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坐月子,就會讓人馬上聯想起一大堆的禁忌與飲食的受限,對於現代年輕婦女,且多接受現代西方教育的知識婦女,可能會想坐月子已不合時宜,西方婦女都沒所謂坐月子,還不是好好的,為何只有在臺灣還要接受傳統那一套坐月子的方法與遵守禁忌?
臨床上常看到許多年輕婦女抱怨道:「我全身腰痠背痛。」「我很容易疲勞,生完小孩更累。」「我月子沒坐好,人很虛弱,關節都痠痛……」,這些都說明產後調理未坐好月子的後遺症。
現在就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調理的重要性及產後中醫調理的方法。
二、產後病理特點及病因病機
產後病理特點是虛、瘀、寒。 1.虛 婦經過懷胎十月,在分娩過程中,用盡所有的力量,流了不少血,才產下嬰兒,完成重任,這對產婦可說氣血兩虛,元氣大傷。 2.瘀 自然生產後,仍有惡露未排乾淨,這些瘀血如未排盡,就會造成日後腹痛及多種病變。 3.寒 產後百節空虛,氣血虛弱,身體抵抗力不足,最易受風寒入侵,尤其是關節處,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最虛之處,是客邪之所。」
綜合分析,可知產婦體質病證病理特點便是虛、瘀、寒。多虛多瘀,易寒易熱,產後調理不當就容易患產後病,諸如:產後腹痛,產後發熱〈感染髮熱、血虛發熱〉,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自汗盜汗,排尿異常,身痛,便秘,缺乳,乳汁自出等。
因此產後自己也可透過「三審」而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1)審少腹痛與不痛——可知惡露之有無。 (2)審大便通與不通——可驗津液(腸道)之盛衰。 (3)審乳汁行與不行——可察胃氣(消化吸收)之強弱、飲食多少。
瞭解產後的病理特點及三審後,再來了解產後基本原則與調理方法。
三、產後調理基本原則
產後調理基本原則有七: 1. 寒溫適宜 產後腠理不密,較易流汗,風寒易於入侵,容易感冒及關節痠痛,因此坐月子的禁忌,不沾冷水,不出門吹風,不洗頭(尤其是產後第一星期),其道理就在此——避風寒。現代家庭裝置完善,室內溫度空調要適宜,夏天要防中暑,但也不宜直吹冷氣或電風扇,要避開「風頭」。
2. 調飲食 產後氣血損秏,常是陰血不足,陽氣偏旺,過食生冷、滋膩食物,必傷脾胃。因此宜選擇富含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食生冷、辛辣、肥膩之品,以免生冷、生熱,及過於肥胖,依照自己寒熱體質,選用溫養或清養的食物。
3. 調二便 產後出血過多,腸道津液不足,大便較難,因此除了選用新鮮水果蔬菜之外,可選些潤腸通便藥物,食物上可食蜂蜜加水,芝麻之類,小便少,可多喝流質或喝茶等利尿之品,使小便通暢。
4. 勞逸適當 產後以休息為主,尤其因身體虛弱,頭二星期更須多臥床休息,不宜過早勞動,否則氣虛下陷易致子宮脫垂。 除休息之外,也須稍微運動,使氣血迴圈順暢,脾胃運化正常,才不致造成日後肥胖。
5. 保持心情愉快 不管生男生女,產婦都要保持心情愉快,氣血迴圈通暢,才不會造成乳汁不通,或肝氣不舒暢而致胸悶脅肋痛或惡露排不盡。
6. 保持外陰清潔,禁性生活 外陰保持清潔才不會造成感染,產後陰部受創,當傷口未愈,宜避開性生活,才不致受痛,或受感染。
7. 服藥須謹慎 產後氣血虛弱,想要服用中藥調理,最好先請教中醫師,根據你的身體開處方,效果會更好。
四、產後的中醫調理
1. 中藥調理 產後病理特點是:虛、瘀、寒。因此中藥調理也是以活血化瘀,調補氣血,補腎為主,最常用的方藥如下: (1)生化東加減(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灸草等)。 功效:排瘀血、生新血、促進子宮收縮。 自然生產者:產後二至三天後,服用五至七帖即可。 剖腹生產者;因瘀血幾乎被清除掉,要等腸胃轉順,排氣順,能進食後,才服用約五帖即可。 禁忌:如困惡露排出過量不止,就要停服生化湯,並須就醫找出病因。如有腹瀉亦要停服,因為當歸有潤腸作用,桃仁亦有潤腸作用。對素有便秘者,則生化湯有助便秘。 (2)補氣血藥 如果產後氣血虛弱,可服用中藥調理,方如: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但最好根據病情,由醫師辨證論治開方會因人而變處方用藥,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2.食療調理 產後調理坐月子民間最常用的調理三寶是麻油、生薑、米酒,這三件東西常是燉、煮、炒不可或缺的料理。以中醫的觀點看:(1)麻油性甘涼,具有消炎、散腫、收斂醫瘡、潤腸的功能,也富含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2)生薑性溫,其有溫中健胃,解肌散寒,止嘔定痛的功效。(3)酒促進血液迴圈。 常用食療有: (1)麻油雞:麻油、雞肉、生薑。雞肉性甘溫,滋養脾胃,富含蛋白質。此道菜,雞肉最好去皮,才不會太肥膩,造成肥胖。 酒的禁忌:而對於產後要自己哺乳的婦女,烹煮米酒一定要把酒味蒸發掉,才不會影響嬰兒腦的發育。平時就有高血壓,或面板過敏,對酒精過敏者,傷口未愈則要禁止使用米酒,可不用加酒烹煮。 (2)豬蹄花生湯或豬蹄加中藥燉煮:此道菜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哺乳者是物美價廉的好菜,因為: 豬蹄——甘鹹性涼,入胃經,補益氣血,滋補陰液,腎陰虛的腰膝痠軟,津液不足及面板乾燥,皆有功效。 花生——性甘平,富含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他命A,C、維他命B1,B2、鈣、鐵等。 如果氣血虛弱,豬蹄可加入當歸、黃耆、枸杞子等補氣血藥同燉煮(各味藥量三~五錢即可)。 (3)蔬菜、水果、魚肉——選擇富含蛋白質,與含鐵的補血食物,纖維物,如龍眼、葡萄、櫻桃、紅棗等。 (4)食物選擇與食量:以低卡路里為主,少量多餐,避免日後肥胖。
五、針灸穴位指壓保健
1. 產後便秘與腹部保養 產後便秘或腹部鬆弛,可藉由穴道指壓按摩緩解。 主要穴道及位置如下: 中脘:臍上四寸(同射,手指四指併攏寬度)腹部正中線上。 水分:臍上一寸,腹部正中線上。 天樞:臍旁二寸。 在穴道上揉按,是兩手掌交迭,在腹部肚臍的周圍做順時鐘方向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
2.產後乳汁不足 穴位:膻中,乳根,少澤。 膻中穴:兩乳之間,胸骨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 乳根:乳中直下一肋間。 少澤:小指尺側,距爪甲後一分。 在這三穴揉按。
3.腰骨氏痠痛 穴位:腎俞,大腸俞。 腎俞:第二腰框棘突下,正中線旁開一.五寸。 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正中線旁開一.五寸。 在此二穴揉按後,四指拼攏,在腰骨氏部由上往下推擦一至二分鐘,早晚各做一次,可預防腰痠痛。 禁忘: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按摩腹部,經期、產後惡露期不宜按摩腹部。
4.四肢推擦 上肢:先由左手推右手內側,由上往下推擦,再由下往上推外側手臂,再由右手推擦左手內外臂。 下肢:先推擦兩足外側由上往下推,再由下往上推擦內側。 四肢每天早晚推擦二次,一來促進血液迴圈,二來可減少四肢肥胖發生。
六、結語
產後調理對婦女日後身體健康與否扮演重要的角色,坐月子期間一些禁忌是有其時代背景與醫學根據,不可輕忽,中醫的產後調理也扮演重要的地位。袪除虛、瘀、寒,服用一些活血化瘀,調補氣血的中藥與食療,才能很快地恢復體力,挑起養兒育女的重任以及兼任職業婦女的工作。
一聽到坐月子,就會讓人馬上聯想起一大堆的禁忌與飲食的受限,對於現代年輕婦女,且多接受現代西方教育的知識婦女,可能會想坐月子已不合時宜,西方婦女都沒所謂坐月子,還不是好好的,為何只有在臺灣還要接受傳統那一套坐月子的方法與遵守禁忌?
臨床上常看到許多年輕婦女抱怨道:「我全身腰痠背痛。」「我很容易疲勞,生完小孩更累。」「我月子沒坐好,人很虛弱,關節都痠痛……」,這些都說明產後調理未坐好月子的後遺症。
現在就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調理的重要性及產後中醫調理的方法。
二、產後病理特點及病因病機
產後病理特點是虛、瘀、寒。 1.虛 婦經過懷胎十月,在分娩過程中,用盡所有的力量,流了不少血,才產下嬰兒,完成重任,這對產婦可說氣血兩虛,元氣大傷。 2.瘀 自然生產後,仍有惡露未排乾淨,這些瘀血如未排盡,就會造成日後腹痛及多種病變。 3.寒 產後百節空虛,氣血虛弱,身體抵抗力不足,最易受風寒入侵,尤其是關節處,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最虛之處,是客邪之所。」
綜合分析,可知產婦體質病證病理特點便是虛、瘀、寒。多虛多瘀,易寒易熱,產後調理不當就容易患產後病,諸如:產後腹痛,產後發熱〈感染髮熱、血虛發熱〉,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自汗盜汗,排尿異常,身痛,便秘,缺乳,乳汁自出等。
因此產後自己也可透過「三審」而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1)審少腹痛與不痛——可知惡露之有無。 (2)審大便通與不通——可驗津液(腸道)之盛衰。 (3)審乳汁行與不行——可察胃氣(消化吸收)之強弱、飲食多少。
瞭解產後的病理特點及三審後,再來了解產後基本原則與調理方法。
三、產後調理基本原則
產後調理基本原則有七: 1. 寒溫適宜 產後腠理不密,較易流汗,風寒易於入侵,容易感冒及關節痠痛,因此坐月子的禁忌,不沾冷水,不出門吹風,不洗頭(尤其是產後第一星期),其道理就在此——避風寒。現代家庭裝置完善,室內溫度空調要適宜,夏天要防中暑,但也不宜直吹冷氣或電風扇,要避開「風頭」。
2. 調飲食 產後氣血損秏,常是陰血不足,陽氣偏旺,過食生冷、滋膩食物,必傷脾胃。因此宜選擇富含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食生冷、辛辣、肥膩之品,以免生冷、生熱,及過於肥胖,依照自己寒熱體質,選用溫養或清養的食物。
3. 調二便 產後出血過多,腸道津液不足,大便較難,因此除了選用新鮮水果蔬菜之外,可選些潤腸通便藥物,食物上可食蜂蜜加水,芝麻之類,小便少,可多喝流質或喝茶等利尿之品,使小便通暢。
4. 勞逸適當 產後以休息為主,尤其因身體虛弱,頭二星期更須多臥床休息,不宜過早勞動,否則氣虛下陷易致子宮脫垂。 除休息之外,也須稍微運動,使氣血迴圈順暢,脾胃運化正常,才不致造成日後肥胖。
5. 保持心情愉快 不管生男生女,產婦都要保持心情愉快,氣血迴圈通暢,才不會造成乳汁不通,或肝氣不舒暢而致胸悶脅肋痛或惡露排不盡。
6. 保持外陰清潔,禁性生活 外陰保持清潔才不會造成感染,產後陰部受創,當傷口未愈,宜避開性生活,才不致受痛,或受感染。
7. 服藥須謹慎 產後氣血虛弱,想要服用中藥調理,最好先請教中醫師,根據你的身體開處方,效果會更好。
四、產後的中醫調理
1. 中藥調理 產後病理特點是:虛、瘀、寒。因此中藥調理也是以活血化瘀,調補氣血,補腎為主,最常用的方藥如下: (1)生化東加減(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灸草等)。 功效:排瘀血、生新血、促進子宮收縮。 自然生產者:產後二至三天後,服用五至七帖即可。 剖腹生產者;因瘀血幾乎被清除掉,要等腸胃轉順,排氣順,能進食後,才服用約五帖即可。 禁忌:如困惡露排出過量不止,就要停服生化湯,並須就醫找出病因。如有腹瀉亦要停服,因為當歸有潤腸作用,桃仁亦有潤腸作用。對素有便秘者,則生化湯有助便秘。 (2)補氣血藥 如果產後氣血虛弱,可服用中藥調理,方如: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但最好根據病情,由醫師辨證論治開方會因人而變處方用藥,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2.食療調理 產後調理坐月子民間最常用的調理三寶是麻油、生薑、米酒,這三件東西常是燉、煮、炒不可或缺的料理。以中醫的觀點看:(1)麻油性甘涼,具有消炎、散腫、收斂醫瘡、潤腸的功能,也富含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2)生薑性溫,其有溫中健胃,解肌散寒,止嘔定痛的功效。(3)酒促進血液迴圈。 常用食療有: (1)麻油雞:麻油、雞肉、生薑。雞肉性甘溫,滋養脾胃,富含蛋白質。此道菜,雞肉最好去皮,才不會太肥膩,造成肥胖。 酒的禁忌:而對於產後要自己哺乳的婦女,烹煮米酒一定要把酒味蒸發掉,才不會影響嬰兒腦的發育。平時就有高血壓,或面板過敏,對酒精過敏者,傷口未愈則要禁止使用米酒,可不用加酒烹煮。 (2)豬蹄花生湯或豬蹄加中藥燉煮:此道菜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哺乳者是物美價廉的好菜,因為: 豬蹄——甘鹹性涼,入胃經,補益氣血,滋補陰液,腎陰虛的腰膝痠軟,津液不足及面板乾燥,皆有功效。 花生——性甘平,富含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他命A,C、維他命B1,B2、鈣、鐵等。 如果氣血虛弱,豬蹄可加入當歸、黃耆、枸杞子等補氣血藥同燉煮(各味藥量三~五錢即可)。 (3)蔬菜、水果、魚肉——選擇富含蛋白質,與含鐵的補血食物,纖維物,如龍眼、葡萄、櫻桃、紅棗等。 (4)食物選擇與食量:以低卡路里為主,少量多餐,避免日後肥胖。
五、針灸穴位指壓保健
1. 產後便秘與腹部保養 產後便秘或腹部鬆弛,可藉由穴道指壓按摩緩解。 主要穴道及位置如下: 中脘:臍上四寸(同射,手指四指併攏寬度)腹部正中線上。 水分:臍上一寸,腹部正中線上。 天樞:臍旁二寸。 在穴道上揉按,是兩手掌交迭,在腹部肚臍的周圍做順時鐘方向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
2.產後乳汁不足 穴位:膻中,乳根,少澤。 膻中穴:兩乳之間,胸骨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 乳根:乳中直下一肋間。 少澤:小指尺側,距爪甲後一分。 在這三穴揉按。
3.腰骨氏痠痛 穴位:腎俞,大腸俞。 腎俞:第二腰框棘突下,正中線旁開一.五寸。 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正中線旁開一.五寸。 在此二穴揉按後,四指拼攏,在腰骨氏部由上往下推擦一至二分鐘,早晚各做一次,可預防腰痠痛。 禁忘: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按摩腹部,經期、產後惡露期不宜按摩腹部。
4.四肢推擦 上肢:先由左手推右手內側,由上往下推擦,再由下往上推外側手臂,再由右手推擦左手內外臂。 下肢:先推擦兩足外側由上往下推,再由下往上推擦內側。 四肢每天早晚推擦二次,一來促進血液迴圈,二來可減少四肢肥胖發生。
六、結語
產後調理對婦女日後身體健康與否扮演重要的角色,坐月子期間一些禁忌是有其時代背景與醫學根據,不可輕忽,中醫的產後調理也扮演重要的地位。袪除虛、瘀、寒,服用一些活血化瘀,調補氣血的中藥與食療,才能很快地恢復體力,挑起養兒育女的重任以及兼任職業婦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