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取經團隊成員都是什麼身份背景?從各自不同身份背景成員組成的取經團隊可以看出什麼問題?各自的使命有什麼不同?中途為什麼沒有進行過人事調整?
9
回覆列表
  • 1 # 身纏志堅的大舌頭

    唐僧奉唐太宗之命去西天取經,這是一個絕對艱難的使命。從東土大唐到西天靈山,有十萬八千里,不僅路途遙遠,而且盡是妖魔鬼怪。最終,唐僧師徒四人以及白龍馬耗費了14年才從如來佛處取得大乘佛法真經。若是在今天,步行十萬裡,沒汽車沒旅館,沒工資沒保險,生命有危險,花十四年去完成一個任務,誰會幹這事?!在西天取經的團隊中,唐僧心軟體弱,孫悟空刁頑暴戾,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和尚忠厚老實,白龍馬基本上只是腳力。中國有句古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取經團隊中,為什麼大家一開始願意從事這一艱苦卓絕的職業?如果有人偷懶怎麼辦?如果有人中途退出又怎麼辦?在經濟學中,在上級和下級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時發生的這類難以監督的行為,被稱為“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問題。在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即便是神仙也經常有凡心,也會開小差,也有人性的弱點,因此要完成西天取經這一艱鉅的任務,光靠個人意志或道德肯定是不夠的。一定得有制度上的安排來約束人性的弱點,獎勤罰懶,相互制約,保證西天取經這一目標最終能夠成功。在現實生活中,當上級給下級安排了一項艱難的任務時,意味著上下級之間達成了一種契約關係,那麼就必須有巧妙設計的制度或機制來解決契約履行中的道德風險問題。這次我們就來聊聊西天取經的履約機制(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成本和收益:為什麼他們能堅持履約?

    首先說唐僧,應該說他是取經團隊中意志最堅決的成員,也是團隊的領導。先看唐僧的背景。唐僧本名陳玄奘,在《西遊記》中是金蟬子轉世,又在金山寺長大,自幼研習佛法,因此天生就是佛教的人,對佛教忠貞不二,這是他的個人稟賦。接著看他的出身。外公殷開山是當朝丞相,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今天的正國級幹部。父親陳光蕊是科舉狀元,當時就官拜江州州主(從五品),復活後升至文淵殿大學士(從四品),在今天就是廳級幹部了。總而言之,外公和父親都是高幹,唐僧是標準的“官二代”,出身絕對是根正苗紅。再看他的地位。在唐太宗的水陸法會上,唐僧是主持人。唐太宗將從觀音那裡獲得的兩件禮物——價值五千兩銀子的錦襴袈裟、兩千兩銀子的九環錫杖賜予唐僧,讓唐僧在長安城裡風光無限。這還不算,最給面子的是,當唐僧自告奮勇要求前往西天取經時,唐太宗居然與他結拜兄弟,也因此唐僧有了“御弟”的名號。拜兄弟就等於是納了“投名狀”,唐僧就得竭盡全力去完成皇兄託付的任務。在博弈論的術語來說,唐太宗此舉等於讓唐僧做出了一項不可更改的承諾。如果取經不成,太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有多嚴重?唐僧自己說了:“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引自吳承恩,《西遊記》,古眾校點,齊魯書社,2007年,第89頁。下文援引原文時,只註明頁碼。] 這唐僧直接就發下了毒誓!歸納一下,唐僧出身高貴,地位尊崇,說話自然要算數,這是“聲譽”(reputation)的力量;他與太宗結為兄弟,又當眾立下毒誓,這是做出了可置信的承諾(commitment)。因此,即便前途險惡,性命攸關,唐僧也唯有萬死不辭,否則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有何顏面失敗而歸?

      那也許有人問,萬一唐僧取經失敗、滯留國外呢?事實上,儘管唐僧意志堅決,但人性也有柔軟的時候。看過1986年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的人可能還記得,當唐僧師徒幾人經過女兒國時,女兒國王執意挽留唐僧留下來與她成親,共治江山。在女王的柔情蜜意下,唐僧似乎已經動情了,卻被趕來的蠍子精搞壞了情調。原著寫到這一段時,說唐僧“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第406頁)!沒有蠍子精搞鬼,說不定唐僧真的願意留在女兒國享受榮華富貴呢。可見,即便像唐僧這樣意志無比堅決的人,也不能保證在環境的改變下矢志不移。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不妨猜想一下,萬一唐僧留在女兒國當國王了,後果究竟有多嚴重?首先,按照他的毒誓(神話中的毒誓應該能應驗),他會墮入地獄。在講究因果報應的佛教徒看來,沒有比這更可怕的後果了。其次,他要是不回國,他老丈人和父親肯定會受到牽連。對皇帝說話不算數,這種欺君之罪在古代是可以滿門抄斬的!此外,還有其它機制制約著唐僧,下文再表。反過來,如果他堅持取經,即便失敗,最大的後果無非是犧牲了個人性命,但至少可以名垂青史。因此,對於唐僧而言,面對他和唐太宗的約定,由於爽約的成本遠高於履約的成本,他肯定會堅持履約。這告訴我們,在博弈論中,要看對手說話是不是算數,他的承諾是不是可信,關鍵不是他的態度、他的語言、他的人品,而是他說話不算數的成本是不是比收益更高。人性不足信,制度更可靠,因此要藉助制度安排來影響對手或下級的成本和收益,從而讓其選擇自己或上級想要的行為。

    取經團隊的第二號人物當然是孫悟空了。和唐僧比,孫悟空取經的意志雖然不如他那樣磐石不移,但也足夠堅定,原因是孫悟空取經的機會成本很低,但收益卻很高。孫悟空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制服,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這次慘敗讓孫悟空一無所有,不僅聲名掃地(以後碰到妖怪時還因此常被嘲笑),而且大本營花果山也被人侵佔,猴子猴孫都受牽連。跟花果山的逍遙日子比,五行山簡直就是地獄。孫悟空每天被壓在山下,風吹日曬,飢渴時只能靠土地神給他喂銅汁鐵丸。這日子哪裡是人過的!因此,當觀音菩薩經過五行山,勸說孫悟空加入佛門,做唐僧的徒弟,保護他去西天取經,事成之後“可得正果”時,孫悟空沒有任何理由不答應。想想看,一個一無所有的服刑人員,有什麼資格談條件?

      更重要的是,去西天取經的任務一旦完成,孫悟空不僅可以恢復名聲,而且還有望成仙成佛,在體制內得到一個“編制”,徹底擺脫“妖”的民間身份。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是最容易參加革命的,就是因為其機會成本太低。孫悟空的取經意志不必懷疑,而且他武藝高強,這都是他的優點。但孫悟空的缺點也很明顯,他喜歡自作主張,而且經常不尊重領導。唐僧是他的上級,但唐僧經常敵我不分。如果有著一雙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看不起唐僧,或者與唐僧頂撞了,要退出他與觀音約定的契約,那該怎麼辦?這樣的事情在《西遊記》中不止一次發生過。經過女兒國之後,在楊家莊,孫悟空打死了幾個草寇,導致他和唐僧之間發生了最激烈的衝突,以至於唐僧和孫悟空分道揚鑣。顯然,這樣的衝突,光靠取經團隊自身是難以解決的,需要求助外部關係或者更高層次的制度安排。

    接著說豬八戒。在取經團隊中,豬八戒是意志最薄弱的人,原因是他取經的機會成本最高。豬八戒本是天河裡的天蓬元帥,算是高階將領,只因調戲嫦娥,被玉皇大帝打了兩千錘,然後貶下凡塵,還錯投了豬胎。按說一個“刑滿釋放人員”,又長相醜陋,不應該有什麼既得利益。但豬八戒不同,他曾兩度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小日子過得滋潤快活。第一次做“倒插門”女婿,是跟了一個叫卵二姐的。卵二姐一死,豬八戒合法地繼承人家的遺產,佔了人家的雲棧洞,每日以吃人為樂。觀音在去往東土的路上,勸他歸入佛門,他也答應了,按說應該好好做人,靜候唐僧路過。但他基本不當回事,又跑到高老莊做了第二次“倒插門”女婿,繼續過他的快活日子。像豬八戒這樣的,本來就有家有業,日子逍遙快活,如何肯真心前往西天取經呢?因為對他來說,就算取經失敗,他還是可以回到高老莊繼續做他“倒插門”女婿。他甚至在臨走時,還叮囑老丈人:“你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快活。”(第141頁)反正豬八戒心裡早算計好了:取經成,他得正果;取經不成,他繼續過原來的日子。毫不奇怪,每次取經團隊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豬八戒總是第一個提出“散夥”。

      如果團隊中有豬八戒這樣一個極端的機會主義者,要讓他死心塌地去完成團隊目標肯定是很困難的。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對於機會主義者,關鍵是消滅他的其它機會,從而讓他取經的機會成本降低。辦法之一就是斷了他的退路。孫悟空顯然懂這個道理,因此他要求豬八戒臨走時燒了他的雲棧洞,而豬八戒也照做了。但孫悟空卻沒法拆散了人家的事實婚姻,更不能沒收高太公的合法財產(這些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就是豬八戒),因此這招根本不夠用。弔詭的是,孫悟空自己卻不願燒了他的水簾洞,可見他也有點機會主義。顯然,要制約豬八戒這樣的機會主義者,光靠某個人是不行的,也必須有合適的制度安排。

     然後說沙和尚。沙僧原是玉皇大帝身邊的捲簾大將,應該算是玉帝身邊的親信。他因為在蟠桃會上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下,然後貶到流沙河。這還不夠,玉帝竟然派人用飛劍刺穿沙僧胸肋,七天一次,每次一百下。同樣是“刑滿釋放人員”,但沙僧卻沒有豬八戒那樣的運氣。受著這樣的罪過,如果有一個解脫的機會,我想換誰都會答應的。因此,當觀音要沙僧入佛門上西天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更別提還有“功成免罪,復你本職”的獎勵了。總之,在西天取經這件事上,沙僧的品性沒有問題,意志也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武功不夠高強,頭腦比較簡單。要完成一件艱難的任務,光有人品是不夠的,能力有時也會成為短板,因此也需要特定的制度安排來彌補這個缺陷。

    最後說一下白龍馬。白龍馬雖然基本上以“馬”的形式出現,但他也算一個成員,而且實際上他也是貴胄出身。他本是西海龍王熬閏之子,只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其父親告到玉帝那裡,打了三百下就算了,竟然要問斬!真不知道天朝的法律是如何規定的,燒明珠的白龍要問斬,打碎燈的沙僧要被劍刺,但調戲良家婦女的豬八戒卻只是貶職!看來玉帝老兒也是賞罰不公啊。(執法不公害死人啊,下回再表。)一個“死刑犯”,被觀音刑場救下,當然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報答觀音的救命之恩了。因此,白龍馬的取經態度那是最沒有問題的,因為他的機會成本最低,或者反過來說機會收益最高。看來,有時“惡人”有惡人的用處,用得好甚至比“好人”更有用。看到這裡,我想讀者可能開始明白了為什麼如來要讓觀音去收服這些個“刑滿釋放人員”或“死刑犯”來充當取經團隊的成員了。

    好的制度,應該針對人性的弱點

      前面的分析說明,光看單個人,幾乎沒有誰能保證完成取經任務,因為人性都是有弱點的。因此,巧妙的制度安排就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西天取經團隊以及相關的人事安排,完全是一個精巧的機制設計。

      我們首先從最薄弱的環節分析。豬八戒是取經團隊中最不靠譜的一個,貪戀紅塵,好吃懶做,經常開小差。唐僧雖然是領導,他其實是管不住豬八戒的,因為豬八戒沒戴緊箍咒,並不怕唐僧。但豬八戒有怕的人,那就是孫悟空。孫悟空武功比他強,點子也比他多,脾氣還不好,不聽話就可以揍他。高老莊一戰,豬八戒成了孫悟空的手下敗將。在《西遊記》中,每次豬八戒開小差,不是被孫悟空揪耳朵,就是被孫悟空捉弄。因此,有孫悟空在,豬八戒就不是問題,他至少還是一個幫手,一路上打打殺殺也可以幫點不大不小的忙。

      最棘手的環節當然是孫悟空。他武功高強,偏又脾氣暴躁,且目無尊長,這樣的團隊成員是最難領導的。但孫悟空有他的致命弱點,就是受騙戴上了如來的緊箍咒,好比中了毒的人。很不幸的是,控制毒性發作的人恰恰是他的頂頭上司唐僧。因此,如果孫悟空想開溜,或者不聽話,唐僧有辦法擺平他。但如果唐僧受不了他,他也受不了唐僧了,這法子就沒用了。此時,觀音就以更高層領導的身份加以干預。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後,觀音明確告誡唐僧,這一路上必須有孫悟空的保護才能取得真經,否則功虧一簣,切不可趕走孫悟空。表面上看,在楊家莊經歷了那次最激烈的師徒衝突之後,觀音作為更高層的領導,既沒有責罰孫悟空,也沒有批評唐僧,但實際上卻默認了孫悟空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這個取經故事中,如來先和觀音簽約,觀音再和唐僧簽約,唐僧又和幾個徒弟簽約。換句話說,如來是觀音的上級,觀音是唐僧的上級,唐僧是孫悟空等人的上級。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集體。唐僧就算不喜歡孫悟空,但要完成任務還真不能少了他,更何況他的頂頭上司觀音發話了,他必須服從。

      至於唐僧,雖然是領導,但也不能保證總是比成員的意志和品性更可靠,因為人都有弱點。畢竟,領導也有領導的難處。像唐僧那麼帥氣,出身又那麼高貴,因此很容易成為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有時候,唐僧可能有點心猿意馬,此時作下屬的就會提醒一下。例如,在女兒國那回,當女王在城外想挽留唐僧時,豬八戒大耍本相,嚇退了眾人;沙僧趁機將唐僧搶出人群,扶其上馬;而孫悟空則準備施定身法穩住女兒國大眾。如果豬八戒也是一個帥哥,估計就和唐僧一起留下了,但他偏偏不是。可見,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成員之間存在利益差異,有時也是好事,至少不容易合謀起來對付上級。

      一個團隊中,搞定了最薄弱的環節和最棘手的環節,剩下的問題就好辦了,就是讓團隊成員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沙僧和白龍馬意志堅決,人品可靠,但能力不足。但這沒關係,因為孫悟空和豬八戒能力不錯。面對能力強、品性差的團隊成員,用奇招制服他;面對能力弱、品行好的成員,讓能力強的成員照應他。如此一來,團隊成員之間自然相得益彰,還有什麼任務是完不成的呢?不得不說,安排這個團隊的觀音菩薩才是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市買的帶盆土多肉需要換盆嗎?