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咪寶貝傳媒
-
2 # 南方俏
培養孩子敢說話的習慣 非常重要。孩子先要敢於說,然後才有可能達到說得好的要求。培養孩子敢說、想說、會說。 首先,消除了思想障礙和心理障礙。 其次,多表揚鼓勵,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在練中有所得,感到歡樂愉快。 再次,多實踐。 培養先想再說、說完整話的習慣 “想”是“說”的關鍵。要培養孩子先想後說的習慣,就要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其思考,查閱資料和字典,只有準備好說的材料,才會說得流利、有條理。小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問:“小明在幹什麼?”學生答:“在教室裡掃地。”學生認為回答問題就是答幹什麼就完整了,沒有意識到一個句子沒有了主語(誰)就不完整。
培養孩子說話文明、儀態大方的習慣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語言的影響。為了培養孩子說話文明的習慣,就要教會孩子使用禮貌語言,同人打招呼時要考慮對方的年齡和身份,給以恰當的稱呼。要求孩子說話時要做到:坐著或站著時,姿態端正,態度自然,不慌不忙。 兒童時期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重視培養孩子的說話習慣,還有助於發展其書面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
3 # 家有雙語娃
看見陌生人不敢說話,我個人覺得其實不是壞事。
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強,這樣不容易出現相關的安全問題。
即使有父母陪伴,說實話遇到陌生人都應該儘快離開。
社會的險惡誰也說不清楚,與其跟陌生人打招呼練膽量,不如先保護孩子這種自我保護能力。
而且我個人覺得,孩子對於陌生人的好壞,比大人有更好的直覺。通常孩子感覺害怕的陌生人,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覺得父母不但不應該鼓勵跟陌生人打招呼,反倒是應該注意到孩子害怕,要提高警惕。
當然,如果這個陌生人是父母熟悉的朋友,只是孩子不認識,可以和上述情況區別對待。這個,父母可以身先士卒,積極和朋友打招呼,說笑,孩子慢慢地就會緩解害怕的心態的。但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孩子去打招呼,或者覺得孩子不敢說話。
不過演講班是一個挺好的鍛鍊公眾面前講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選擇。
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信,也可以學到其他諸如禮儀、著裝,表情手勢等綜合能力。
即使不是為了鍛鍊敢說話,學習一下演講,對於孩子日後的發展也是挺有好處的。
-
4 # 圭圭家常話
我個人認為,與其培養孩子敢說話的習慣,不如培養孩子會說話的習慣。
語言對於我們社交而言,是一門工具,學會如何運用這個工具是最重要的。
那麼我們首先需要明確語言運用的各種場合,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這個時候建立他對社會關係的概念很重要。往往那些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的孩子,就是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
同時,我們還應該告訴孩子,該和什麼人說話,不該和什麼人說話。提問中提到的不和陌生人說話,我覺得沒有問題,大人都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憑什麼苛責孩子見到人就熟絡呢?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學會自我保護是必須的。
另外,就是這個朋友擔心的問題,在需要的時候如何更好地運用語言這門工具。我覺得不必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能言善辯也好,寡言少語也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實現交流的目的就完成了最終使命。
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辯論家,演說家。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在適合的場合進行正常的交流,讓他自己認為說話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從而習慣表達習慣語言的運用。
回覆列表
在家裡任性、霸道、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在外面卻膽小、過分依賴,是很多獨生子女的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家人寵愛過度,呵護過分細緻,限制過多。當面對新環境和不熟悉的人和小朋友時,寶貝雖然有和小朋友交往的願望,但是因為平時過分依賴家長而怯於交往、遇到爭搶也不會適度反抗,缺乏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基於這樣的原因,家長對寶貝應適當放手,不要凡事包辦代替,而要多鼓勵他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並對他的嘗試給予鼓勵。寶貝的能力強了,自信心也會跟著增強,膽子也會逐漸加大。平時,應多讓寶貝在戶外活動,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在實際生活中練習交往技巧。父母可以教他一些交往的具體技巧,如用玩具與別人合作玩,向別人提出參加遊戲的要求等等。當寶貝與家人或與小朋友一起玩,表現出好的行為時,家長要告訴他這樣做很好,給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