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放肆跑

    穿著鞋跑步和光腳跑步,足底用力的方式一樣嗎?一般情況下,穿著鞋跑步的人都會習慣性以腳跟著地,然後從腳跟過度到腳尖,再用前腳掌發力蹬起,不穿鞋的情況下人會下意識的保護腳跟骨,習慣性用前腳掌著地,從而更加鍛鍊小腿部肌肉。研究表明,這樣的跑步方式能夠減少疼痛和受傷的可能性,光腳跑能讓身體以正確地姿勢行進,最大效率地減輕對膝蓋和腳踝的衝擊。並且,光腳跑步的方式,更接近於人類原始的跑步方式。因此有人認為:“在在大部分環境下,大部分時間內,赤腳都是最健康、最自然的模式。”

    現在無論是業餘跑者還是專業運動員,穿鞋都是絕對的主流,說明穿鞋跑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安全有效的。人們自從會走路起就習慣了穿鞋,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和有針對性、循序漸進的訓練,比較容易受傷。前掌跑法或者前掌用力的跑法對足底肌肉群和掌趾關節一樣有負擔。由於先天條件、後天發育因素以及每個人的運動習慣不同,每個人跑步的方式也大有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和習慣的方式。一般的鍛鍊跑者要謹慎選擇赤足跑,並需要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

  • 2 # 跑步天涯

    三年前筆者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世界上最好的跑鞋》。文中寫道:

    如果你懷疑這篇文章是槍文或廣告帖,對不起,你錯了。因為我說的這款跑鞋,不是任何廠商生產的,它就長在你身上——你的雙腳。

    今晨(2014年7月21日),筆者第一次嘗試赤足跑,便驚喜地發現它有太多優點。

    為什麼會作這樣的嘗試?這並非心血來潮,也不是出於對極簡主義或自然主義的崇尚,而是現實需要驅動的結果。

    關於赤足跑,很多人都早有見聞。中國馬拉松賽道上,也不乏赤足跑者的身影。

    2013年秋天,在杭州正Grand SantaFe野賽起點,筆者巧遇來自家鄉的“廈門赤腳”吳善寬。他的光腳馬拉松跑進2小時50分。那天在32公里的亂石山路上,他單憑一雙“肉掌”,完賽時間比穿越野鞋的筆者快將近兩小時。

    這類赤足牛人的事例相當勵志,不過筆者只是把這種跑法當作跑界參差多樣的諸多流派之一,固然有趣,卻未必值得效仿,畢竟咱們還不是那麼缺跑鞋:)

    直到前、昨兩天,在晨跑時遇到一個很現實的難題,終於迫使筆者開始認真考慮赤足跑的可能性。

    和很多馬拉松跑友一樣,筆者習慣在週末拉20公里以上中長距離。但前兩天分別只到14和17公里處,就跑不下去了。

    三伏天跑步,十來公里後衣褲溼透、緊貼在身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最難受的是連鞋襪都溼透——感覺就像下雨天一腳踩進水潭裡。

    以前視如探囊取物的20K,現在都跑不下來,那怎麼行?或許可以試試光腳跑,若無問題,再逐漸延長距離?

    說幹就幹。今晨的跑前準備,先省去穿鞋襪的環節。一出到戶外,平日不太注意的地面粗糙程度,雙腳便“粗細自知”:表面光滑的地磚最舒服;柏油路面的顆粒感最強,估計只比碎石路好些;塑膠跑道次之。

    跑法從平時的前掌著地,自然改成全掌著地,以減輕區域性受力。跑前為首次赤足跑定的目標,是能完成5公里就行,配速6分(10公里/時)左右即可。

    光腳一上路,速度並不慢。第1公里配速5:29,超出預期。

    從第2K起,全部跑塑膠跑道。雖然腳下顆粒感明顯,仍不費力地跑出4:56的配速。

    這時心想:第一次不要跑太快,以免腳底受傷;遂刻意減速。第3公里配速跌至5:18。

    由於這個操場以前還沒有人光腳跑過,一高個中年跑友好奇地跟隨刷圈。既然有人跟,不好跑太慢。第4公里的配速再進5分(4:57)。

    聽聲音判斷,跟跑的人還不止一個,看來大家都是“見獵心喜”。其中一個試圖追上來,似乎要並肩同跑。

    筆者的原則是:你要跟跑可以,要超過去請便,但不認識的跑友並肩跑總覺得有點怪。於是加快腳步,要將他甩開,配速一度跑進4分30秒。第5公里的平均配速是4:39(12.9公里/時),心率升到167bpm。

    快跑幾圈,那位終於掉了下去,筆者也放慢速度。跟跑的另一位則一直跟到最後。

    大約將近8公里時,腳底開始感覺異樣:除了像有顆粒物嵌進去,腳跟底部也似乎被糖果紙之類粘住。一度猶豫是否8公里就收工,最後仍決定完成10公里——自己規定的場跑基數。

    於是又繞三圈,然後跑出體育場。場外不知為何圍著很多人,筆者停下避讓後再想跑時,腳底突然硌得難受,只好慢慢走回家。

    最後完成9.8公里,用時50分14秒,平均配速5:08(11.7公里/時),平均心率161,最大169。

    回到家先給腳底留影,邊自嘲現在不僅是流動吸塵器,還成了“人肉拖把/掃路機”。

    沖澡後檢查腳底,兩腳後跟的底部外側(跑鞋磨損最嚴重部位)分別有一個大水泡——面積大但形狀不明顯;左右前腳掌都有幾個不明顯的小水泡;右腳掌內側有一塊瘀血。

    由於水泡都沒有弄破,痛感並不強烈。到下午,走路時的疼痛已經減輕不少。估計這就像跑完馬拉松後腿腳的酸脹,過兩天就沒事了。

    總結今天的教訓,您的第一次光腳跑量可以少一些,速度可以慢一些,爭取做到零水泡。至於上赤足訓練營、穿五指鞋之類的過度,筆者倒覺得可有可無。

    對於這次“試穿”的結果,筆者十分滿意。如果讓你評測這麼一雙跑鞋,它不僅極便攜(零體積),極輕量化(零重量),極省錢(零成本),不會發臭和滋生細菌,無比接地氣,不怕下雨和積水,而且效能優異,速度比穿鞋更快,據說還可以解決跑者的常見病——膝蓋傷痛(透過改變跑姿,加強腿部肌肉),那麼你必然會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世界上最好的跑鞋!

    赤足跑曾造就不少頂尖跑者,史上兩位最著名的男女赤腳大仙是:

    阿貝貝·比基拉(Abebe Bikila):衣索比亞人,1960年在羅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上赤足跑出2:15:17,打破世界紀錄。他的姓氏現在成為一款五指鞋的型號;

    佐拉·巴德(Zola Budd):南非人,1984年年僅16歲時,以15:01:83將女子5000米世界紀錄縮短6秒。

    《赤足跑全書》(The Barefoot Running Book)的序言引用一位叫維克托·帕爾瑪的跑者的話:

    “赤足跑為我重新帶來了久違的童年快樂。當你靜靜、輕柔地跑步時,在你赤足下的地面的感覺無以倫比。我感覺與大自然及自我更加連通。過去10年來,我也在不必要的鞋襪上省下無數金錢!因此,我赤足跑完全是為了它的快樂和趣味。我已經無法再想象其他跑步方式了。”

    筆者迄今已經赤足跑了三年,每年三季,只有冬季例外。唯一的遺憾是,目前尚不具備光腳跑全馬的能力。

  • 3 # 考拉的爸爸1

    光腳跑做為體會前腳掌著地動作的方式,可以,但如此跑步,既不利於取得好成績,也不利於健康,何談養生,是的,你可以舉例說,之前南非赤腳大仙一一左拉.巴德,光腳的大仙是有,但是,畢竟是小機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汽車剎車不在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