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汪涵自費將近500萬,想要把方言記錄下來,捐給博物館,使得方言不至於消亡。此事一進入公眾眼中,就引發一陣討論,有人稱讚,也有人認為方言的消失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這麼做純屬多事。你怎麼看?
16
回覆列表
  • 1 # 湘聲相匯

    這個不用怎麼看,聖母上帝都有人噴,這涉及一個人性的問題!不過從個人來看,保護方言肯定是有意義的!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有意義的,而且汪涵有自己的資源去做這些,這個動作不是一般人能做下來的

  • 2 # 逗秋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普通話讓你走的更遠,方言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不少人覺得,家鄉的方言日漸式微,甚至有消失的危險,紛紛呼籲保護方言。方言這本身就有訴說自己對鄉音的懷念和眷戀。

    在1982年憲法中,即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是中國的一項重要國策。不過,大力推廣普通話,以及一些關於方言電視節目的限制性規定,讓不少人覺得,方言受到了刻意打壓。

    實際上,為了方便溝通,便利施政和經濟交流,中國曆代政府都有一些推行統一語言文字的舉措。到了近代,共同語更是被賦予了構建民族身份和民族認同的重任。

    中國雖對方言使用的場合有所限制,但從未打算消滅方言。對電視節目有所限制,是因為電視節目是很多人學習標準普通話的唯一手段。即便如此,因為收視率高,很多地方電視電臺也都保留了自己的方言類節目。很多人也能熟練使用“雙語”,在正式場合用普通話,和老鄉用方言交流。

    近年來,中國還加強了對方言的保護。在2013年1月頒佈的《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中,明確提出“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加強語言資源數字化建設,推動語言資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語言資源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早在2008年,各地就已開始建立方言和民族語言的資料庫。

    方言使用者漸少,也很正常。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大量遷移,來自不同地區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用普通話是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協作效率的最有效手段。即使沒有政府的推廣,人們也會主動學習、使用普通話。隨著經濟發展,人口開始大規模遷移,方言逐漸式微。

    時代進步與方言的消失並非是必然:54.5%的北京人認為北京話的北京味兒越來越淡了;49%的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更向往普通話;85%的新移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說普通話。一線(二線)城市的方言已經基本淪陷,比如青島、杭州、福州等地的方言。吳語儲存下來的希望在上海,原因在於上海文化的排外性。這一切有失偏頗。

    保護方言是個人自由,對方言的眷戀,並非華人獨有。隨著民族國家的穩定,使用母語的權利應受到保護,漸成國際共識。像汪涵這樣,自掏腰包,滿足對“鄉音”的文化和心理需求,客觀上還保護了文化的多樣性,值得讚揚。

    喜歡方言,花自己的錢保護方言,是自由是義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肉丸懶懶提問時間】為什麼稱曹操為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