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老八一槓I

    中國古之變法,幾乎都已失敗而告終,即便變法得以留存,但主持變法之人卻難得善終。究其根本無非“利益”二字,所謂變法變的雖然是法,但實質上改變的是利益分配規則。故此必然早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撲,在新的利益集團沒有形成之前,舊利益集團會千方百計阻撓變法。即便新的利益集團形成依然會將法變的對自己有利,所以主張變法的人都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 2 # 歷史研習社

    王安石變法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針對它的失敗原因從古至今也是爭論不斷,而青苗法無疑是許多學者筆下的明星。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中的重要部分。它類似於近現代政府開辦銀行,貸款給急需錢糧的民眾以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樣既可以起到宏觀調控作用,同時也可以打壓民間高利貸,緩解社會矛盾,政府最後還能透過貸款利息盈點利。想得非常美,也非常超前,不過可惜,這場理念先進的經濟改革最終還是狼狽收場。首先國家高層內訌不斷,致力於懟變法的反對派就不說了,即使是王安石的陣營中也少見團結,多有分裂。呂惠卿和曾布可以說是變法派中的支柱,而二人都是富於政治野心的人物,在取得權力之後無不以往上爬為己任,排擠異己、結黨營私、拍皇帝馬屁、惡意中傷他人這些事都沒少幹。二人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如同仇敵,連神宗也不得不對曾布說:“惠卿不免共事,不可與之喧爭,於朝廷觀聽為失體。”法令、法規固然重要,但法令、法規都是人執行的,如果沒有變法派人士的齊心協力和相應的高素質,再好的變法也只有變質的份。另外,不僅橫行的腐敗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此法還滋長了新的腐敗,人民反而要面對更多的剝削。當時的鄉民為了得到貸款,首先要花錢請書吏填申請書(很多人不識字),然後再拿到衙門提出申請,官吏們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少要打點費,尤其是貸款多少完全由老爺們決定。雖然變法規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經過中間貪官汙吏的層層敲詐盤剝,最後民眾要還的實際利息竟達到原先設定的三十五倍。可見明明構想的是仁政,但最後卻變為苛政,致使民心大失。除了腐敗,青苗法對於國家政府的社會職能也造成了破壞。在青苗法之前,國家設定常平倉和惠民倉調控糧價,政府在豐年買糧,災年賣糧,以避免糧價過高或過低,也有益於抵禦天災,方便在困難時刻救濟災民,這對社會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到了王安石這裡,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常平倉和惠民倉的錢糧挪作放貸的本錢。兩倉失去了救濟的資本,使政府難以履行救助之責,所以後來不得不規定要留下一定數額的錢糧以備救濟,不能都用在青苗法上。平心而論,在解決困難民眾燃眉之急方面,青苗法確不如常平法,也無怪該法面臨了那麼多反對意見。青苗法惹惱的可不止是百姓中的弱勢群體。在實施過程中,為了獲取收益,減少風險(畢竟很明顯,借給貧民的錢八成是收不回來的),很多富戶都被強制攤派貸款,這與其濟貧抑兼併的目的背道而馳。青苗錢本是常平倉和惠民倉的,強貸給富戶就是在擠佔本可以貸給貧民及實施救濟的錢糧。結果搞得缺錢的人拿不到錢,不缺錢的人卻拿著硬塞到他們手裡的錢,兩邊都不高興。再說了,用高利貸的形式去搜刮鄉村上等戶和城裡有資本的人家,在民間引起了更大的怨氣不說,與國家的地位和政府的職能也是極不相稱的。如果再深入想一想,青苗法的失敗實際反映的是當時的政治制度無法跟上超前的經濟改革。這項經濟改革頗為先進,但是任何制度都無法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而存在。北宋發展得再怎麼好,也依然無法改變其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國家,是無法容下資本主義色彩這麼濃郁的措施的。而且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政府是在濫用自身職能,過度插手經濟事務。在該法實施的過程中,具有行政權力的各級政府擔任了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並沒有建立相應的獨立經濟機構,這不僅使得金融事務的“純潔性”無法保證,還加劇了貪腐行為。所以,怎能不失敗呢?

  • 3 # 螞蟻不線上

    簡單的講,王安石低估了行使青苗法的難度。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可能實施青苗法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手不夠,沒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封建社會里放高利貸,對農民進行剝削是兼併的一個主要手段。如果政府做成了這件事情,簡直就是在挖地方勢力的根,土地兼併,並不是說買土地,而是透過種種手段使農民破產,然後低價兼併,強行買的話,別人是不會賣的。既然如此,那麼這件事情上的反撲就很嚴重。王安石沒有建立人才隊伍,那麼這件事情百分百是失敗的,如果我在宋朝的話,我也會反對青苗法,因為青苗法根本就不可能正常實施。政府的力量貫徹不到鄉間,那麼鄉間就只能任由土豪隨意解釋法律,也就是所謂的鄉賢。這種情況下,頒佈的法律越複雜,他們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間就越大,對小民的傷害就越深。我記得忘了在哪看過,海瑞在治理民間的時候,遇到大戶和小民爭訴訟,只要證據不是十分明確,那麼無條件的偏向小民。我記得還有腦殘質疑海瑞傻。小民根本鬥不過大戶,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根本就不敢走上公堂。

  • 4 # suduri

    把放貸款這事交到唯政績、私利是圖的封建官僚手裡,就算是良法美意,也得變成禍國殃民之具。地方官為了討好朝廷裡得勢的變法派,青苗錢貸方自然要轟轟烈烈,多多益善。問題是,農民不是家家都窮,也不是年年遭災,有的需要借青苗錢週轉,有的不需要。但到了官僚手裡,就變成了你借得借,不借也得借的亂攤派。許多農民非但得不著好處,反而要背上利息負擔。同時推行的農田水利法也一樣,想讓農民集資搞工程,交官僚手裡又變成了橫徵暴斂。再有保甲法,讓各戶出人練武,但刀槍弓箭還得逼農民自己買。又逼著老百姓給軍隊白養馬匹。弄了半天,國家的財政收入是增加了,軍備負擔減輕了,但百姓的負擔卻大大加重,怨聲載道。如果全宋朝的官都是王安石,這新法大有可為,但問題是王安石只有一個,其他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唯利是圖、中飽私囊的貪官、庸官,再好的經也能給你唱歪。

  • 5 # 程式碼塊

    王安石在史書中一直都是民賊!從來沒有人拿他當偉大的改革家!要不然張居正改革怎麼沒有學王安石啊!王安石的方法與現在的無差,都是在與民爭利!都是形成各個行業中的壟斷!然後曰為改革!實則民賊也!

  • 6 # 胡觀世事

    青苗法比較超越,既有金融功能、又有現代國有企業功能,在北宋那個1000多年前的時代就顯得非常另類。所以我覺得王安石的青苗法失敗有三個原因:

    第一、當時中國農村和基層不具備發展現代金融的信用和技術體系。中國的老百姓在今天建立信用體系都需要很大的努力何況是那個時候。所以開展國家借貸那是一定要賠的。

    第二、缺乏人力資源。王安石的出發點再好,也需要下面的人一層層貫徹實施。以當時的環境根本不具備這樣的人力資源,基層更是腐敗和盤剝嚴重,老百姓會在青苗法實施中遭遇到很大的剝削,會使得這個政策執行起來惹怒很多人。

    第三、輿論環境在當時還是被主流儒家所掌握,青苗法的核心是要增加農村產出,政府透過稅收增加財政收入,可以富國強兵。但是這與儒家不輕易言利的邏輯就有衝突,所以王安石的改革會遭到司馬光這樣的保守人物強大的攻擊。

  • 7 # 紀巖松

    要想了解變法為何失敗,必先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變法要義。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是理財,理財的核心,一是發展生產,將蛋糕做大;二是抑兼併,將官紳豪強富賈的部分利益轉移到政府,重新分蛋糕

    青苗法正是其中的典型。它的主要內容很簡單,農業社會靠天吃飯,有豐收和青黃不接的時候,要麼糧食價格太低使得穀賤傷農,要麼農民吃不上飯,怎麼辦?

    地主富商會出面,借糧借錢都行,只要你以地裡的青苗做擔保,到時給高點利息就行。如果到時還不上,你的土地我要了。

    這就是高利貸,這就是土地兼併。

    王安石就是要抑制兼併!他想的辦法是,政府來做借貸的買賣,每年正月、五月兩次放貸,等收成之後還貸,還錢還糧食都行,只要不虧本,利息就加20%。

    與地主富商搶生意,這就牽涉甚大、阻力重重。失敗原因有幾個

    1、變法步驟太急

    按照王安石觀點,自己得找人幫忙,而且幫忙的人要有本事,否則只要有一個出了亂子,就會壞事。

    正如司馬光後來反對變法時說,治理天下猶如住房子,破了就修,因為新蓋需要良匠、需要美材,現在兩樣都沒有,怎麼新蓋?

    可以這麼講,總體的思路王安石早就有了。但事情有輕重緩急,首要任務是選人用人,務必統一思想。

    但趙頊並沒有留給他足夠的時間。趙頊太著急了,急需富國強兵。他不管王安石只是個參知政事,啥事都撇開宰相,直接找王安石。

    所以,宰執們很多接受不了,想繼續安靜無為之類的治國之道,就必然會阻止王安石變更祖宗法度。

    2、地方官員執行不力

    王安石設計的青苗法很好。

    為保證農民權益,他規定,借貸自願、不能壓任務。

    為保證資金安全,他要求做好資格稽核,放貸時還要現場查驗;借貸金額也有規定,以農民的戶等各自審批不同的金額。

    對於推行這政策,王安石有經驗,當年做知縣時就幹過。

    但王安石同樣知道基層情況。農民亂吃亂喝是少數,關鍵是政府參與借貸放貸,總是會有貪腐漏洞的,如果官員們執行走樣、各想歪點子,農民借錢後花錢吃喝,那好政策也會沒有好效果。

    就算是在資訊發達的20世紀,官員們欺上瞞下、中飽私囊的都不在少數。

    所以,當蘇轍提出異議,擔心問題出在執行上時,王安石緩了緩。

    但當保守派與變法派激烈鬥爭時,新法的推行就無法緩緩了,而是暴風驟雨地推行了下去,基層的執行就難以監管。

    3、阻力太大

    改革就必然有陣痛、有弊病,這是成長的代價。關鍵是充耳不聞還是放大這些問題,或者立即更改完善,這決定了今後的道路。王安石、司馬光代表不同利益群體,自覺做出截然不同的極端選擇,從此,逐步喪失理智,而這塑造了帝國的兩大偏執,引領著水火不容的兩派。

    一場反對變法的運動正悄悄來臨。他們顯得比變法派更有力量,因為反對容易做事難,在野黨總是比較團結的。

    反對派

    最開始的理論反駁很無力。

    司馬光說,以前地主富商搞高利貸、實行土地兼併,現在有權有勢的政府去做,不就更加民不聊生嗎?而且愚民只知道借錢有利,不知道還債之害!陝西實行青苗法有些日子了,我只見其病、不見其利!

    他這些毫無實際內容的空口推斷,實際上歸結於兩點:一是不要變法,二是用人不當會禍害百姓。

    而要不要變法,誰也說服不了誰,保守派隨後轉移方向,攻擊變法派的用人及實施中的問題

    韓琦:首先各地必然會下任務、搞攤派,有的地方官還私自抬高利息、勒索錢財;其次貧者拿著貸款吃喝完了,還不上,那必然要求領頭的代賠,長此以往,哪還有富人?這不就是劫富濟貧嗎

    司馬光:貧富差距在所難免,因為有人聰明勤勞、有人愚笨懶惰,富人是窮人依託!青苗法長此以往,富人的債越來越多,碰到災荒年景,就會全部傾家蕩產,十年之後,哪還有富人?萬一邊疆有變要興師動眾或者遇上水旱災害,去向誰徵調錢糧?所以,富人才是帝國的支柱,只能依靠,怎能打擊?大宋百餘年的盛世來之不易,不能毀於一旦!

    司馬光還說,君子不會專門去理財,只有小人才會專注理財而去變更祖宗舊法,青苗法讓富人妻離子散,所以,新法必須廢除!

    歐陽修則在地方阻攔青苗法實施,他說,青苗法的利息跟地主富商比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文彥博吐露心聲,陛下是與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治天下!

    這句話很直白,所以很有名,意思是:趙家天下是咱們共同的天下,關那些老百姓屁事!變法不能變到趙家人自己頭上來!

    再粗暴一點翻譯,意思就是:咱們是精英階層,有權有勢、有田有地、有吃有喝、有學歷有文化,儘管享受這盛世生活,山珍海味、青樓畫閣、錦繡珠簾、香車寶馬、花街柳巷、按管調絃、琴棋書畫,管那些貧民乞丐、販夫走卒、和尚道士、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幹什麼?

    變法派

    王安石等變法派認為:

    首先,韓琦、司馬光放大問題,這些問題是各州縣官吏造成的,是人的問題,而不是新法的問題

    其次劫富濟貧、抑制兼併,正是變法的目的,青苗法就是要抑制富人、幫助窮人,他就是要把富人的牟利渠道轉移到政府手中,沒有大刀闊斧,怎麼去富國強兵?

    再次,地主富商的高利貸是害民,政府的高利貸是可以利民的,實行自願原則,朝廷下達禁令不搞強配!誰知道這硬性攤派、強制農民借貸、抬高利息的事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變法官員所為還是下面故意使壞?

    4、今天的眼光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王安石實際上是政府強力介入財富生產和分配,這樣做最大好處是損失地主富商的權益,但能挽救政權;最大的壞處是國退民進的方式會讓權力沾上銅臭味,容易滋生腐敗,帶來用人難題。

    但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王安石無疑比司馬光更加超前,明顯技高一籌。

    司馬光、韓琦說富人才是帝國支柱,硬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指責別人,總拿君子、小人劃線,這才是誤國誤民!

    而由於地方不支援,王安石的新法就難以推行。

    像陳留知縣,叫他推行青苗法,他直接將法令在城門掛三天、在鄉村掛三天,然後見沒人過來申請,他就說,按自願原則,老百姓不申請青苗錢。

    這就是軟抵抗、不執行!不去宣傳教育、不去積極想辦法,就淨這樣幹活,新法能有效果嗎?

    加上後來宋神宗要親自掌控變法,再到後來宋神宗駕崩,司馬光立刻廢除所有新法,青苗法的失敗就在所難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的列表迴圈裡有哪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