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豔豔育兒說

    隨著歲月的流逝,孩子在漸漸地長大。孩子在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孩子的行為問題也不時地困擾著父母。我們如果仔細剖析孩子的問題,就不難發現孩子的問題多是由父母造成的。面對幼兒的需要,很多父母都是不假思索地給予滿足,從未思考幼兒的需要是否合理。

    面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很多父母無條件滿足,從未考慮可能產生的後果。父母的溺愛,為孩子提供了百依百順的生活環境父母的讓步、遷就,使孩子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形成如今的任性。

    當幼兒任性時,家長應該怎麼辦?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幼兒任性的確讓家長深感頭痛,甚至束手無策。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任性的幼兒呢?下面向家長介紹幾種方法:

    1.轉移法:當幼兒任性時,家長千萬不可跟幼兒對著幹,因為這樣做只會使幼兒越來越犟。家長可以讓幼兒玩他平時最喜歡的玩具,或者和幼兒起做一些有趣的遊戲。這樣做會轉移幼兒大腦皮質的興奮點,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家長可以等幼兒情緒好轉後,再跟幼兒講道理。

    2.預防法:家長應注意觀察幼兒容易在什麼情況下任性。一些幼兒經常在逛商場時任性,非要買大堆零食才肯離去。那麼在下一次逛商場前,家長應事先與幼兒約法三章:

    只許幼兒挑選一樣他最喜歡的零食,如果幼兒答應,就帶他逛商場;如果幼兒不答應,就不帶他逛商場;若幼兒按照事先的約定做了,家長要及時表揚或獎勵幼兒。

    3.自控法:當幼兒任性、哭鬧時,尤其是提一些過分的要求時,家長切不可心軟依從,否則會助長幼兒的任性。這時家長可以不理睬幼兒,任其哭鬧。時間一久,一些幼兒感到自己哭鬧也沒有用時,便會停止哭鬧。這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安慰幼兒,並給幼兒講道理。

    4.激將法:幼兒多爭強好勝,不服輸。當幼兒任性時,家長可以故意讓他與動畫片中的人物或身邊的小夥伴比賽,讓幼兒在“我一定比他強”“我也能做到”的心理作用下剋制住任性。家長要趁機表揚、鼓勵幼兒,強化幼兒好的行為

    5.搭梯法:當幼兒任性時,家長可故意說:“寶寶是跟媽媽鬧著玩的。”“寶寶是在做遊戲,不是真的。”“我們的寶寶才不會這樣呢。”或者對寶寶說“寶寶一直很聽話,過一會兒就好了。”利用幼兒心理上的轉換,達到讓幼兒剋制任性的目的。

    幼兒脾氣大,家長應該怎麼辦?

    幼兒發脾氣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如果幼兒經常發脾氣,則不利於幼兒擁有良好、穩定的情緒和養成健康的性格。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對待愛發脾氣的幼兒呢?

    1.家長要規範自己的言行。

    想要孩子有正常的情緒,少發或不發脾氣,家長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如果家長經常當著幼兒的面大喊大叫、罵人扔東西,就等於在用行動錯誤地引導幼兒。只有家長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才能為孩子營造溫暖平靜、互愛的氛圍。這是控制幼兒發脾氣的前提。

    2.採取冷處理。

    一些幼兒發脾氣主要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讓步。如果幼兒發脾氣時所處的環境比較安全,家長可以置之不理,比如轉身走開、繼續談話或幹自己的事。過不了多久,幼兒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在發脾氣時,可能會轉身幹別的事。有了幾次這樣的體驗後,幼兒自然會領悟到,發脾氣是不能實現自己不合理的要求的。

    3.轉移注意力。

    當幼兒發脾氣時,家長可以迅速轉移幼兒的注意力,避免幼兒的任性發作。比如家長可以對幼兒說:“你看,樓下有這麼多漂亮的大汽車。我們一起出去看大汽車好嗎?”由於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幼兒的關注點會很快被轉移。

    4.適度懲罰。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家長可以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用心平氣和的口吻向孩子提出警告,表達自己的失望。同時,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比如,家長對孩子說:“因為你剛才發脾氣了,表現不好,今天下午就不能看動畫片了。”但是,家長要掌握好處罰的分寸,不能過於嚴厲,以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產生怨恨的情緒。

    5.幫助幼兒學會正確表達情感。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給幼兒自主權,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教養觀。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談心,傾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和體諒孩子的感受,儘量避免激起孩子的憤怒要告訴幼兒,當心中不悅時,他可以向別人傾訴,也可以用運動或唱歌等方式來進行排解,亂髮脾氣是不正確的。

    6.運用幽默。

    當幼兒發脾氣時,家長的幽默往往能起到使幼兒破涕為笑的作用。比如,家長可以對幼兒說:“你看,你哭得臉都髒了,多像一隻不講衛生的小花貓呀。”幽默可使家庭充滿歡樂和愉快的

    氣氛。這種氣氛有助於陶冶幼兒的性情。

    幼兒不合群,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些幼兒在去幼兒園之前,整天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成人打交道,很少有與同齡夥伴接觸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加上在家庭中的特殊優越地位,很容易孤僻、不合群。面對這類幼兒,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改變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家長一味地遷就幼兒,對幼兒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勢必會讓幼兒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壞習慣。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求同伴順著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顧及同伴的感受,勢必會引起同伴的反感。因此,家長應當教育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養成尊重別人、謙讓的好習慣,使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體會到快樂和友誼。同時,家長要讓家庭和睦,與鄰里和平共處凡事禮讓三分,使幼兒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中學會關愛別人。

    其次,指導幼兒積累交往經驗。家長要鼓勵幼兒走出家門,多與同伴交往。教育幼兒見到他人時要問好,分手時說再見,使幼兒與周圍的人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係。多帶幼兒到公共場所遊玩,讓幼兒懂得玩什麼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秩序,比如玩滑梯要按順序上下,不能插隊,以免擠倒其他小朋友。

    家長還應鼓勵幼兒經常邀請小夥伴到家中做客,幫助幼兒學習如何熱情地招待小夥伴,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避免發生爭執,如何與小夥伴分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在廣泛的交往中,幼兒可以逐漸培養協調朋友間關係的能力,瞭解自身和朋友的性格特點,懂得如何剋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情緒,學會與朋友協作,解決衝突,逐步增加交往經驗,避免因缺乏交往經驗導致的不合群。

    最後,要妥善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糾紛。幼兒之間發生爭執、吵架是很自然的事情。家長不必過於緊張或馬上進行干預,可以讓幼兒自行處理。多數幼兒過一會兒便會與小夥伴和好如初。

    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時,家長應當搞清雙方的情況,明辨是非,協助解決,不要隨便批評一方,或讓另一方妥協。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幼兒能明白與人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比如怎樣做會讓小夥伴願意和自己玩,如何與小夥伴和睦相處。

    總之,對待幼兒既不可嬌慣、百依百順,也不可過分限制,以硬對硬。對於幼兒合理的要求長應當滿足;對於幼兒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不能遷就。家長應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相應的方法,讓幼兒逐漸改掉任性的毛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求夢想的路很難,不想放棄,但又難以堅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