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巴菲特寫給股東的歷年的信,探尋巴菲特一系列投資的經典案例,有時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的是,他在收購某些企業之時,他甚至連這些被收購企業的帳目都不檢視,而且短時間之內就一拍成交。當然,這與他的商業稟賦有關,與他一向倡導的誠信文化有關,與他的長期專注於企業研究有關,但是,這其間是不是也有一種投資上的直覺呢?我想,應該是有的。
談到對一家企業的估值,巴菲特說最科學的公式就是一家公司在其存續期間現金流的折現值,但是芒格卻說他從來沒有看他計算過。我想,芒格說的是個大實話。因為,用巴菲特的話說,一眼就能夠看出它是個胖子還是瘦子。而這種“一眼就能看出”的能力,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種“投資直覺”。
我們普通的投資者與巴菲特這樣的世界級的投資大師是沒有辦法比擬的。但是這種投資直覺是不是經過長期的訓練也會具備一些呢?我認為,也是可以有的。因為,根據我並不太長的股票投資經歷,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標的,確實並不需要太精細的計算,相反,需要太精細計算才能夠搞明白的投資標的,反而有時並不是太好的投資標的。
比如,再談談格力電器與東阿阿膠。我之所以說“再談談”,是因為熟悉本人的或許知道,對於這兩個投資標的,自己這兩年有些像祥林嫂了,說得它們連自己都有點“煩”了。但是,或許正因為這種有點快說“煩”了投資標的,反而更有說服力。
格力電器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下滑。檢視格力近十年的發展史,除2009年它的收入增長1.01%以外,其它年份均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屋漏偏遭連陰雨”。今年又恰逢從未有過的股災,所以它的股價遭到市場的極度打壓,從今年的最高點31.55元(前復權,下同),下跌至15.72元,下跌幅度50.17%,幅度不可謂不大。在9月29日,也就是它跌至15.72元之時,我曾作一小文《投資思考:為什麼自己說估值只是小兒科》,對格力電器進行了分析。為了保持自己當時分析的“原生態”,我再將當時的3點分析抄錄如下:
1、截至2015年9月29日,格力電器現有股本60.16億,市值947.53億元。14年實現淨利142.53億元,摺合每股收益2.37元。今年上半年收入雖然下滑了,不過,淨利基本持平。假如,這個利潤能夠保持;再假如,我們自己有無數錢,將格力電器“私有化”了全部買下來(當然這事兒還得董明珠願意啊呵),這是什麼概念呢?即時回報率(年回報率)15.05%。顯然,幹實體經濟的都知道,這是一樁不錯的生意。
2、二級市場的人士,都是喜歡玩PE遊戲的。以現有市值計算,格力的PE6.65倍。這是什麼概念呢?理論上,現在將格力電器全買下來,6.65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了。
3、14年格力電器分紅90.24億,分紅率63.75%。假如這個分紅能夠保持,現在將格力全部買下來,現金收益率9.52%。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72定律推算,7.56年之後,我們則可以透過分紅將現在投入的資金全部收回了。
顯然,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稱量,現在將格力電器全部買下來,是個很划算的買賣!
此外,對格力財報清楚的投資者知道,格力的現金流一向充沛,據其15年上半年財報,貨幣現金868.67億,那麼除去其各種“負債”的貨幣現金,公司完全屬於自己的現金流當在400億左右。換句話說,我們花547億元左右就可以買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你說是貴還是不貴呢?答案我想不用太動腦筋就能感覺出來:不貴!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後來的格力電器恰恰是從9月29日,股價創下了15.72元的最低點之後就再也沒有創下新低,並且一直上漲至年底收市後的22.35元,上漲42.18%。當然,我的這篇分析文章與它股價創下新低有偶合的成份。但是,事後證明,自己當時的這種“投資直覺”還是正確的!如果非要“透露”一下的話,本人正是利用此次股災,將格力電器的倉位加大至自己帳戶總市值的30%之多,正是有當初的這種決策,現在自己的“感覺”當然是很好的了!
或許一說到東阿阿膠,有些投資者就有點熬不住了,因為,它自2011年年初創下58.47元的新高之後,近幾年一直在一個區間之間振盪再振盪!15年牛市來了,上半年股價也是磨磨蹭蹭,後來好不容易竄升至62.62元之後又趕上了股災,結果又被打壓至40元之下。但是,大凡讀過東阿阿膠年報的投資者知道,它實際上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收入已經出現向上的拐點,而且今年以來收入與淨利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然而對此市場一直就遲遲不反應。為此,自己也曾於9月17日,寫下一篇小文《投資思考:市場的非理性究竟可以持續多久》,對其進行了分析,一併連結在後。
現在來看,當時自己的“投資直覺”也是對頭的。因為不用細算,毛估估東阿15年的每股收益2.5元左右,那麼40元的股價對應的市盈率則是16倍。而這個市盈率水平已經創下了它這些年的歷史新低(18倍市盈率)水平了。
再對它進行一下總體估價,東阿總股本6.54億,那麼40元的股價對應的總市值為260多億,從其市盈率的倒數計算,即時回報率已達6.25%,這個收益率雖然並不算太高,然而相對於無風險利率來講,也當是個不錯的生意啦!假如,自己有無數錢,全部“私有化”下東阿來,也當是個划算的買賣啊!
從以上兩個案例看出,投資有時還真的用不著像一些投資者那樣,非要“深挖三尺”,將公司的各種財務資料連小數點也不丟掉的全弄來,研究來研究去。因為,有時投資者確實需要那麼一種直覺,就像明眼人一看就能感覺出它是個胖子還是瘦子。這一點,特別是在熊市極度低迷期更容易做到。至於像15年這種13次千股跌停的“奇葩”股災,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機會啦!
有過文學、藝術創作經驗的人知道,文學、藝術創作有時是需要那種不可思議、妙不可言的“靈感”的,而且這種靈感有時來得會讓你莫名其妙,甚至半夜起來突然有了靈感,進而創作出一篇(幅)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種投資直覺,是不是與這種文學、藝術創作上的靈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呢?在我看來,它們確實有些相似、相通之處。然而,正如文學、藝術創作上的靈感並不是憑空而來,它需要長期的閱讀、思考、實踐一樣,這種投資直覺,也同樣需要投資者本人經過長期的閱讀、思考與實踐。比如:
1、要廣泛的閱讀學習。真個的就像長著兩條腿的書架子、圖書館一樣,歷史、文學、哲學、商業、財務、管理學、領導學等等知識廣泛涉獵,爭取儘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多學科模型。千萬別當那些拿著錘子的人,將世界上任何事物全看成釘子。
2、要廣泛地閱讀企業財務報告。特別是對於自己已投資或者長期關注的企業,以及它們的競爭對手的財務報告廣泛閱讀,對行業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時間久了,讀多了,或許就會練就那麼一種感覺。
3、要有一個整體評估的概念。對於企業的估值,研究pe、pb等指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自己頭腦之中,每逢研究它之時,當首先眼睛閉著想一想:假如自己有無數錢,我將它全部私有化了是不是一樁令人垂涎三尺的生意呢?如果是,扣動板機就是啦!
4、要訓練自己有一種逆勢而動的能力。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然而說說容易,可若真是做到,卻是需要對自己有一種“訓練”的。因為,大凡事後證明令人“垂涎三尺”的資產,常常在當時看起來像是有問題的資產,而且市場先生還有一個特別的癖好,即股價下跌之時它就愛找下跌的理由,股價上漲之時它就愛找上漲的理由。就在是大熊市底部之時,看著許多標的或許是太便宜了,然而你若真是下手往裡面扔進真金白銀之時,仍然是需要有那種一種逆勢而動的勇氣的。如果,你總是事後才明白過來,而一遇到此種機會卻總是手“哆哆嗦嗦”著就是下不去,那想在股市上獲得超額收益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沒有辦法,當許多人不敢下手之時,自己得有敢於下手,而且還要下重手的勇氣。
讀巴菲特寫給股東的歷年的信,探尋巴菲特一系列投資的經典案例,有時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的是,他在收購某些企業之時,他甚至連這些被收購企業的帳目都不檢視,而且短時間之內就一拍成交。當然,這與他的商業稟賦有關,與他一向倡導的誠信文化有關,與他的長期專注於企業研究有關,但是,這其間是不是也有一種投資上的直覺呢?我想,應該是有的。
談到對一家企業的估值,巴菲特說最科學的公式就是一家公司在其存續期間現金流的折現值,但是芒格卻說他從來沒有看他計算過。我想,芒格說的是個大實話。因為,用巴菲特的話說,一眼就能夠看出它是個胖子還是瘦子。而這種“一眼就能看出”的能力,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種“投資直覺”。
我們普通的投資者與巴菲特這樣的世界級的投資大師是沒有辦法比擬的。但是這種投資直覺是不是經過長期的訓練也會具備一些呢?我認為,也是可以有的。因為,根據我並不太長的股票投資經歷,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標的,確實並不需要太精細的計算,相反,需要太精細計算才能夠搞明白的投資標的,反而有時並不是太好的投資標的。
比如,再談談格力電器與東阿阿膠。我之所以說“再談談”,是因為熟悉本人的或許知道,對於這兩個投資標的,自己這兩年有些像祥林嫂了,說得它們連自己都有點“煩”了。但是,或許正因為這種有點快說“煩”了投資標的,反而更有說服力。
格力電器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下滑。檢視格力近十年的發展史,除2009年它的收入增長1.01%以外,其它年份均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屋漏偏遭連陰雨”。今年又恰逢從未有過的股災,所以它的股價遭到市場的極度打壓,從今年的最高點31.55元(前復權,下同),下跌至15.72元,下跌幅度50.17%,幅度不可謂不大。在9月29日,也就是它跌至15.72元之時,我曾作一小文《投資思考:為什麼自己說估值只是小兒科》,對格力電器進行了分析。為了保持自己當時分析的“原生態”,我再將當時的3點分析抄錄如下:
1、截至2015年9月29日,格力電器現有股本60.16億,市值947.53億元。14年實現淨利142.53億元,摺合每股收益2.37元。今年上半年收入雖然下滑了,不過,淨利基本持平。假如,這個利潤能夠保持;再假如,我們自己有無數錢,將格力電器“私有化”了全部買下來(當然這事兒還得董明珠願意啊呵),這是什麼概念呢?即時回報率(年回報率)15.05%。顯然,幹實體經濟的都知道,這是一樁不錯的生意。
2、二級市場的人士,都是喜歡玩PE遊戲的。以現有市值計算,格力的PE6.65倍。這是什麼概念呢?理論上,現在將格力電器全買下來,6.65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了。
3、14年格力電器分紅90.24億,分紅率63.75%。假如這個分紅能夠保持,現在將格力全部買下來,現金收益率9.52%。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72定律推算,7.56年之後,我們則可以透過分紅將現在投入的資金全部收回了。
顯然,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稱量,現在將格力電器全部買下來,是個很划算的買賣!
此外,對格力財報清楚的投資者知道,格力的現金流一向充沛,據其15年上半年財報,貨幣現金868.67億,那麼除去其各種“負債”的貨幣現金,公司完全屬於自己的現金流當在400億左右。換句話說,我們花547億元左右就可以買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你說是貴還是不貴呢?答案我想不用太動腦筋就能感覺出來:不貴!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後來的格力電器恰恰是從9月29日,股價創下了15.72元的最低點之後就再也沒有創下新低,並且一直上漲至年底收市後的22.35元,上漲42.18%。當然,我的這篇分析文章與它股價創下新低有偶合的成份。但是,事後證明,自己當時的這種“投資直覺”還是正確的!如果非要“透露”一下的話,本人正是利用此次股災,將格力電器的倉位加大至自己帳戶總市值的30%之多,正是有當初的這種決策,現在自己的“感覺”當然是很好的了!
或許一說到東阿阿膠,有些投資者就有點熬不住了,因為,它自2011年年初創下58.47元的新高之後,近幾年一直在一個區間之間振盪再振盪!15年牛市來了,上半年股價也是磨磨蹭蹭,後來好不容易竄升至62.62元之後又趕上了股災,結果又被打壓至40元之下。但是,大凡讀過東阿阿膠年報的投資者知道,它實際上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收入已經出現向上的拐點,而且今年以來收入與淨利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然而對此市場一直就遲遲不反應。為此,自己也曾於9月17日,寫下一篇小文《投資思考:市場的非理性究竟可以持續多久》,對其進行了分析,一併連結在後。
現在來看,當時自己的“投資直覺”也是對頭的。因為不用細算,毛估估東阿15年的每股收益2.5元左右,那麼40元的股價對應的市盈率則是16倍。而這個市盈率水平已經創下了它這些年的歷史新低(18倍市盈率)水平了。
再對它進行一下總體估價,東阿總股本6.54億,那麼40元的股價對應的總市值為260多億,從其市盈率的倒數計算,即時回報率已達6.25%,這個收益率雖然並不算太高,然而相對於無風險利率來講,也當是個不錯的生意啦!假如,自己有無數錢,全部“私有化”下東阿來,也當是個划算的買賣啊!
從以上兩個案例看出,投資有時還真的用不著像一些投資者那樣,非要“深挖三尺”,將公司的各種財務資料連小數點也不丟掉的全弄來,研究來研究去。因為,有時投資者確實需要那麼一種直覺,就像明眼人一看就能感覺出它是個胖子還是瘦子。這一點,特別是在熊市極度低迷期更容易做到。至於像15年這種13次千股跌停的“奇葩”股災,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機會啦!
有過文學、藝術創作經驗的人知道,文學、藝術創作有時是需要那種不可思議、妙不可言的“靈感”的,而且這種靈感有時來得會讓你莫名其妙,甚至半夜起來突然有了靈感,進而創作出一篇(幅)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種投資直覺,是不是與這種文學、藝術創作上的靈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呢?在我看來,它們確實有些相似、相通之處。然而,正如文學、藝術創作上的靈感並不是憑空而來,它需要長期的閱讀、思考、實踐一樣,這種投資直覺,也同樣需要投資者本人經過長期的閱讀、思考與實踐。比如:
1、要廣泛的閱讀學習。真個的就像長著兩條腿的書架子、圖書館一樣,歷史、文學、哲學、商業、財務、管理學、領導學等等知識廣泛涉獵,爭取儘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多學科模型。千萬別當那些拿著錘子的人,將世界上任何事物全看成釘子。
2、要廣泛地閱讀企業財務報告。特別是對於自己已投資或者長期關注的企業,以及它們的競爭對手的財務報告廣泛閱讀,對行業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時間久了,讀多了,或許就會練就那麼一種感覺。
3、要有一個整體評估的概念。對於企業的估值,研究pe、pb等指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自己頭腦之中,每逢研究它之時,當首先眼睛閉著想一想:假如自己有無數錢,我將它全部私有化了是不是一樁令人垂涎三尺的生意呢?如果是,扣動板機就是啦!
4、要訓練自己有一種逆勢而動的能力。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然而說說容易,可若真是做到,卻是需要對自己有一種“訓練”的。因為,大凡事後證明令人“垂涎三尺”的資產,常常在當時看起來像是有問題的資產,而且市場先生還有一個特別的癖好,即股價下跌之時它就愛找下跌的理由,股價上漲之時它就愛找上漲的理由。就在是大熊市底部之時,看著許多標的或許是太便宜了,然而你若真是下手往裡面扔進真金白銀之時,仍然是需要有那種一種逆勢而動的勇氣的。如果,你總是事後才明白過來,而一遇到此種機會卻總是手“哆哆嗦嗦”著就是下不去,那想在股市上獲得超額收益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沒有辦法,當許多人不敢下手之時,自己得有敢於下手,而且還要下重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