人一樣就會被認為是異類,為了得到認可,還是要“和大家一樣”。

    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著悄然的改變。

    所謂的“異類”是什麼樣子的呢?比如高齡不婚,婚後不育、喜歡同性等等。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社會性的大問題,把目光收回來,說些小事:不想和別人穿同款衣服,梳同款髮式,用同款工具。或者再抽象一層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願意和別人一樣。

    綜上所有的行為,都是和別人不一樣的表現,但是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些行為也都漸漸在被人接受,說明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轉變,一個從求同到求異的轉變。“求同”是在社會不發達狀態下,大家抱團取暖的一種現象;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尤其網際網路的崛起,使得這種“求同”狀態被瓦解,現在如果你和別人都一樣,絕對是無人關注的,只有儘可能發揮你的長板,做到與眾不同,才會博得掌聲。

    總是想和別人不一樣的人,在他的潛意識裡蘊藏很強的創新意識,只是沒有好好的發現加以利用。可能是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被冠以“特立獨行”,也可能是還沒有衝破傳統思維的禁錮,認為“隨大流”才是安全的,是好的。

    上面說的是好的方面,當然這種心理也要避免兩個方面的極端:第一,如果事事都不想和別人一樣,那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心理疾病,因為正常的生活作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事情還是要和他人一樣的,否則反“自然”的狀態是無法生存的;第二,不想和別人一樣,是因為看不上別人,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有問題的,對自我認知的不清晰。

    不想和別人一樣,說明你是這個社會中的“少數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開啟你的手掌,看看是否有真理存在,如果看不到的話,還是開始學著“求同存異”吧!

  • 3 # 周初東

    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是什麼心裡?答:只有這兩種類形的人,頭腦才會產生和別人不一樣的心裡?第一種型別:就是天生有自卑心的人,心裡總覺得不如別人,所以就處處躲避著人民,一個人孤獨地在一起,生怕和別人在一起發生爭吵,沒有人家強硬,這種人屬於沒自信?所以就總是不想和別人一樣。

    第二種型別:就是屬於一種時髦前於有個性的人,因為在他頭腦裡總想跑在別人前面,為大家不同,不管是想事做事,總想跟別人不同不一樣,比別人有點特色,有點個性,不喜歡隨大眾。比如說:他穿的衣服都喜歡穿出自己的特色,有人穿過的,他就不想再穿他一樣的?這種人屬於是一種有自己,獨特想法為個性的人,總是想跟別人不一樣,他心裡才舒服。

  • 4 # 牽手追夕陽58

    我也是這樣的人,我都說我是另類,不喜歡跟風隨大流,親戚說我是東南向(給我面子,認死理,有點二的意思,)觀點與別人反的,如從不相信迷信,不要求子女多有用,只要天天看見(網上報道女孩去美國學習,人沒了)子女大了不要管太多,飯菜份量不要大,品種要多,在家可以小氣,出門不要省,。。。。。好多事雖然別人不入耳,但結果與我說的一樣。我想可能與自立有關吧,做事從不與人商量,自己認定的堅持幹,偏偏不然,我認定的事都辦成功了。這種心理可能與自立自強的自信心有關。

  • 5 # 首席柯小吉

    謝邀請。人與人之間存在共性,又各自獨立,所以有個性,想跟別人不一樣是正常的。就比如我,有什麼熱劇上映,各大媒體各種推,全華人民各種看,但我就偏不看,寧可與他人聊天時沒法跟上話題。想和別人不一樣是對的,千篇一律沒什麼意思。不過要記得,不能苦了自己。這樣的做法只是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並不等價於過得更好。所以如果感到辛苦,可以適當妥協。

  • 6 # 吉恩瀚棠

    總想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一種喜歡標新立異的心態。標新立異、特立獨行、鵝立雞群,不走尋常路——這些都沒有不好。

    做人嘛,就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就應該彰顯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與眾不同的氣質。

    雖然,有時候,外表和行為在別人眼中顯得很另類很特別,但不要忘記——全世界只有一個你!何必活成泛泛大眾的樣子,何必淹沒在人群之中?做人,就要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只有保持住自己的風格和個性,並不斷追求卓越,才能夠脫穎而出和出類拔萃!!

  • 7 # 挖掘機中的戰鬥機

    一般來講,不想和別人一樣是一種創新思維的體現,但是這種體現不能完全覆蓋在整個生活中,否則極有可能會鑽牛角尖,一直困死在一個領域。

    因此,有這種思維值得稱讚,但也要建立在充分考量別人的思維和方式的前提下,看看別人的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不能一味只想和別人不一樣就完全否定他人的想法。在充分觀察和了解之後,在用自己的思維考慮一下,總結更新一下,或許會對你的進步更有幫助。

  • 8 # 常景泓

    謝邀一般說有這種心結的人都是內心比較好強,喜歡標新立異,鋒芒畢露。這是一種性格,不是心理疾病,所以不要擔心,但是這種性格人很難與人相處,總是傷人於無心,很難教到知心的朋友,心直口快,說話不經過大腦是擁有這種性格人的基本特徵,通常都有一副熱心腸,喜歡打抱不平,內心也比較善良,在此我建議把心放寬一些,試著去接納別人,有時候胸懷也是需要鍛鍊的,把自己的性格收斂一下,我相信會有不錯的收穫,朋友也會比較多的。如果是在生意場上或者是在職場上,有自己獨立的性格,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與別人苟同,這樣的人是具有領導能力獨立創業的人,因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絕對排除個人自我任性,任意妄為性格。

  • 9 # 衣上雲

    在我看來,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錢。你有多少錢就能辦多少事,住在什麼位置,生活質量如何,從生到死,人與人的不同就是錢的多少而已。

    所謂追求卓越或積極上進,不過就是追逐名與利的過程。想過得好罷了。每個人都想表現得與眾不同,但心理上都是大同小異、殊途同歸的。基本上都落於名與利的俗套。

    當然這世上真的有與別人不一樣的人。比如,格里戈裡·佩雷爾曼。他的特別不僅在於他在數學上的天賦與成就——他解出了龐加萊猜想,世界上的數學家們用兩年時間才看懂。而在於他拒絕了一切榮譽與獎金,他對名利表現出了外星人一樣的不屑與藐視。這才是本質上與其他人的區別。這個世界是個名利場,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它。要與眾不同,除非你追求的成果與名利無關,只關乎你身心與靈魂的極致與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歐洲為何不能像秦朝一樣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