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凍媽媽醬
-
2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孩子和爸爸親,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有血緣關係啊。有些孩子和爸爸親,是因為爸爸可以給他不一樣的成長體驗,如果有的媽媽不允許他從好處往下跳,不讓他隨便在地上爬來爬去,以為有危險不乾淨,但是爸爸可能就不會,可能還會和他一起瘋。所以,有些孩子就特別喜歡和爸爸在一起。還有的孩子平時媽媽要求嚴格,而爸爸就相對寬鬆,孩子和爸爸一起就比較放鬆。所以願意和爸爸一起。
其次,孩子和爸爸親,但是也並不是都是和爸爸更親,也要分情況分家庭。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很多孩子都是和媽媽更親,因為媽媽是主要的照顧人,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等。越是孩子小,越和媽媽親的比較多,但是後來爸爸的作用就會越來越明顯。這個時候,孩子和爸爸也會更親。
最後,不管孩子和誰親,都是自己的孩子。和爸爸親,更說明這個爸爸做的不錯。
-
3 # 一夕一晨
如果孩子能和爸爸更親的話,我其實是挺欣慰的,一點都不會嫉妒。因為老公常年在外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特別少,每年就能回家30多天,有的時候還要出去和朋友聚會,或者說回老家看看老人,和孩子一起的時間就更少的可憐了。
所以孩子爸爸在家的時候,我儘量創造他倆相處的時間。但是有時候也會特別笨拙,不知道怎麼給孩子相處。老公就會跟我抱怨,你一定不能讓我對孩子兇,本來我們的親情就岌岌可危,要再兇,孩子給我就更不親了。所以紅臉都是我來扮演,這樣分工也挺好的,我也希望孩子能對爸爸有所期待,能在爸爸的陪伴中感受到爸爸的愛意,不會爸爸的常年缺席而生疏。
-
4 # 那抹火焰藍
有一句歌詞是這麼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沒錯,孩子在媽媽懷裡就是個寶貝,一般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媽媽生活在一起,而爸爸則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
都說父愛如山!爸爸,只有在工作之餘,才能有時間跟孩子互動,陪孩子玩一會兒!
然後,作為人類,我們對新生事物有特殊的好感,而爸爸這個角色,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新生事物,每天見面時間少,而在一起的時間,都是爸爸全身心投入陪伴孩子的過程!所以孩子特別享受這一過程,而覺得孩子跟爸爸更親!
我是軍嫂,孩子出生快五個月了,孩子一共見過爸爸3次,一次一個星期!孩子爸剛回家的時候,孩子還不要跟他處,但是一旦熟悉以後,看到爸爸就笑!害得我羨慕妒忌呀!
-
5 # 阿喵來了
因為爸爸會帶給孩子一個全新的世界呀。
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孩子就偏好新奇有趣的認知方式,單憑這點來說,爸爸比媽媽有天然優勢。
而且爸爸帶孩子的時候,會比媽媽少說很多很多的“不許”,“不行”,“不要”之類的話,而是鼓勵孩子多去動手實踐。這對於對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摸一摸看一看的孩子來說,絕對是個重大利好呀。
爸比慢慢的情緒更加穩定。同樣是批評,爸爸們偏向就事論事,而且很少喋喋不休,這也是孩子偏愛爸爸的一個重要理由。
爸爸比媽媽的運動能力一般也會更好。孩子跟爸爸在一起時,可以更多的跑、跳、瘋玩,相應的,也會獲得更多的歡樂。
回覆列表
很多媽媽都會嫉妒孩子和爸爸更親。
其實,孩子和爸爸更親是很自然的。因為,在一般家庭中,擔任主要養育人角色的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主要養育人不僅需要養育孩子,同時還肩負著給孩子立規矩和管教的責任。而爸爸往往不負責管教的部分。
管教意味著約束和束縛,自然會令孩子感到厭煩,所以孩子會傾向於跟爸爸更親近。
作為主要養育人的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兩個字:傾訴。
對孩子說出你的感受。可以選擇在睡覺前,用一種輕鬆的語氣,告訴孩子,“剛才看到你和爸爸玩得好開心,我都有些吃醋了呢。”
把你的真實感受明白無誤地講出來,讓孩子領會到媽媽也有脆弱無助的地方,讓孩子瞭解到“媽媽是希望我回應她的”。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不一樣的一種體驗。
同時,當我們把這種不平衡的心態講出來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尋求理解,也許不會立刻帶來改變,但是可以給自己一個傾訴的可能,而不是壓在心裡。
對老公也可以講出來。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用閒聊的方式跟老公談談自己的感受,做一些分享,並非向老公尋求解決方案,而是給自己創造一個分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