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籃球而瘋狂

    1、科比紀錄片《Muse》科比最新推出的紀錄片取名《科比的繆斯》是因為邁克爾•喬丹。在科比心中,他的“繆斯女神”正是喬天王。 在希臘神話裡,繆斯女神是靈感與藝術的象徵。從年少時開始,科比就把超越喬丹當作自己的目標,並認為自己早晚會與喬丹一樣,成為同一類人。 該紀錄片顛覆了以往球星紀錄片神話自己的傳統,在這部紀錄片裡,科比留給外界的坦誠與真實,讓觀者對他的好感度頓升。 ESPN點評稱:“當科比剛進入湖人效力的時候,他並沒得到球迷的喜愛,他雖年輕,卻並不聰明。《科比的繆斯》讓我們看到了科比一步步走向偉大的過程。

    2、艾弗森同名紀錄片《IVERSON》該片由艾佛森親述自己職業生涯背後的故事。忠誠是艾弗森的標籤,在他的世界裡,費城是永遠的愛! 他的NBA生涯在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結束。如今回首,往事一幕幕,又在艾弗森的心裡掀起怎樣的波瀾?

    3、韋德2007年紀錄片《勢不可擋的 韋德》巨星德懷恩•韋德進入NBA才短短四年,卻曾經入選過最佳新秀陣容、一次最佳防守陣容,三次NBA最佳陣容和三次全明星陣容。 他還贏得過2006年度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殊榮,並就此在NBA的舞臺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現在您可以為他榮獲2006年體育家獎而慶祝。大鯊魚沙奎爾 •奧尼爾曾滿懷深情地稱呼他為“閃電俠”。這部影片記錄了他幕後的足跡,包括家庭小影片、童年時期的照片、重要賽事的精彩時刻, 以及對韋德本人、他的家人、勒布朗•詹姆斯、沙奎爾•奧尼爾和其他人的採訪。您將看到韋德早期在賽場內外的明星時刻。

    4、加內特紀錄片《超越光榮_KG》凱文•加內特,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NBA凱爾特人隊和森林狼隊隊員。曾獲得NBA總冠軍、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奧運會男籃冠軍等榮譽。 作為新時代大前鋒的革命者,場上特點極為全能,傳球甚至比控衛更出眾、防守極具威懾力,貴為NBA四屆籃板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前鋒之一,而似乎每一個傳奇人物的背後,總會有些我們無從得知的坎坷。 加內特紀錄片《超越榮光》將由加內特本人自述,為所有了解和不瞭解他的人展現一個完整的自己。

    6、喬丹紀錄片《極限喬丹》

    8、詹姆斯紀錄片《不止是一場比賽》紀錄片圍繞詹姆斯和他的朋友們的生活如何被籃球所改變而展開。故事從他們8歲的時候開始,包括他們在全國各地打AAU聯賽,一直到高中的最後一年而結束。講述了他成為明星的歷程,以及與四個童年好友攜手拿下全國高中冠軍的故事。

  • 2 # 獅子說球

    1.極限喬丹

    對於某個年歲的球迷來說,幫主是接近於神一樣的存在---------如果不是神本身的話。當你需要信念的時候,他出現了。當你燃起夢想的時候,他出現了。當你追逐傳奇的時候,他出現了。當你渴望英雄的時候,他出現了。當你祈求神蹟的時候,他出現了。他讓人懂得什麼叫做睥睨群雄,什麼叫做不可戰勝。那個人以及他做到的一切一切,加上籠罩在他遮天蔽日般的統治之下如群星閃耀一代群雄,一起構築成了九十年代的NBA,所謂的黃金時代,不過如此。本作其實僅僅聚焦了幫主最後一個賽季,實際上MJ任何一個稱雄的賽季,都像傳奇一樣眩目到不可思議。但是這最後一個賽季,尤其具有諸神黃昏般的魅力,超越你所能想象到的最壯麗的劇本。尤他二老像傳說中勇士一樣,以夸父追日的勇氣,上演了落日前最後的輝煌。但是這一切,都只能成為那個人,那超越技藝與勇氣、壓倒一切命運的最後一擊的,一個註腳,沉鬱悲壯。

    2.MUSE

    繆斯,在希臘語境中寓意“自由”、“詩意”和“靈感”。

    一直到,他受傷了。那個”super man",那個鋼鐵俠,那個好幾個賽季刷出勤率的鐵人。什麼?他已經35、6歲了?退役?科比,退役?You must be kidding!可事實是,他真的有在談論退役事情,私下的,公開的。每次看到他在簇擁的麥克風面前聊起會打多久的問題,總會有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對,恍如隔世為什麼?因為他在我們面前太多次地做到了,he can,he always can。連續4場50+,81-POINT,n+1次的絕殺,五次總冠軍。。。但,說好的第六次呢?他奉獻給了我們那麼多,but we just ask for more,and more。我們也已經分不清,究竟湖人是他,抑或他是湖人,彷彿只要湖人還在,這個男人就會一直都在。直到:”2013年4月13日,科比在對陣勇士的比賽中衝鋒陷陣,3次受傷倒地,表情痛苦。尤其是比賽行將結束時那次倒地最為致命,當時科比突破籃下卻遭遇犯規滑倒在地,只見他表情痛苦手捂膝蓋,隨後科比堅持罰完兩球后,一瘸一拐的走回更衣室,隨後科比被確診為左腳踝韌帶撕裂,這已是“飛俠”職業生涯最為嚴重的一次傷病。“賽後,科比拄著柺杖,哽咽著接受了採訪,當時看到他的不甘心,他面對突如其來的傷病的無力感,看到他紅著的眼睛,瞬間喉頭一緊。手術,漫長的復健。不難想象,那麼多個日日夜夜,一個好強又偏執的傢伙,必須忍受不能打球,不能跑跳有多艱難。他是那麼好勝,怎麼忍受得了這些,以及聽聞那些更年輕球員們又打出驚豔的表現,甚至聽聞別人拿了奧布萊恩杯。他說,傷疤是男人的勳章,看到它,彷彿看到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他滿懷感激。這時候,看著他在鏡頭前娓娓談起過去,父親,輾轉孤單的童年,戀愛婚姻,新秀賽季,OK組合,高潮,低估,傷病、煎熬,更高光的時刻。。。

    忽然明白了Muse這個詞的意義----自由,詩意和靈感相由心生,我們曾經看著他不苟言笑的樣子,稜角分明的五官,覺得他是某一個極端的人。同樣,若干年後的現在,看著他大男孩般咧嘴大笑的模樣,竟會覺得他是另一個極端的人。歲月的流逝,掙扎又奮起,傷病的磨礪,無數的噓聲到甚至在客場響起的MVP吶喊聲,讓這個男人終於修成正果,成了一方陳釀,一方叫做Muse的陳釀------滿是自由、詩意和靈感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未來。

    3.林來瘋

    父母都只有五英尺六英寸(1米68)且沒有體育專業背景,上高中時只有160公分。God first,school second,athletics third的家庭要求,長在美國林書豪所擁有的我們能跟天賦掛鉤的一切,似乎都跟一箇中國家庭的普通孩子一樣。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God first 會變成思想道德第一。多少個這樣家庭的孩子能打進職業聯賽,即使是CBA?每次跟大家認為比較好的球員對位,如果林書豪表現更好,所有人都只會認為是那個比較好的球員沒打好。即使在NBA訓練營,對陣John Wall之後,仍然是這樣,這種評價伴隨著林書豪整個籃球生涯。多少個打籃球的孩子,經歷這樣的評價下還能堅持自己的籃球夢想?30勝1負輝煌戰績的高中賽季,因為腳踝骨折而止步於半決賽;加州第二分割槽州冠軍,幾乎是一己之力扳回比分,最後壓哨三分確保勝利,當年分割槽年度最佳球員,一陣,可以沒有一個籃球名校,哪怕是第三分割槽的學校要他,最後只能去哈佛。要知道來自中國的馬健,都被UCLA看中,因為體校學歷不被承認去了社群大學,兩年後還被猶他大學挖去。對於一個生長的美國的華裔孩子來說,這種的不公平待遇,足以毀滅一個少年的籃球夢想。在大學,對陣Kemba Walker的康涅狄格,30分9籃板。三加時,壓哨絕殺威廉瑪麗。從高中到大學,他的球場經歷,幾乎複製了傳奇球星的一切,除了膚色和變態的身體素質。可是在NBA選秀中,直接落選了。直到勇士老闆因為看過林和自己兒子打過球,才給了他一份合同。他是教練口中幾十年見過的最勤奮的球員,他把自己的學校帶到歷史高度,可是無論是他的努力還是成就,都沒有被NBA所重視。這時候,還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NBA夢想?進入NBA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在紐約那半個多月,每個有紐約比賽的上午,都是守著膝上型電腦或者是手機文字直播度過的,看著他從默默無聞到舉世瘋狂。人們在享受這種媒體瘋狂、質疑他討了膚色的巧、以及對曇花一現的現象的篤定的同時,幾乎沒人關心過,這個二十出頭的亞裔青年,整個籃球生涯中遭受的歧視、漠視。信念也許是成熟的捷徑,就像林書豪自己說的,想在新聞釋出會上回應kobe:who the hell is kobe? 可是他會問自己一句,what would Jesus do。同樣一句話,纏在“答案”的手上機會成為他的logo,卻沒有幫助答案真正的成熟起來;同樣一句話,只是在林書豪內心自問,卻讓我們看到他在大起大落中的淡定從容。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放棄了。這是我在看電影時,總是不由自主的問自己的一句話。信仰給了林更從容的心態,但這不是基石,所有一切,都來自於,無論遭遇如何不公平,他都在堅持勤奮,堅持刻苦提高。電影結束於林簽約火箭之時,火箭的第一年,公眾已經很滿足於林瘋狂的現象趨於平淡:這才是一個亞裔籃球小子的真正水平,他沒有姚的變態身高,跟黑人們比玩後衛?太不可能了。 可以我相信,這麼多年的不公平,已經讓林書豪免疫了這種輿論的捧殺或者棒殺,他還在進步。冰箱並沒有給林足夠的信任,可是一旦貝弗利和哈登受傷,林立刻又成為了場上的領袖。我們也許幾十年都改變不了亞裔球員在NBA賽場上的遭遇,可是我堅信林書豪會變得更好。這是一個從五英尺六英寸開始籃球傳奇,他也許不會進入名人堂,但是他給每一個打籃球的孩子一個夢想,一個近在咫尺的夢想。Strong Will!

    姚明年

    當我在CCTV6看到《姚明年》這部拍攝於姚明NBA生涯伊始的紀錄片時,老姚已經光榮退役。此時他的身份是上海隊經營者,即將走進大學的準學生,有一些投資但據說不掙錢的業餘投資人,以及CCTV5在亞錦賽期間的解說嘉賓,每場比賽的解說薪水是人民幣500元。

    現在回過頭去看,姚明NBA生涯的第一年摻雜了太多籃球之外的因素。美華人不瞭解他,不瞭解中國。一些人不相信他,一些人乾脆希望他失敗。而華人民則像對待每一個曾經的國家英雄一樣,硬生生的要從他身上尋找民族自豪感。我們總是這樣執拗的用他人的成績來填補自己窩囊的生活:許海峰的10環是他的,也是我的,拿到金牌我也有份。李小龍的功夫是他的,也是我的,踢碎東亞病夫的招牌我也有份。所以姚明去NBA是他的事,也是我的事,他的每一次得分每一個封蓋和籃板,我們13億炎黃子孫都有份。所以他就這樣不幸“被代言”了中國夢(參見邪惡文人張信陵在豆瓣上的影評),彷彿姚明如果成功了,我們的屈辱就洗刷了,淪喪的道德就修復了,千瘡百孔的體制就完善了,中國就有救了,就不掙扎了就沒陰影了。省省吧,美華人不曾把夢想寄託在喬丹身上,美國的90年代黃金歲月屬於網際網路和不斷放鬆的監管,屬於無數個人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把夢想投射到一個運動員身上。而姚明也不可能去修正一個支離破碎的社會,他自己也不會有這樣的衝動。我甚至沒想通“中國夢”到底是什麼。五千年曆史裡曾經有過的夢想太多了,但不曾有過一個人人嚮往的類似於“美國夢”的概念。歷代統治者追求千秋萬代,歷朝老百姓要的只是衣食無憂。近代以來倒是一直有夢想,比如洗刷恥辱,比如國富民強。再後來,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大家的夢想又碎了,碎成了扮貓抓老鼠,無底線的比誰掙錢多。可是姚明能代表這些夢想裡的哪一個呢?姚明當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符號,但他的意義不是他替什麼人圓了什麼夢, 不是隻要他站著,我們的民族就倒不掉。而是正相反,他的意義在於,他從不曾替任何人去圓夢。他打球只為勝利,不為報國。做慈善,只是個人意願,不談回報社會。他打球的時候不說自己肩上有重託,只說自己確實有壓力。退役的時候既不謝國家,也不謝CCTV。他甚至自始至終都跟一切民族大義刻意的保持距離。他每一步都只是努力做著自己的事,追求自己的夢想。這和之前所有的一個拳頭代言13億的中國夢都不一樣,他活成了他自己,這才是最大的意義。他從來沒想過代替民族揚眉吐氣,心裡沒有那些病態的受害者心理和洗刷恥辱的使命。

    他就是一個努力上班,拼命打工,並且成功了的心智正常的有為青年。一個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逐自己的夢想的好人。這樣的一個故事對中國社會最大的意義,大概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做夢,有權做夢,有權做只屬於自己的夢。並且我們有機會靠努力,而非投機取巧,來實現這個夢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分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美國夢。而姚老闆的美國夢於我而言足夠特殊,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來自中國大陸的做成了的美國夢。並且這個美國夢實現的時候,這個做夢的人依然保持著自己本來的面目。他從沒嘗試“融入”,沒有想過放棄自己的文化,沒有改變自己的秉性。姚老闆的夢圓了,他還是那個姚老闆。他沒有為了圓夢犧牲自己的心靈或者變成另一個人,這才是這個國版美夢不一樣的地方。

    而《姚明年》所展示的,正是這樣的一個夢想背後的艱辛和不易。

    這就是我看過的幾部紀錄片中值得推薦的四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華夏子民。眾所周知,對於古代文化,禮儀我們知道的寥寥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