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卿

    關於留守兒童的問題,一提起來滿是傷痛和眼淚。從小是留守兒童,長大成人後該怎麼和父母相處呢?我想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態度的問題,是不是一定要和父母處好關係?父母迫於生計出去打工數年,小孩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十幾年,現在長大了,也能出去打工或是上大學了。孩子基本能自立了,要不要和年邁的父母處好關係?答案是“要”,還是“不要”?不要,這好辦,就當自己是孫悟空,從大山下蹦出來的,不是父母生養的,不要打電話,不要和他們聯絡;父母打電話也可以不接——你可以忽略父母,但不能仇恨和敵對,比如在電話中吵架,他們沒有錯。既然已經從留守的歷練中長大,今後的路也不難走,但要自強不息,不要走歪路走邪路。如果是要和父母處好關係,那看下一步。

    其次,怎麼和父母處好關係?其實不僅是留守兒童,很多獨生子女在青春期之後,仍然和父母難以相處,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

    第一,想想自己是怎麼來的?人不是猴子變的,是父母生的養的。如果沒有父母外出打工,年幼的孩子怎麼能解決吃喝生計問題?還能有穿衣和上學的保障嗎?而這一切不正是自己成為留守兒童的原因?只不過是父母做了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們有錯嗎?所以,不要怨恨父母,更不要仇視父母——因為你長大了,而正是父母外出打工養大你的。

    第二,和父母多聯絡,但前提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父母溝通時多一些噓寒問暖,說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比如鄰居家的小妹結婚沒有,或是自己的朋友去洗腳被警察抓票了啥的,千萬不要就某一件事——尤其是關乎自己的事,討論對錯。一旦有分歧或事吵架的苗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換個話題。

    第三,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上進、要努力,不要沉溺於網咖和泡麵,把自己的本份做好,是學生成績要最好,是工人產品要最好——做到比別人更好,改變自己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如果自己有出息了,哪怕你不和父母聯絡,父母心裡都是暖洋洋的——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對他們是某大的鼓勵,這也是報恩的最佳方式。

    最後,還要正視自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不要有自卑的心理陰影。其實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還有大多數的獨生子女一樣,童年都是在特定環境下成長的,並不比其他孩子缺少什麼,反而更有獨立和自強的心理優勢,也許將來的路比別人更好走!

    最後的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留守兒童幸福快樂,也祝願所有外出打工的父母健康!

  • 2 # 應作如是觀

    留守兒童,和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聯絡少,都渴望愛與被愛。所以,長大後要想和父母處理好這種童年留下的陰影,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相互理解和尊重

    對於孩子說,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裡,心裡肯定會有怨言。但是,成年了,就一定要學會理解父母當時的選擇。他們更多的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讓爺爺奶奶照顧孩子,自己在外掙錢養家餬口。不管他們的陪伴是否達到了自己的心理需求,這些年他們在外也經歷了太多風雨險阻。作為孩子,一定要學會理解父母的苦衷。只有從內心理解了這種付出,才會慢慢接納自己的父母。

    2.不要一味地排斥父母的關心

    父母心理對留守的子女肯定有虧欠之情,也想和子女重新建立感情的聯絡。不要一味地排斥這種關心,給他們彌補的機會。有些時候,只要先從心裡放下戒備,感情的聯結也就順理成章了。

    3.學會與父母溝通

    以往被生活所迫,和父母缺少了聯絡和溝通。現在有時間了,就要學會溝通。溝通的多了,感情慢慢也就變好了。

  • 3 # 十二橡樹莊園

    謝邀。留守兒童從小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相較於其他兒童,比較少,因此和父母相處會有諸多的不習慣不適應。但我認為和父母相處還是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其一:父母外出打工是迫於生活,不得已,為了養家餬口,如果父母有條件和兒女共同生活,是絕不願和兒女分離的,因此要體諒父母。其二,由於相處時間較少,父母子女之間在生活和思維方式上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不習慣,這個時候要善於溝通和理解。如果是家務事情,做兒女的要勤快,多幫助父母,多打掃衛生。如果是經濟問題,兒女經濟獨立了,要給予父母支援,讓他們安度晚年;如果經濟沒有獨立,要注意節約開支。家庭中比較大的事情,要多和父母商量。總之,父母外出年輕時外出打工很不容易,很辛勞,不論家庭裡面發生什麼事,要多尊重父母,為父母分憂,但也不是愚孝,如果父母思維中有特別錯誤的地方,也要委婉指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斑馬思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