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萌寶財務媽媽

    談不上原諒,我覺得校園暴力應該被列入法律追究的一種形式。現在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上演,我們非常痛心,這會給被施暴者嚴重的心理壓力,以後他們面對人生會很害怕,不敢相信任何人,身心會遭受重大的創傷。

    所以這種事情一般不需要原諒,需要嚴懲施暴者,有些人家庭教育缺失,或是從小過於溺愛,都會造成施暴者心理上的扭曲,人就應該為自己的莽撞冒失承擔後果,不能因為年齡小就過分縱容,給與從輕處罰。犯什麼錯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給那些施暴者心靈上的震懾,而不能一味地袒護。

  • 2 # 插著翅膀的小兔子

    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能切身體會到經受校園暴力的人受到的心靈的創傷,所以沒有資格題他們說原諒不原諒。但是,我心裡想對受傷害的人說原諒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我們為什麼選擇原諒呢?很多人不理解。

    1.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有共通的人性。

    《寬恕》中寫道:我們之所以能夠寬恕,是因為能夠體認到彼此共通的人性。生而為人,我們都有人的核心特質,誰都可能慷慨善良,誰也都可能刻薄殘酷,誰的本質都難以被事件代表。

    如果審視一下任何一位施害者,我們都會發現一些故事,藉此明白不分彼此的共通人性。沒人生來滿腹仇恨,沒人生來充滿暴力,如果受到一樣的壓力,置身一樣的環境,我們也很有可能犯下一樣的罪行。這種對於自身弱點的認知,幫我們獲得同理心、慈悲心和寬恕力。

    2.憎恨讓我們無法獲得幸福。

    原諒的反面是憎恨,你願意懷著憎恨生活嗎?憎恨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成長。

    每一個受害者內心都住著一個軟弱的自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黴最無助的人,你除了怨恨什麼也沒有得到。你仍舊懦弱,仍舊害怕。

    3.選擇原諒可以讓我們變得有勇氣,從一個無助的人變成一個英雄。

    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原諒和寬恕,我們就學會了直面軟弱和痛苦,我們不再是受害者,而是生還者、英雄,我們能夠從自身遭遇中學習、成長,甚至還能以此為動力,減輕他人痛苦和煎熬,我們成了一個勇敢的英雄。比如,面對曾經欺負你的同學,你若能用同理心寬恕他,並且在生活中重新構建你們的關係,讓他明白他犯的錯誤給你帶來的傷害,他會愧疚自責,這是對他良心上的懲罰和對你的彌補。同時,你若能讓他改過自新,你會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勇氣和價值。

    有的時候,我們總是執著於我想要什麼,卻總是南轅北轍。換個角度看,如果你選擇寬恕和給予,你會從付出中獲得幸福。

    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有些道理你知道但不理解。我想我們不要執著於自己的固定思維和感受,用不同的角度去生活,你會發現原來我還有這個選擇。

    其實,寬恕和原諒的目的最終都是讓自己更幸福,而不是對方。

  • 3 # 荔萌

    校園暴力與原生家庭影響是息息相關的。

    如何避免以及正確的引導,是當代人民教師的課題之一。

    學生本無錯,錯就錯在領路者的“心”用在哪裡

    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大家都是讀書人,不能說的太透。

  • 4 # 白天撞到牆

    是否原諒的問題,應該由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來回答。

    但理性分析校園暴力的四個方面,我們便會發現,大家其實都是受害者。

    施暴者:不管他是先天的反社會人格還是道德真空,大多數施暴者都是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暴力,父母感情因素,經濟問題,單親家庭等等,使得他們很少得到家庭的關注和溫暖,轉而將這種不被重視的怨恨,發洩在別人身上。

    受害者:我們梳理下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有以下特徵: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交際,有某方面缺陷(身體、家庭),家庭關注度不夠,很多也是單親家庭或留守兒童。

    學校:不得不說,已經2019年了,中國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學校的教育理念還是:只要學生人沒事,成績好就行。本著這兩大宗旨,很多事情都是不重要的,都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家庭:人的性格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先天基因遺傳,另外很大一部分屬於後天養成,其中絕大重要部分都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父母。很多父母往往自己還沒長大,就有了孩子。自己感情,事業,生活三方面尚未學會平衡與兼顧,就要照顧和教育孩子,這難度太大。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學習自己小時候父母的做法,要麼打罵,要麼溺愛。有的或許還忙於生活,壓根不管。家庭,可以說是一切悲劇誕生的源頭,希望大家以後都重視家庭教育,不斷提高自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近期經歷或者遇到過最討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