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楷書草書行書出現的順序為:草書——楷書——行書。最早的草書出現在漢代,又稱章草;楷書出現在漢末,行書出現在東漢末年。
1.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2.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3.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書法字型出現的歷史順序如下:
甲骨文(商)——篆(秦代)——隸、草(漢代、漢代的草書稱為章草)——楷(晉朝、含魏碑)——行(晉朝)——草(晉朝、即今草)。
朝代代表:
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
擴充套件資料:
漢字發展史:
古文字到近今文字的發展轉型,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一里程碑過程,就是隸變楷化———書寫結構單位從古文字階段的線條,解散轉化為當今文字的筆畫。經過隸變之後的漢字,筆畫構成有效區別單位。
隸變發生不會晚於戰國,現存雲夢睡虎地秦簡文字,整體上已處於篆隸之間,一定程度上保留著篆書的意味,被稱為“古隸”。
不同階段古文字的書體型別,往往藏著大量歷史訊息。有學者認為,秦國統一以後的官方用字是小篆,其結體嚴謹、規範、勻稱、平正,線條力度均勻,行筆流暢自然,字型固定,異體字減少。
小篆雖存在時間不長,卻代表了古文字階段漢字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並大體可推測當時的小篆書體主要限於宮廷場合等。
到了兩漢前後,隸書和草書漸佔上風。隸書由秦隸過渡到漢隸,達到藝術上的高峰。“同篆書一樣,隸書影響深遠。只要查詢有關實物用字語料庫,就顯而易見,即使到了隋唐,像墓誌碑刻一類儀式化程度高的場合,還經常見到使用復古性隸書,莊重典雅。”
臧克和分析說,“草書”作為書體型別專稱,則是漢代才出現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謂“漢興有草書”,即特指一種書體。隸書與草書本是同源,都是漢字的草寫,但後來卻朝著兩個方向發展演化———隸書逐漸變得筆畫分明,書寫規範;而草書卻線條纏連、草率流暢。
參考資料:
歷史上楷書草書行書出現的順序為:草書——楷書——行書。最早的草書出現在漢代,又稱章草;楷書出現在漢末,行書出現在東漢末年。
1.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2.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3.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書法字型出現的歷史順序如下:
甲骨文(商)——篆(秦代)——隸、草(漢代、漢代的草書稱為章草)——楷(晉朝、含魏碑)——行(晉朝)——草(晉朝、即今草)。
朝代代表:
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
擴充套件資料:
漢字發展史:
古文字到近今文字的發展轉型,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一里程碑過程,就是隸變楷化———書寫結構單位從古文字階段的線條,解散轉化為當今文字的筆畫。經過隸變之後的漢字,筆畫構成有效區別單位。
隸變發生不會晚於戰國,現存雲夢睡虎地秦簡文字,整體上已處於篆隸之間,一定程度上保留著篆書的意味,被稱為“古隸”。
不同階段古文字的書體型別,往往藏著大量歷史訊息。有學者認為,秦國統一以後的官方用字是小篆,其結體嚴謹、規範、勻稱、平正,線條力度均勻,行筆流暢自然,字型固定,異體字減少。
小篆雖存在時間不長,卻代表了古文字階段漢字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並大體可推測當時的小篆書體主要限於宮廷場合等。
到了兩漢前後,隸書和草書漸佔上風。隸書由秦隸過渡到漢隸,達到藝術上的高峰。“同篆書一樣,隸書影響深遠。只要查詢有關實物用字語料庫,就顯而易見,即使到了隋唐,像墓誌碑刻一類儀式化程度高的場合,還經常見到使用復古性隸書,莊重典雅。”
臧克和分析說,“草書”作為書體型別專稱,則是漢代才出現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謂“漢興有草書”,即特指一種書體。隸書與草書本是同源,都是漢字的草寫,但後來卻朝著兩個方向發展演化———隸書逐漸變得筆畫分明,書寫規範;而草書卻線條纏連、草率流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