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吃早餐很嘻哈

    在寶寶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寶寶兩三天,甚至四五天不排大便也沒有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黃色軟便,沒有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攢肚。

    寶寶便秘有什麼表現呢?

    1.寶寶拉臭臭時表情痛苦,排便困難,便便像羊屎蛋蛋特別幹、硬;

    2.寶寶拉臭臭時特別用勁,臉都憋紅了,還特別疼,反覆好幾次才能拉出來,便便顏色偏黑;

    3.寶寶的便便雖然是條狀,但是一個個球狀大便粘一起的,而且好半天費好大勁才能拉出來;

    4.寶寶屁很臭,食慾也很不好,總是3天以上才拉一次臭臭,脾氣還比較急躁。

    有的寶寶雖然2~3天才拉臭臭一次,但是排便很順利,沒困難,我們也不算為便秘。這個是屬於孩子個體差異,家長們也不用太過擔心。便秘的區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寶寶拉臭臭是不是困難。

    便秘可不像感冒發燒,來得快來得急,來的還猛烈,能夠引起家長們高度的重視,便秘它是長期積累出來的,很多家長都會忽視,等到寶寶已經便秘比較嚴重了才開始慌張。

    便秘不僅對寶寶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讓寶寶食慾降低,還會阻礙寶寶的身體發育,長期便秘,體內毒素長期積攢,會損傷寶寶腸道自身機能,引起更嚴重的身體問題。

  • 2 #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每一個寶寶的排便頻率會有差別,一些寶寶可能每天排便多次,而一些寶寶可能幾天排便一次。只要寶寶的大便性狀及量基本正常,寶寶進食、精神狀態以及體重增加等均無異常, 就不需要處理。

    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攢肚”的現象,雖然幾天排便一次,但是進食、精神狀態以及體重增加等均無異常,大便也不幹不硬,排便的時候也不是特別費力。因此不要以兩次排便時間的間隔長短作為便秘的診斷條件。

    如果寶寶出現這些情況,就要考慮可能是便秘了:

    1、排便次數比平時減少(一週少於3次),大便總量少、乾燥;

    2、排便困難,很費勁,甚至肛裂;

    3、食慾減退;

    4、腹部脹滿、腹痛等等。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每天都會有少量大便排出,但是大部分還是積聚在腸道里面,這種情況也屬於便秘的一種。

    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腸管肛門器質性病變、腸管功能紊亂引起的便秘,通常須由外科手術矯治;一類屬食物性、習慣性便秘,絕大多數的嬰幼兒便秘都由後者引起。

    寶寶便秘的可能原因有:

    1、腸管肛門器質性病變:肛門直腸畸形(閉鎖或狹窄),肛裂,腸梗阻、腸套疊等。

    2、腸管功能紊亂:先天性巨結腸,各種慢性疾病引起的生活能力低下,肌肉神經疾病,脊髓病變等。

    3、食物性:食物攝入不足,食物結構不均衡,乳母和寶寶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多,精細食物多,纖維素及水分不足等。

    4、習慣性:生活不規律排便習慣未養成,環境改變導致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長期抑制便意,長期濫用瀉劑或灌腸等。

  • 3 # 睿爸育兒

    寶寶正常的大便一般是這樣的,母乳餵養寶寶,其的大便一般呈黃色或金黃色,由於水分含量較多,軟如膏狀,一般不成形,略有酸味,但是沒有臭味;人工餵養的寶寶,其大便質地硬些,基本成形;輔食新增後的寶寶,成形且變硬,基本接近於成人。至於寶寶大便的次數,由於個體差異,沒有嚴格的次數規定,只要寶寶大便性狀正常,生長髮育正常,無其他不適,家長別太在意寶寶的大便次數。一般來說,每天2-4次,甚至多大5-6次,均屬正常現象。另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寶寶平時大便的次數如何,次數別突然變化很大,都問題不大。

    不過,由於寶寶的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加上家長餵養不當,很容易引起排便紊亂,出現便秘的現象,便秘也是育兒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寶寶便秘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屬功能性便秘,比如:寶寶飲食不當、睡眠不規律、沒有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都會出現便秘。這一類便秘,一般經過調理可以痊癒;另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透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癒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寶寶便秘都是功能性便秘。如果大便次數突然明顯減少,且大便乾燥,寶寶排便時費勁,那麼家長在餵養過程中應引起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便秘了,應對辦法:益生菌+纖維素。即以給寶寶吃些媽咪愛,同時給寶寶吃些水煮青菜,或富含纖維素的果蔬,有助於改善寶寶大便。另外,你可給寶寶予以輕柔地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以助寶寶排便。

    其實,應對寶寶便秘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重在預防。日常讓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飲食搭配合理,每日食物中魚、肉、蛋與穀物的比例要適當,清淡飲食,忌油膩,另適當吃些富含纖維素的果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社會實踐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