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實教育
-
2 # 及第優選生涯規劃郭歡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國家在工程方面的人才,主要特點就是在高校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由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注重提高和強化學生的功能能力,首批入選高校61所,二批入選高校133所,三批入選高校15所,每個學校側重的專業方向不同。在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一些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高校兼職教師,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企業與高校共建實踐教育中心,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高校卓越班,可以理解為各個入選卓越計劃的高校在培養自己優勢工程學科學生時採用的班級的名字,例如長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卓越班,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班。學校卓越班的招生方式略有差異,有的院校是直接按照卓越班進行填報的,有的院校則是入學之後再進行選拔。無論採用哪種選拔方式,與普通的班級相比,卓越班在師資配比,就業指導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卓工計劃”或“卓越計劃”,全稱“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的專案。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向創新型國家轉變,未來需要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型別工程技術人才。“卓工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旨在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中國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o “卓工”院校名單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陸續公佈了三批參與“卓工計劃”的全國高校名單。上海地區的參與高校目前共有12所,如下:
第一批(2010)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第二批(2014)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電機學院
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卓工計劃”專業的突出特點是採取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由此強化學生在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創新能力。這對於學生來說意味著(1)包括課程和實習在內的修業內容分為校內和企業兩個部分,學生在校內和企業(工程)現場分別完成相關修業內容。(2)面對的授課老師有不少來自業界。部分院校採取校內和校外雙導師制。(3)教學方法更多采用CDIO、專案式教學等工程領域方法,創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更高。
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其卓工計劃採取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即3年時間的在校學習和1年時間的企業學習。企業方面負責的培養方案又涵蓋校內的實習實驗課程和企業現場的實習實踐。企業現場階段的培養則按步驟劃分為不同的模組,包括企業工程教育,專業特色實習,現場工程實驗,專業綜合設計,累計40周時間。
新工科建設o 什麼是“新工科建設”
教育部於2017年印發了《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案的通知》,“新工科”概念正式落地。入選這份名單的新工科改革專案共計 項,總體上被分為綜合改革和專業改革兩大種類,從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等各方面推動新工科學科建設。
o “新工科”新在哪?
所謂“新工科建設”,就是為應對新的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挑戰,改革原有的工科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需求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跨界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它是“卓工計劃”的進一步深入。新工科主要新在:
· 新產業要求新學科、新知識體系、新培養體系
· 建設新專業,改造老專業
· 工科與其他學科的跨學科人才培養
o “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專業
在此背景下,從2017年開始,各地高校爭相開設新工科相關的新專業。上海地區高校新設的相關專業如下:
o 跨學科培養,數理基礎要求更高
與傳統的工科教育相比,新工科新在行業特點,新在人才要求,新在培養思路。因此,未來的工科專業培養無疑將越來越突出對新形勢的因應,建設新學科,調整傳統學科。其突出特點是,要求培養的人才有更廣闊的學科視野,有更紮實的數理基礎,甚至有跨文化的溝通和問題解決能力與經驗。下面,我們透過上交的“工科大平臺”培養模式管窺新工科之“新”。
· 1.5+2.5模式:前1.5年為平臺培養,後2.5年為專業培養。
· 平臺培養期間2次專業選擇機會 (大一預選和大二分流)
· 工科大類招生,提前批次錄取
· 目標是“目標是打通機、電、船、材等工科學科人才培養方案”
· 覆蓋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航空航天學院等最多8個學院23個專業。
· 對比非平臺專業,培養口徑更寬。相比非平臺學生,平臺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課程涵蓋了更廣的學科範圍。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平臺學生除了本專業的課程外,還需要修習包括生物學、化學在內的其他一些學科的基礎課程,從而保證其視野。同時,這也相當於對平臺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結不論是“卓越工程師”還是“新工科”,這些計劃的實施毫無疑問將越來越提高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和標準。對於修業學生在基礎知識架構、學科視野、創新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都將超越傳統工科教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理解這一變化趨勢,是成為“面向未來的工程人才”的起點。當今科技發展和產業更新的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一時的跟風不能保證可以在一個領域長久立足,能夠自主學習、擁有主動探索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才能夠成為未來工程領域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