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好健康匯

    孩子分床難的責任在家長

      孩子稍大一些就該和父母分床睡,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現實中,許多上小學、甚至上了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仍然和父母睡在一起。不少爸爸在“媽媽是我的,不能和我搶媽媽”的爭執中敗下陣來。許多家長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而沒有意識到孩子分床難的責任在家長。  

      要順利分床睡,家長首先要在心理上“斷奶”。孩子不願意分床睡,但在內心深處,父母更希望孩子一直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呵護、溺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晚上一家三口睡在一張床上,逗逗孩子,聊聊生活,享受天倫之樂,多愜意!孩子一天不在身邊,家長就無所適從、牽腸掛肚。孩子一夜不睡在身邊,家長就擔心孩子是否會凍著,是否會害怕等。這些牽掛本無可厚非,但從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家長一定要懂得“收”與“放”的道理。和嬰兒“斷奶”一樣,孩子分床睡也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  

      要順利分床睡,必須循序漸進。孩子分床睡要有計劃,先分被子睡,讓孩子單獨蓋一條被子。一段時間後在房間裡為孩子放張小床。稍大些,開始給孩子佈置新臥室,臥室佈置儘量徵求孩子意見。分床前可以講一些勵志故事,鼓勵孩子勇敢,堅強。第二天早上要及時誇獎,讓孩子有成就感,一切水到渠成。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分床睡最好選擇在春暖花開的春季,因為冬天孩子穿衣太多,自己不能穿脫大件衣服,會挫傷孩子單獨睡的積極性。  

      要順利分床睡,必須正確面對分床睡中的“反覆”現象。因為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分床睡難免會感到孤單、害怕,常常會在半夜醒來又溜到父母的床上。有些父母本來就不忍心讓孩子單獨睡,這樣一來又“黏”在一起。和父母同床睡到10歲以上的孩子不在少數。很多家庭的解決辦法就是爸爸發揚奉獻精神,一個人單獨睡。筆者曾遇到一個上初中的男生,該生在學校嗲聲嗲氣,敏感,多疑,很“娘”,一問才知道孩子至今還和父母睡在一起。孩子反反覆覆,父母也沒下決心和孩子分床。因此,當孩子不願意分床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及時教育,切不可半推半就,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其實,孩子分床難的根源就在於家長,是家長的縱容使然,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的。(秦志清 馬桂華 作者單位:湖北襄陽襄州區教體局)

    分床的儀式感很重要

      幼兒分床,如同斷乳,困難重重,但如果選擇對的方法,困難就會迎刃而解。給孩子舉行一個分床的儀式,其實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儀式的準備要有節奏。儀式的準備過程也是孩子分床的心理準備過程,因此要把握好儀式準備的節奏。節奏的跨度不要太大,一般來講,先分床,後分房。節奏不能過快,有的家庭是今天和孩子商量好,明天就分,結果因為此時孩子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分床的計劃就失敗了。節奏也不能過慢,有的家庭和孩子商量好後,遲遲不見動靜,時間長了,孩子的新鮮感已過,計劃也就泡湯了。根據經驗,筆者認為分床儀式的準備時間為兩週是最適宜的。  

      儀式的準備過程要讓孩子充滿期待。當家長和孩子達成一致的意見後,就要有計劃地根據孩子的意願立即行動起來。我女兒小時候在分床前主動要求更換一些床上用品和添購一些小飾品,我們倆就利用兩週的時間進行選購:今天去選擇一條她喜歡的小花被,明天去選購一個她心儀已久的小鬧鐘……每次的添置,全家都和她一樣雀躍,整整兩週,大家都沉浸在對儀式的期待中。  

      儀式的過程要有趣。莊重而不失趣味的儀式,是備受孩子喜歡的形式。一般來說,舉行儀式的時間要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比如孩子的生日、新學年開學前、新年等,這些特殊的日子本身就是暗示孩子又大一歲了,或應該留下一個新的成長印跡。我女兒的分床儀式就是在新學年的開學前。那天,我們準備了蛋糕、蠟燭、鮮花,參加人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謂是全家出動。儀式由爸爸主持,爸爸的開場白滿懷深情,外公的賀詞激情飛揚,媽媽的獻花溫馨感人,在家人的一片祝賀聲中,孩子心滿意足地睡到了自己的小床上。  

      儀式的後期要堅持。當孩子過了儀式的新鮮感後,又會回到原點,家長此時不能半途而廢,而是要堅持。在女兒分床睡後,有一段時間,半夜總是聽到老公在我耳邊低聲驚呼:“啊!你看寶寶哦。”我睜眼一看,原來是女兒穿著睡衣站在我們床邊看著我們呢,於是我們趕緊把她抱進我們溫暖的懷抱裡。第二天,我和老公會對這個事情不提也不問,晚上繼續將她送到小床上。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幼兒分床,儀式感很重要,家長朋友們不妨試試!(張海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幼兒園) 

     

      【經驗】  

    要學會獨立的是家長

      兒子今年3歲了,個頭已經超過了一米,躺在床上就是一個“小夥子”,我和老公決定和他分床睡。  

      在之後的一個星期內,我每天都給他做鋪墊,睡前故事裡的小主人公都有一張自己的小床,上面掛著五彩的鈴鐺和絲帶,風一吹就叮叮響,聖誕老人聽到這響聲便會給孩子送來禮物。他和他的毛絨玩具玩過家家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寶貝,等你有了一張自己的小床,你就可以帶著你的熊貓‘洞洞’、小海豚、小鱷魚、小兔們一起睡覺啦,你和你的好朋友可以共享一張漂亮的床單,他們會給你唱搖籃曲。”孩子聽得很高興,憧憬的眼神讓我覺得很成功。  

      週末,一家人去了傢俱城,並且告訴兒子,可以自己挑一張小床和一個玩具。來到了兒童區,爸爸媽媽奶奶輪流在那些小床上試坐,看尺寸、看價格,但是兒子卻在一張白色的鐵架子小床上躺下,說:“媽媽,我就要這一張!”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和他爸爸本來想買一張木頭的小床,覺得和我們的大床正好搭配,而且拼裝起來更方便些,沒想到兒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合計了一下,決定尊重他的選擇。於是,一路上我們都在說這張床的優點,床的白色鐵架子很典雅,證明孩子眼光不錯,在欄杆上可以自己做些漂亮的裝飾,床可以縮短拉長等等,沒想到兒子卻把這些都記在了心裡。  

      我們請了物流公司快遞這張小床,需要三天時間。可當天晚上洗完腳睡覺的時候,兒子突然說:“媽媽,我的新小床呢,我要睡新小床!”我們很吃驚,告訴他新小床要隔幾天才能到。於是,接下來的每一天下班時,他都要問我快遞到了沒有。  

      終於,小床到家了,父子倆在客廳裡席地而坐,老公看圖拼裝,兒子遞零件,時不時地在爸爸遇到難題的時候指著圖告訴他:“爸爸,說明書上是這麼裝的!”床裝好了,兒子午覺就要立刻睡上去。奶奶不同意:“這怎麼行,冬天太冷了,沒有大人摟著會凍著,等到開春吧。”爸爸說:“寶貝,還是和爸爸睡大床吧,這樣你翻身時我能幫你蓋被子。”可是兒子就是不依,並且已經快速“轉移”了他的朋友。頓時,那張小床變成了“動物園”。他站在大床上,用盡全身的勁往小床拖被子、拖枕頭。怎麼辦呢?我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寶貝,午覺在小床睡,奶奶會過來看看你有沒有踢被子,夜裡還是和爸媽一起睡吧,你睡小床掉下來怎麼辦呢?以前你在大床也掉下來過,哭了半天呢。”小傢伙同意了我的安排。  

      我們給他整理好被子,他爬進了被窩,床架上已經掛得琳琅滿目,他突然又探出頭來看看我們,笑著說:“我睡自己的小床啦!”然後爬進被窩。一分鐘不到,又探出頭來:“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睡呢,嘻嘻!”一個平常的午覺,他像只白鵝,伸了幾次頭,難掩自己的興奮。可是我躺在變寬敞的大床上,心裡卻無限失落。我對老公說:“沒想到他那麼快就適應新環境了,不適應的是我們家長。我們已經習慣了摟著兒子睡,習慣了一夜都是淺睡眠,不停地給他蓋被子。現在我卻不習慣了。”兒子長大了,要學會獨立的卻是他的媽媽!從此以後,我要接受被窩裡沒有一個溫暖的小人兒、懷裡沒有一雙肉肉的小腳丫的現實。不遠處,小男子漢已經酣然入睡了。(王新鑫) 

    給孩子分床一個過渡期

      對於孩子何時可以和爸爸媽媽分房睡覺,時間點不重要,關鍵是要使孩子樂意接受,過渡要自然。  

      首先要給孩子心理準備期。為了不給孩子心理負擔,我們沒有向他明確提出“你長大了,要自己睡覺了”諸如此類的話,而是讓他在佈置睡房的過程中感覺到,給他佈置房間就像給他選專用兒童牙刷一樣是很自然的事。我們帶他一起去買新床、選床頭燈等。選購的時候明確地告訴他這是他的,我們就像平時讓他自己選牙刷、小碗一樣,給他自己挑選的權利。  

      其次,分床行為要給孩子充足的過渡期。孩子的房間佈置好後,孩子晚上會在自己的房間玩耍,我會在他的床上看書,等他玩累了,我就陪他在他的房間睡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就在他睡著時回到自己的房間。孩子的睡房是緊挨著我們房間的,我們兩個房間的門都是開著的,偶爾聽到他有什麼異常動靜,我們能夠及時到孩子跟前。大概一年以後,倒是他先關上自己臥室的門了。  

      就是這樣,我的孩子在分房過程中基本沒鬧出什麼大的動靜:一是分房的過程沒有“強逼”的不情願;二是現在和同齡孩子相比,他也沒有獨立性差或是依賴性強的缺點。所以,雖說孩子分房睡是他走向獨立的重要標誌,但是家長也不必為此事“上綱上線”地確定時間段,還是以心理和情感都能接受為好。(朱士豔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浦區浦南中心園)  

    兒子喜歡自己睡了

      孩子在剛出生時,睡在父母大床邊的小床上,方便照料。1歲左右的時候時而在大床睡,時而在自己的小床睡。2歲時,換了一張子母床。子母床是我和兒子一起選的,兒子在子母床上爬上爬下、蹦來蹦去的,超喜歡。床買回來以後,下面的大床放在書房,上面的小床還是放在父母的大床邊。但孩子很喜歡自己的小床,經常將自己喜歡的貼畫貼在自己的小床上,將自己最喜歡的書和玩具也放在上面。  

      兒子3歲那年的夏天,我們商量可以給小床裝個樓梯,讓兒子住上鋪。兒子一聽說可以住上鋪,很興奮,幫著爸爸媽媽一起將小床搬到書房並安放在大床的上方。此時子母床合體了!  

      兒子很喜歡睡上鋪,所以要我陪著睡上鋪。為了方便睡前給兒子講故事、聽錄音,我倒也同意了。但睡到半夜感覺擠在小床上不舒服,就悄悄溜出了書房。孩子會在早晨四五點鐘睡醒一覺後哭喊著要找媽媽。反覆幾次後,我和他商量,我睡下鋪,早晨孩子再叫媽媽時,我會在下鋪應一聲。孩子就又轉身去睡了!  

      等孩子習慣後,孩子會主動提出:“媽媽,我睡著以後,你就回大屋吧,記著給我開著我的小兔子(小夜燈)。”  

      現在,兒子已經徹底分床半年多了,他很輕鬆,沒有任何壓力,現在已經很喜歡自己睡覺了。(張敬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職教中心學前教育部)  

      【建言】  

    與孩子協商解決分床難題  

      和孩子分床睡有諸多好處,也是孩子成長的必需。但我主張用商討的辦法,讓孩子和我們一起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並透過協商解決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也是孩子走向社會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父母可以利用一個假日的早晨,和孩子一起聊聊昨晚睡得香不香。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第一步,讓孩子談一談前一晚睡眠的感受,然後再說說媽媽、爸爸的感受。這樣就會發現以下一些問題: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睡,會擔心壓了孩子,睡不安穩;大家一起睡,呼吸的空氣不那麼清新,不利於健康;爸爸媽媽要忙一些事,睡得比較晚,會吵到孩子;床比較擁擠,被子不好蓋,容易著涼感冒……  

      第二步,問孩子,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媽媽睡得安穩一些,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他睡著以後,仍能夠讓爸爸媽媽忙碌各自的事而不用擔心打擾他。  

      第三步,問孩子,如果讓他一個人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孩子的擔心和需要,大概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會說怕黑,可以用一盞小夜燈代替,顏色可以讓他自己選擇;二是擔心不暖和,可以在孩子上床前把被子暖好,同時被子一定要輕軟,不至於壓迫孩子的心臟;三是害怕,可以在睡前由爸爸媽媽講一些溫馨的故事,陪伴著入睡。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還會在他睡著以後,來看他,幫他蓋被子的。  

      第四步,問孩子,可以怎樣佈置自己的床和房間、分床睡可以帶來哪些變化。  

      選擇假日的早上協商有什麼好處呢?首先,經過一夜的休息,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情感積極的時候,相對於晚上和睡前更能理性地對待和處理這樣的事情;二是剛剛起床不久,對睡眠印象深刻,適合談論各自感受;三是由於在假日,時間相對充裕,一家人在一起談論,其樂融融;四是可以提前為分床睡做好心理和實際的準備,不至於太突然。  

      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有以下的好處:一是從日常生活感受入手,容易理解;二是親子談話,從各自感受入手,培養同理心;三是從現象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孩子理性思維的起點;四是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是培養孩子理性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如果孩子一時不答應該怎麼辦?一是我們可以詢問其中原因,為孩子提供幫助;二是可以商討過一段時間再分床睡。在此期間,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其他分床睡的小朋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關注與之相關的新聞和故事。這樣,也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慢慢來,不必急於求成。  

      分床睡和孩子成長中的其他事項一樣,既是要處理的問題,更是發展孩子的契機。(毛作祥 作者單位:嘉興學院教育系)  

    溫暖而有原則地引導孩子

      與孩子分床睡,看起來是一件小事情,其實不然。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每一天,都是與父母近距離親密接觸,現在要分床睡,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與父母的分離。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突然被改變,孩子的內心肯定充滿了恐懼和依戀,此時,家長只有溫暖而有原則地引導孩子,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人生分離第一關。  

      首先,父母的引導要有利於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孩子不願意分床睡的主要原因,是害怕黑夜、害怕孤單。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安定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穩定,不用擔心會受到冷落:  

      一是不要以分床睡來威脅和恐嚇孩子。威脅和恐嚇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非常不利,如果用分床睡來對其進行威脅和恐嚇,更會讓孩子對分床睡充滿害怕和恐懼,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二是要創設溫馨的睡覺氛圍,幫助孩子產生安定的心理情緒。孩子在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會感到父母其實離自己並不遙遠;晚上睡覺前,家長要多抱抱孩子,早晨用最燦爛的笑臉迎接孩子的醒來,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  

      三是孩子可以抱著喜歡的物品睡覺。離開父母的懷抱,孩子未免感到孤單,如果能讓孩子抱著自己喜歡 、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頭等等,孩子感覺有好朋友陪伴,睡覺會更安穩一些。  

      其次,父母的引導要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分床睡是人生成長必需的行為,而不是隨性的或好玩的。當然,這個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首先要告訴孩子,當人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要會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睡覺等,讓孩子對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充滿期望和自豪感。當然,事情或許並不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樣,因為分離時的焦慮會深深地折磨著孩子,大人此時一旦心軟,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必將前功盡棄。如果父母此時能有原則地引導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在和爸爸媽媽剛剛分開時,都會很想爸爸媽媽。可是如果你學會了自己睡覺,你就是長大了,爸爸媽媽會為你驕傲的!”這樣堅持一個星期,孩子就會適應一個人睡覺的日子。(楊菊孝 作者單位:湖北省興山縣教育培訓研究中心) 

  • 2 # 凌兒媽媽

    其實孩子對家長的依戀也是日益加深,沒有早作引導,導致孩子不願意分床,這是父母的責任。

    都已經十歲了,再不分床睡似乎說不過去,也實在難以想象。請問,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你們幹嘛去了?你們不知道要分床嗎?不知道要先讓他心裡有準備嗎?就象斷奶一樣,你不可能因為他不願意斷而讓他喝母乳到十歲吧?

    所以這個問題也是奇葩,對於一個十歲的孩子,道理懂得了吧,能夠獨立了吧,那是什麼原因對父母這麼依戀呢?

    只能說父母平時對他呵護有加,細緻周到,他也習慣了這種來自母親的溫暖氣息。那麼可不可以說,害怕分離的其實也有母親的原因,母親本身也不想分離,也一樣依戀著孩子呢?

  • 3 # Hei大程

    先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單獨睡,比如說有的是因為怕黑,有的是因為過於依賴父母等等;在瞭解原因之後在對症下藥。

    其實大多都是恐懼、依戀、孤獨心理

    1、恐懼心理:這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比如害怕在書上、電視裡看到過的妖怪、壞人等,或是曾經做過惡夢。

    2、依戀心理:孩子從小在母親的懷抱中長大,加上從小一直與父母同床,每天在父母的愛撫中,孩子容易產生依戀心理,導致不願分床睡。

    3、孤獨心理:孩子與父母一起睡,睡前可以說說話,聽聽故事。早上睜開眼睛就可以看見父母的笑臉、傾聽溫柔的話,向父母撒嬌,覺得很踏實。而自己單獨睡就會很孤單,孩子自然就不願意了。

    另外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佈置房間,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針對孩子不願意單獨睡的心理,家長首先就要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委婉而平靜地告訴孩子:" 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小孩都會害怕,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害怕過,後來不怕了。"

    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如節假日讓他在爺爺奶奶家住幾天,減少對父母的依戀。

    此外,家長還要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要單獨睡;睡覺前,還可以給孩子講故事,親親他的額頭,讓他有安全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雞和屬狗的適合做夫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