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橫拍正手拉球總是體會不到把球吃住的感覺是什麼原因?我個人是實戰較多很少練球。而且遇到下旋球我能拉過去但是稍微帶點上旋的球就經常拉空或者出界,求解!
11
回覆列表
  • 1 # 黑大單

    先把正手攻球,練的有感覺了,而且動作是合理的。退一步,退兩步,退三步,進一步,再進一步,在退臺一步,都不失誤。再來談吃球。如果正手攻不能隨隨便便超過五十板,怎麼可能體會到拉球的吃球感。拉球,前沖和高調弧圈球都是在正手攻的基礎之上

  • 2 # 乒乓網

      這是下旋銜接上旋常見的問題。

      下旋引拍低,拍型較立,下降前期從下往上的摩擦比例相對多。

      上旋一是需要引拍稍高,拍型前傾約60度,從後往前的撞摩比例相對多;二是需要迎著來球在高點期或上升後期藉著來球的上旋衝力擊球,動作幅度比拉下旋相對小一些;三是近臺拉下旋後,回球往往更長更頂,需要步伐和重心調整,往後稍退半步。

      最好是多球練習,很快就能找到感覺,單球練習的單位時間效果太低了,無法大量重複練習。

  • 3 # 乒乓雜誌

    如題主所說的“體會不到把球吃住的感覺是什麼”和“稍微帶上旋球的球經常拉空或者出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題主在正手拉球上的基本功還是不夠紮實,而具體的問題則是出現在擊球時持球差(即吃球)。持球主要是指在擊球過程中,球拍對球的控制程度,拉球不轉或者經常被球頂住都是屬於持球不好帶來的負面影響。

    要理清這樣一個概念,當練習到一定階段後,拉球時接觸球瞬間的感覺要比整體動作更為重要。當然,還是要注意先後順序,在最開始階段一定要以動作為主要目標。在動作固定後,需要透過感覺的控制來使技術動作更加豐富立體,否則再標準好看的動作也只是一副沒有靈魂的骨架,在實際運用中起不到絲毫的作用。因此,在動作固定後要逐漸將注意力從具體動作轉移到抽象的節奏和感覺上。拉球時持不住球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拉球時整個手臂過於僵硬,擊球瞬間胳膊應該是有彈性的發力,而不是和來球硬碰硬;二,擊球點太晚,很多朋友在拉球時喜歡等球拉,覺得這樣會比較穩一些,其實出手越晚,球的威脅就越大。在慣性的作用下,球在彈起離臺後會越來越轉、越來越拐、越來越沉,這時再出手想把球“持實”是難度很大的。所以要儘可能的找上升期去擊球,主動迎球,這樣會令球在拍子上停留時間更長、持球更實。上旋球拉空、出界都是因為在擊球瞬間出手慢或不夠果斷,如果能將上升期擊球的感覺掌握好,同時再稍微調整一點板形,就能夠解決上旋拉空和出界的問題了。

  • 4 # 江城老水775

    而這一問題又是兩年多前的老問題了,是否還沒有解決好呢?

    看來還真得再次談及乒乓球正手拉球的手感問題。

    其實就正手拉弧圈球的手感問題,我已經在很多篇問答之中都談過。今天再老調重彈,會不會讓人生厭呢?

    沒辦法,既來之則安之。看來還得不厭其煩的老調重彈了。

    這位球友談到:下旋來球還好拉,但來球若是上旋,往往拉漏或出界。同時還找不到拉住球的手感。

    沒有找到拉住球的手感一一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換句話說:在拉球時沒有包住球。

    什麼原因呢?

    由於沒有影片可觀測,只能憑經驗來分析了。且聽如下分解:

    一、與握拍手型錯誤有關

    無論直板還是橫板,其握拍手型必須是放鬆的。尤其是手腕的放鬆一一表現為尺骨處內扣(橫板),也就是球拍的側上沿不得高於手腕上沿。直板則要求手腕要內扣,即所謂的吊腕。

    這就是乒乓球握拍的精髓所在。

    唯有如此握拍,才符合等等一系列力學、運動、生理、與乒乓球的合理關聯。(不再詳述)

    二、與引拍不足有關

    關於正手攻、拉球,往往被強調動作要小,要緊湊,防止動作過大,這樣才利於近臺快攻。

    其結果就會矯枉過正。殊不知拉球和暴衝弧圈,都已是動作的最大化了。若沒有充分的引拍,其餘都是零。

    好了,我想只要理解和把握了這兩點,要想正手拉住球並獲得正確的手感,應該是妥妥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寫一篇淒涼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