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這是廣州特警宣傳影片中的畫面。裡面這支看似戰鬥力爆表的特警突擊隊,從模組化頭盔,戰術護目鏡,再到戰術手套,城市戰術靴一應俱全,警用衝鋒槍上還使用了大量皮卡汀尼導軌,戰術全息瞄準鏡和一具倍數未知的瞄準鏡。看似高大上,但還是換湯不換藥,用的是堪稱步槍中59的79式衝鋒槍。誕生於1979年的它,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數個月就遭到來自前線的嫌棄。原因是射速太快,若採用連發方式,戰鬥一開始20發彈匣就差不多打光了子彈。而且槍口上跳嚴重,不好控制。前線的戰士們不用,那退下來吧。我們還能看到79式衝鋒槍活躍在各大城市特警中,是因為警方意外發掘了它的潛在優點:短小輕便,易於攜帶和隱藏。火力強大,射速極高(1000發一分),並且50米內精度比手槍高了不少,而50米是警察作戰的最常見的距離。雖然槍彈的穿透不大,但是在極其容易形成跳彈的城市作戰裡面,這一點尤為重要。可以全方面滿足警察的需要,並且在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之後,對附件的要求不大,不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可以裝上。

    但是也有不足。彈匣沒有正反面標識,並且正、反面都能插入,容易在緊張情況下裝反。而曾經的一個例子:在夜間解救人質演習時,一位警察使用79式衝鋒槍“射擊”了兩個彈匣,第二個彈匣卻沒有一發能夠擊發。事後驗槍,發現各零件完好,有擊發能力。但第二個彈匣裡19發子彈,彈頭全部帶有一個擊針打出的痕跡。

    雖然在戰場上普遍被嫌棄的原因是“縮小版的56式衝鋒槍”,被軍迷嫌棄是因為其高達1000發/分的極高射速,與德國國防軍現役mg3通用機槍相差無幾。被戲稱為“連發mg3”。但到了武警部隊,卻又好評滿滿。這一方面折射出中國“軍警一家親”,沒有刻意地去針對軍警任務的特點去設計研製槍械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去設計製造槍械。雖然射速高,但是對於彈容量區區20發的79式衝鋒槍來說,這種“優點”,反倒成了致命缺點。本來是叢林用槍,卻在戰鬥一開始就打光了子彈,再去面對手持自動步槍的敵人,等於自殺。

    希望中國能重視輕武器的發展。

  • 2 # 國平軍史

    79衝鋒槍,發射7.62毫米的手槍彈,空槍重1.75公斤,採用20發直彈匣,有效射程為200米,在衝鋒槍中算是射程很遠了。

    但由於射速高,每分鐘達1000發,沒有2-3發的點射功能,只有單連發發射方式,倘若以連發射擊,20發子彈一摟火,一下子就沒有了。

    以叢林作戰設計的此款衝鋒槍,採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因為射速太高,20發子彈容量太低,服役野戰部隊沒多久,就遭遇了淘汰的命運,現在,屬於武警和警察用槍。

    現在,已裝上了專用的戰術導軌,便與瞄準系統的定位,系統由定位鎖緊裝置、國際通用皮卡汀尼導軌,以及膛口裝置組成,且能安裝各種瞄準、照明功能配件等。

    此舉,徹底彌補了79衝鋒槍無法配接其他光學瞄具的缺陷,極大地提高了此款槍械的技戰術效能。

    此外,除了先前配發的51式7.62毫米手槍彈外,80年代初,又開發研製了鋼珠彈,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且彈頭頂部類似於空尖彈的頂部,具有空尖彈的殺傷效果。

    當初的粗鋼絲槍托,其結構和工藝都很簡單,但抵肩射擊時連發精度很差,後來採用Π形鋼板加中間開孔的辦法,既解決了連發時的精度問題,又使槍托重量不至於太重。

    總之,經改進後的79衝鋒槍,精度和可靠性比較令人滿意,但20發彈匣,與其每分鐘1000發的射速相比較,明顯的彈丸容量不夠,這是野戰部隊淘汰此槍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在武警和公安警察手裡,79衝鋒槍就有了用武之地,主要針對的是犯罪分子,不必像野戰部隊一樣,至少需要30發容量的彈匣,20發彈匣足夠對付犯罪分子了。

  • 3 # 瘋狗的輕武

    軍事上沒什麼改進,而且在投產初期,作為叢林沖鋒槍的79在生產質量上非常不靠譜。

    再加上79式在研發過程當中就遇到兩次政治風波。定型之後設計團隊就解散了,沒辦法跟進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品控。所以後來軍隊就用85衝取代了79衝,79衝全丟給地方上,所以咱們經常看到警察拿79殺個野豬什麼的。

    雖然說79衝在警用界也算是有一些導軌配件上的改裝升級,但在軍用領域是個早就淘汰的貨,也自然沒有任何改進。

  • 4 # 情報研析菌CICDPA

    79犯了中國產槍的一慣毛病,品控不行,後期跟蹤改進沒跟上,。而且由於政治原因過度追求自己的東西,。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到光陰的故事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